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庆——穿行于中欧之间的功夫鸿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德庆——穿行于中欧之间的功夫鸿雁
作者:曹森
来源:《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09期
2008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同年,好莱坞拍摄了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成为第一部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票房过亿的动画片。

奥运会和动画片,看似毫无关系,实则两者关系千丝万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国力——宏大绚烂的开幕式把东方古典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商业嗅觉灵敏的好莱坞电影大亨们明白,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选取了古代中国为背景,设计了从景观、建筑、服装、实物等等充满中国元素的故事,而最为人熟知的中国元素——功夫和熊猫,也是电影最大的卖点。

中国元素被擅长“拿来主义”的好莱坞拍成电影,国内舆论在为国产电影技不如人而痛心疾首的同时,也感叹中国功夫在全世界的风靡。

中国功夫和其代表的哲学与文化,真正做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中国功夫能在世界上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中国有千百万的武者,他们去往世界各地,怀揣着功夫与梦想,持续做着功夫文化的传播,中国功夫因为这些人的努力而为全世界所熟知。

这千百万在海外传播功夫文化的武者中,有一个人无疑是其中的典范,这个人就是王德庆。


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少林寺》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不仅是因为这部电影以一毛钱的平均票价创造了1.61亿元的票房纪录,更是因为这部电影改变了许多少年的人生。

在那个年代,许多少年把“去少林,学功夫”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王德庆就是其中的一个。

浙江的天台山,是济公活佛的故乡,被称为“佛宗道源”,王德庆就在天台山的农村里长大。

英文中有一个单词叫“gift”,通常这个词被翻译为“天赋”,但它还有一个含义是“礼物”。

可以理解为,天赋就是上天赋予你的礼物。

王德庆就获得了这种上天的馈赠,他从小就展现出强于常人的运动天赋,在同龄人里他永远反应最快、跳得最高、最有活力。

活泼好动的王德庆在第一次看到《少林寺》时,被电影里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打斗场面和刚劲有力的功夫绝技震惊了,银幕里的武僧们静如伏虎,动若飞龙,小德庆看得热血沸腾。

一部《少林寺》被小德庆看了十多遍,台词记的滚瓜烂熟。

从那天起,王德庆就对功夫产生了痴迷,武僧们在小德庆的心里是天下第一英雄,他立志也要学功夫,成为天下第一。

實际上,彼时的王德庆已经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一,王德庆因为性格调皮,经常跟同龄的小伙伴“比武”,一般小孩自然不是自带天赋的王德庆的对手。

孩子被打了,父母一次又一次跑到王德庆家里去,跟王德庆的父亲说:“你得管教好你的孩子!”实际上,没有人能管得住顽劣的小德庆,邻里乡亲无奈地给王德庆封了一个江湖绰号——“天台山捣蛋王”。

正当父亲对这个“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孩子无奈时,小德庆自己提出学武的想法。

父亲和家人商量,觉得这未尝不是个好主意。

让一个孩子放弃正常的学习,转而去学武术,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却又很开明的决定。

德庆的父亲觉得让小孩学武术,可以根治他身上的“劣性”,当然这也是小德庆自己的愿望。

于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德庆终止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被送到嵩山少林寺旁边的一所政府办的武术学校里,开始正式学习少林功夫。


进入武术学校,王德庆如鱼得水。

他把自己的功夫天才表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学习功夫,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王德庆身上有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勤奋与坚韧。

这种品质与天分一样,是成为一名功夫大师所必备的因素之一。

在武术学校里,王德庆很快便崭露头角,短短几年已经熟练掌握多种功夫。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王德庆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在他15岁那年,少林寺武术馆组建少林武僧队,要从武术学校的800多人中选取16人,这是2%的通过率。

王德庆入选了。

也许是佛缘深厚,福德深广,这位济公活佛的同乡,由一部电影产生因缘,进入了少林寺武术馆武僧队。

彼时的王德庆还未曾料到,他人生的康庄大道才刚刚开始。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这里曾经屡遭劫难,高僧大德辈出,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

“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

被选中进入少林寺习武,成为少林寺的“正规军”,王德庆内心极度兴奋,只是没有想到少林寺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

一心要当“天下第一”的王德庆,在这里又拿到了三个第一:
起早第一,挨打第一,吃不饱第一。

进入少林寺,便开始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修,真正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少林寺的武术传承,是师傅带弟子,用的是比较老派的传艺方式,练得不好,就要吃师傅拳脚。

