“信,达,雅”译文质量评判标准探析——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信,达,雅”译文质量评判标准探析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
陈丽思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深受全球读者喜爱的魔幻文学作品,其篇目译文值得探讨。
在“信、达、雅”的译文质量判断标准下,结合篇目概括性、简洁性及趣味性的特点,探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 译本中的篇目翻译,以期获得最佳译文。
关键词:信、达、雅;哈利•波特;篇目翻译
1弓丨言
篇目是篇章的标题,是在翻幵一本书后,首先能 在目录页看到的内容,是读者了解书籍大概内容及框 架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在读者阅读每个篇章的时 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内容。
篇目有其自身特点,其翻 译也是。
由J.K.罗琳创作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 利•波特》一直备受欢迎。
本文主要以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所出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译本为例,结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探讨在该原则的指 导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篇目汉译,以期探 索最佳汉译文本。
2 “信、达、雅”翻译原则的概述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由严复先生 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
如今,“信、达、雅”已然成为了判断翻译的标准。
对于“信、达、雅”的 内涵理解,“信”主要指忠于原文,译文要准确,不 偏离遗漏,不随意增减。
“达”指译文流畅清晰,能 让读者充分理解译文,传达原文中心主旨,为此译者 在翻译时可对原语形式、结构等做出较大调整。
“雅”主要指译文要有文采,文字典雅,让读者有赏心悦目 之感。
“信、达、雅”三者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信”和“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雅”展现的是对翻译 的完美追求,由“信”而求“达”,由“达”而至“雅” “雅”是风格的完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3篇目的特点及翻译
篇目作为书籍中篇章的标题,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篇目应具有概括性反映该篇章的主旨大意。
读者 通过阅读篇目,应能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翻 译时,译者应注意仔细琢磨译文是否可以概括篇章内 容,反映篇章主旨。
其次,篇目应具有简洁性。
篇目 一般会被列于目录处及写于每个篇章的幵头,因此篇 目不宜过长,应注意表达简洁明了,让读者掌握书籍 大体内容及框架。
在翻译时,译文也应尽可能保持表 述清晰简明,译文字数不宜过多。
最后,篇目应具有 趣味性。
读者在幵始阅读书籍主要内容前,首先会注 意到的便是篇目。
一个有趣的篇目能吸引读者继续往 下阅读,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译者在处理译文时,应 思考译文是否也富有趣味性。
为此,一个能反映篇章 大意,简练清楚,具有趣味的篇目使得翻译十分重要。
4 “信、达、雅”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篇目 汉译中的探析
作为翻译标准,“信、达、雅”已经经历了长时 间的检验。
对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全书 一共有17章,因此共有17个篇目。
下文通过选取其 中几个篇目实例,以“信、达、雅”翻译原则作为标准,探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篇目汉译,以期获 得最佳汉译文本。
4.1 “信”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篇目汉译中的体现及分析
原文 1:The Sorting Hat
译文1:分院帽
“信”的翻译原则要求译文应该忠于原文,应该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
原文1中,“The Sorting Hat”被译为“分院帽”,符合了“信”的
50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学术论坛
翻译原则。
“Sort”一词在牛津英汉词典里有“整理,把……分类”之意,因此也可考虑译作“分类帽”而非“分院帽”。
但在阅读该章内容后,读者便会发现,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魔法学院霍格沃茨主要有四大学院,分别是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和斯莱特林,而“The Sorting Hat”便是一种特殊的道具,用于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分选学院。
在新生戴上“分院帽”时,“分院帽”会对该生进行判断,分析应该将该生分至哪个学院,作出分院决定。
所以此处“The Sorting Hat”译为“分院帽”比“分类帽”更为准确,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与意图,完整保留原文的意思,语言简洁,达到了“信”的标准。
原文 2: The Journey from Platform Nine and Three-Quarters
译文2:从9 ^站台开始的旅程
4
译文2很好地达到了“信”的标准。
原文中 “Platform Nine and Three-Quarters” 稍显奇怪,因为在现实中,并没有所谓的“9 ^站台”,但是译
4
者仍坚持忠实原文,直接按着原文意思翻译成“9 2
4
站台”,并旦不附加任何注释说明何为“9 2站台”。
4
通过阅读此章的内容,读者能够了解到此章主要说哈利第一次去霍格沃茨,但是到了车站的他,发现只有第9站台和第10站台,两者中间没有其他站台了。
幸运的是他后来遇上了罗恩一家,发现原来9i站台
4
便是穿过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隔墙。
在哈利成功
穿过墙之后,坐上了去往霍格沃茨的列车,开始他的旅程。
因此,此章篇目直接翻译为“从92站台开始
4
的旅程”不仅是将原文内容毫无遗漏地表达出来,同时概括了该章的主要内容,而“9 2站台”也能成功
4
引起了读者的好奇,让读者有继续往下阅读的欲望。
4.2 “达”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篇目汉译中的
体现及分析
原文 3: The Letters from No One
译文3:猫头鹰传书
“达”允许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内容通顺 明白,流畅自然,从而传达原文意思与中心主旨。
原 文 3 中,“The Letters from No One”是书中第3章的篇目,被译为“猫头鹰传书”,对英文内容做 出了较大调整。
但在第3章中,暂时没出现过“猫头 鹰”一词,该章主要描述了不知道是什么人急着联系哈利,给哈利寄了很多信,却全都被弗农姨夫拦下,以至于哈利一封信都没有读到。
但在第4章中,通过 海格,哈利终于读到了这封寄给自己的信,信上最后 写着“静候您的猫头鹰带来您的回信”,而哈利也有 对此话感到奇怪,何为“静候他的猫头鹰”呢?在《哈 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巫师们主要是通过猫头鹰 来传递信件、传递消息。
因此把“The Letters from No One”译为“猫头鹰传书”在符合原文意思的前 提下,更考虑了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
译文“猫头鹰 传书”一来表示了并不知道是什么人寄来的信,表达 了原文的主旨,二来结合了汉语“飞鸽传书”一词进 行翻译。
“飞鸽传书”是汉语成语,指将信件绑于鸽 子的腿上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是古人之间相互联系 的方式。
这与巫师们通过猫头鹰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相似,结合汉语成语,考虑中文读者的表达习惯,将 此篇目译为“猫头鹰传书”符合“达”的标准,译文 地道自然。
原文 4:Quidditch
译文4:魁地奇比赛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涉及许多新词,如果直接进行直译,汉语读者往往无法理解意思,译 文也会显得生涩难懂。
“Quidditch”在文中是指一 种巫师们坐在飞天扫帚上进行的球类竞技比赛,比赛 由两支队伍组成,每支队伍7人,其中3人为追球手,负责把鬼飞球打进圆环得分;2名击球手以防游走球 撞伤队员;1名看门员负责守住门柱;最后还有1名 找球手,负责抓住金色飞贼,一旦金色飞贼被抓,该 名找球手所在队伍会额外赢得150分并旦魁地奇比赛 结束。
但是由于“Quidditch”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 翻译,因此只能音译为“魁地奇”,但如果仅仅译为“魁 地奇”,对于汉语读者而言则难以理解,因为汉语读 者并不知道“魁地奇”到底是什么。
在对“Quidditch”进行翻译时,译者考虑了译文应该通顺明白,应能让 目标读者看懂,根据文中内容可知,“Quidditch”应该是一种比赛,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增加了“比赛”一词,以让汉语读者清晰明白“魁地奇”是在魔法世 界里的一种比赛。
作为篇目翻译,在一方面,“魁地 奇比赛”这个译文成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想让读 者去了解什么是“魁地奇比赛”,另一方面,方便读 者了解篇章内容,知道“魁地奇”是比赛,符合“达”的翻译原则,让译文明白易懂。
原文 5: The Potions Master
译文5:魔药课老师
“Potion”一词在牛津英汉词典中主要有“药 饮、毒液、魔水”的意思,但在该篇章中,通过阅读 该章内容,读者可以发现其中主要讲述了哈利去上斯 内普的课,而斯内普所授课程需要将各种不同的原料
51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放进坩埚中慢慢煨成各种药水。
在《哈利•波特与魔 法石》中,很多事物都会具有魔力。
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这是结合魔力将所拥有的原料制成各种药水,译文比起单方面突出“药”或“魔”的特征而译为“药 饮”或“魔水”,不如结合这两个特征,译为“魔药”更为妥当,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