不仅如此,当年少林寺里的粮食短缺,根本就不够半大小子们吃。

王德庆和他的师兄弟们每天练功,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却顿顿都吃不饱,那种挨饿的滋味,当年的师兄弟们直到现在提起来还记忆犹新。

这段经历,更强化了王德庆坚毅的性格,他就在这种环境下刻苦学艺、长大,直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王德庆在所有的师兄弟中是练功最勤奋刻苦的那一个,他拳脚利落,在同门比武中,已经没有人能够胜得过他,所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武僧队的队长。

就这样,王德庆在少林寺一直长到17岁。

也就是在这一年,少林寺选出了最优秀的武僧出国表演,借此向海外传播中华武术。

王德庆从此开始随武僧团外派,行走于世界各地。

在那段时间里,王德庆和他的师兄弟们像风靡全球的摇滚明星一样备受其他国家的欢迎。

海外的观众在表演结束后难以压抑自己内心的激动,太多人开始“围追堵截”少林武僧,为的就是能和武僧们见一面、合个影,要个签名。

王德庆只能带着师兄弟们悄悄走后门。

这种场面让王德庆自己也受到了极大震撼。

自打开始学武以来,王德庆实际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生活,他的生活里只有“练功”二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在聚光灯下为几千人表演,受到上万人追捧。

那种荣誉感、自豪感、自信感在王德庆的身上像核聚变一样增长,因为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拥戴,不管行至何处,都能收到献花。

邀约纷至沓来,王德庆也走访了越来越多的国家。

每一次表演都是成功的,王德庆非常满足,他的自信心爆棚。

直到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打击了他。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自信的时候,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能被征服的,他会认为他能够做好每一件事情。

彼时的王德庆少年得志,近乎这种状态。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件作为武僧常常要做的小事,让王德庆开始质疑这种状态。

意大利。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和中国并列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一直處于世界之巅。

少林禅宗也在这里开花结果。

王德庆随队拜访意大利一位修行禅宗的当地人。

意大利修行者看到少林寺武僧自是激动不已,非常热情地引大家顶礼拜佛。

王德庆穿着大褂下跪拜佛,起身时没留神,脚后跟踩着大褂,把自己绊了个跟头。

这个举动,当时并无其他人在意。

但是在王德庆心里却产生一丝波澜。

自王德庆进入少林寺武僧队,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放在练功这一件事上。

开始出国访问以后,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表演,一半的时间在寺里练功夫。

在王德庆心中,功夫永远是第一位,只要自己能武功盖世,成为天下第一就好。

被自己绊倒,王德庆心中实际上更在意的是自己出了一个洋相,这让追求完美的王德庆心中不爽。

佛讲缘分,摔了一跤可能是佛祖给德庆的一个提醒。

师傅的到来,更像是专程来点化德庆的。

有一天,少林寺里突然来了一位云游僧人。

这位僧人身形魁梧,待人谦逊,慈眉善目,脸上时常带着弥勒佛祖一样的笑容。

这位僧人法号叫释德忍,出家于北京法源寺。

自王德庆习武以来,特别是进入少林寺武术馆成为武僧队的队长,王德庆从未想过其他,只是一心练武。

武僧队的要求比武校要高很多,王德庆每天练功6个小时。

白天,王德庆在阳光下手执兵刃,朴刀翻飞,金属的光泽反射太阳的光芒,让观者眼花缭乱。

雪夜,王德庆身处雪中,拳随心走,雪花随之舞蹈,当真是天人合一。

一位美国修行者在观看了武僧的表演后曾动情地写道:“他们的功夫姿势精准到位,招式瞬息万变,尤其是腿法,又快又狠,腿就像用橡胶带做的,弹性极佳。

他们甚至比李小龙还快,比电影里吊着钢丝武打的功夫演员还厉害。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艺展示。


所有人见到王德庆的功夫无不交口称赞。

直到德忍法师给德庆泼了一盆冷水。

一天,王德庆正带着师弟们习武。

王德庆给师弟们做示范动作,引来阵阵喝彩。

释德忍法师也在一旁观看,却笑而不语。

待王德庆练完,释德忍法师走近德庆,悄然问道:“你觉得你的功夫怎么样?”
德庆先是一愣,然后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我的功夫还可以啊!”在当时那个地方,没有人质疑过德庆的功夫。

德忍法师微微一笑,然后摇了摇头说:“我觉得你的功夫不怎么样。


德庆这辈子第一次听到这种话,他非常吃惊地问:“为什么?”
德忍法师淡淡地回答:“因为你的心不净,是浮的,是飘的,没有根。


德庆听到这句话,原地愣住了。

等他缓过神来的时候,德忍法师已经离开。

简单的一句话让王德庆心中受到了很大冲击。

同时他又想起了在意大利摔的那一跤。

这一刻他好像顿悟了,德庆把自己从习武开始之后的人生都过滤了一遍。

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德庆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问题——除了习武之外没别的了。