此外,篇章内容主 要讲述哈利去上课以及斯内普作为其任课老师,如将 “The Potions M aster”译为“魔药老师”或“魔药 大师”无法突出篇章的主旨,也会让读者感到奇怪,无法完全领会译文在此处所想表达的意图。
无法很好 地做到“达”。
在“魔药”后,增加“课”一字,首先可以很好地传达篇章主旨,表达出哈利主要是去 上课。
其次,也可很好地表达出斯内普是哈利的任课 老师,主要教授哈利魔药方面的知识。
因此,把原文 5中的“The Potions Master”译为“魔药课老师”能准确概论篇章主旨,表达原文内容,同时语言通俗 流畅,易于汉语读者明白其中含义,达到了“达”的 翻译标准。
4.3 “雅”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篇目汉译中的体现及分析
原文 6: The Boy Who Lived
译文6:大难不死的男孩
“雅”主要要求文字典雅,翻译时应斟酌措辞,译文应有文采。
译文6中,在忠实传达原文意思的前 提下,译者仔细考虑了选词及文采,把“Lived”译为“大 难不死”。
“The Boy Who Lived”为全书的第一 章标题,通过阅读篇章内容可了解到在伏地魔杀哈利 的时候,却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伏地魔无法杀死哈利,仅能在哈利的额头上留下了一个闪电形的疤痕。
在翻 译“The Boy Who Lived”时,译者在理解原文的 意思的基础上,措辞更是精心斟酌。
考虑到汉语读者 的语言习惯,采用四字成语进行翻译,使得译文更有 文采,读起来音律感更强。
“大难不死”在汉语里有“遇 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脱险”之意,比 起把“The Boy Who Lived”译为“活下来的男孩”“大 难不死的男孩”这个译文更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让汉语读者印象更为深刻。
译文选词完全符合篇章主 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亦符合原文想表述之意,同时使 语言更加优美,译文更富风采,达到了“雅”的标准。
原文 7:The Vanishing Glass
译文7:悄悄消失的玻璃
译文7 “悄悄消失的玻璃”在精准表达原文意思 之余,富有文采。
通过阅读该章内容,读者会发现这 个“消失的玻璃”是指动物园里关着巨蟒的玻璃。
哈 利正在神奇地与巨蟒交流之时,因为达力和他的好朋 友皮尔突然发现了原本纹丝不动的巨蟒动起来了而感 到非常震惊与兴奋,为了抢着在玻璃前观看巨蟒,达力朝着哈利胸口就是一拳,让哈利摔倒在地。
随后,
达力和皮尔紧贴着看巨癖的玻璃就神奇地消失不见
了,而巨癖也爬了出来。
因此,作为篇目,“消失的
玻璃”也可传达篇章主旨,表达原文意思,但是译者
增加了 “悄悄”一词,使得译文更有感觉,更有文采。
汉语中常用叠词,叠词可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感觉朗朗上口,同时也起到了强
调作用,让“消失”一词更为形象生动,让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符合“雅”的翻译标准。
5结论
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下,结合篇目的特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篇目汉译准确到位。
首先,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篇目汉译忠实于原文意思,
概括了篇章的核心主旨。
其次,译者在翻译时也注意
结合考虑汉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感受,调整译文,让
译文尽可能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雅”是翻译中的
最高标准,但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篇目汉译中,
译者精心选词,考虑汉语表达习惯,让译文尽可能生
动有趣,富有文采。
作者简介:陈丽思(1992-),女,籍贯:广东湛江,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1.省级: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项目“英
语语言文学”:编号:粤教研函(2017) 112号;
2.省级课题: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微课创新模式研究”:
粤教高函(2018) 180号;3.校级课题:2019年
校级大创项目“弘扬雷州文化之湛江特色景区标识
语英文翻译的鉴赏”:2020CJXYDCYB21; 4.校
级课题:2020年校级大创项目“广东旅游文化遗产
的挖掘、保护及传承研究—以幵平碉楼为例”:
2021ZKYDCA45; 5.校级:2020年校级大创项目
“观大国之仪,叹服饰之美——传统礼仪与汉服的传
播与传承”项目编号:2021ZKYDCA02; 6.校级:
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翻译专业教学团队”编号:ZLGC2019003。
参考文献:
[1] 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2] 郭芳.信达雅翻译理论的发展研究D].教育理论 与实践,2016,36(04):57-60.
[3] 娜日苏.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及其 西学翻译之路D].兰台世界,2013(34):51-52.
[4] 王淑萍,李大星.译作信达雅刍议[J].编辑之 友,1998(02):36-38.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