从那天起,德庆准备拜释德忍为师,学习禅宗思想。


与释德忍法师交谈后的夜晚,王德庆彻夜难眠。

整整一个晚上,他都在思考自己从小到大的所作所为。

从小练武,一直练武,武是全部。

入了少林寺学武,只学了功夫,“禅宗祖庭”的思想却没有学到。

这让他坚定了学习禅宗思想的信念。

第二天德庆一早便去敲德忍法师的房门。

一开门,王德庆立即就跪了下来。

“我想拜您为师。

”德庆跪拜着说。

德忍法师还是淡然地笑着,开玩笑似的对德庆说:“是真拜还是假拜啊?”
王德庆真诚地说:“我是真的想跟您学习禅宗思想。


德忍法师点点头,算是默认收下了这个徒弟。

德忍法师明白,假以时日,这个在“术”上已达巅峰的年轻人,在“道”上也能有大修为。

德忍法师赐王德庆法号——释行鸿。

“行鸿”二字像是师傅的一个预言。

师傅说德庆,鸿雁是来回飞的,将来你会从事一个像鸿雁一样的工作。

德忍法师是希望释行鸿能够传播禅宗文化到世界各地。

德忍法师看到王德庆练武的时候就认定,这个年轻人是有悟性的,只是缺乏一些点化,一经点拨,他一定会有大成就。

释行鸿在后来的回忆中这么说道:“如果没有接触到禅宗的师傅,我的人生就会是另外一种写法了。


自此释行鸿遵从师傅教诲,始终把传播少林文化、禅宗文化、中国功夫文化放在第一位。

学习禅宗之后,释行鸿对功夫理解更透彻了,他经常说:“禅宗思想让我知道,身体追求是短暂的,精神的、心灵的、意志的追求却是无限的。


彼时,武僧们从未中断巡演,让释行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在欧洲,当时的主办方为武僧团选取了一套激昂雄浑的音乐,并斥巨资设计了极具震撼效果的舞台背景。

宽阔的舞台中央,少林寺的山门被一比一还原。

山门正前方,两尊石狮左右两侧站立,神情威武,栩栩如生。

当音乐响起时,少林寺山门缓缓打开,灯光骤起,照亮山门牌匾上“少林寺”三个大字。

武僧们站在门中,一手持少林棍,一手单掌行礼,从少林山门列队而出,背后烟雾腾空,一个巨大的汉字“禅”在云雾间若隐若现,行进中的武僧身影由暗到明再到暗,舞台美术效果此时达到极致。

观众被这种表演方式所呈现的神秘感与神圣感震撼。

表演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容纳七千人的演出场馆场场爆满。

这种场面让王德庆自己也受到了极大震撼。

自打开始学武以来,王德庆实际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生活,他的生活里只有“练功”二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在聚光灯下为几千人表演,受到上万人追捧。

那种荣誉感、自豪感、自信感在王德庆的身上像核聚变一样增长,因为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拥戴,不管行至何处,都能收到献花。

邀约纷至沓来,王德庆也走访了越来越多的国家。

每一次表演都是成功的,王德庆非常满足,他的自信心爆棚。

直到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打击了他。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自信的时候,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能被征服的,他会认为他能够做好每一件事情。

彼时的王德庆少年得志,近乎这种状态。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件作为武僧常常要做的小事,让王德庆开始质疑这种状态。

意大利。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和中国并列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一直处于世界之巅。

少林禅宗也在这里开花结果。

王德庆随队拜访意大利一位修行禅宗的当地人。

意大利修行者看到少林寺武僧自是激动不已,非常热情地引大家顶礼拜佛。

王德庆穿着大褂下跪拜佛,起身时没留神,脚后跟踩着大褂,把自己绊了个跟头。

这个举动,当时并无其他人在意。

但是在王德庆心里却产生一丝波澜。

自王德庆进入少林寺武僧队,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放在练功这一件事上。

开始出国访问以后,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表演,一半的时间在寺里练功夫。

在王德庆心中,功夫永远是第一位,只要自己能武功盖世,成为天下第一就好。

被自己绊倒,王德庆心中实际上更在意的是自己出了一个洋相,这让追求完美的王德庆心中不爽。

佛讲缘分,摔了一跤可能是佛祖给德庆的一个提醒。

师傅的到来,更像是专程来点化德庆的。

有一天,少林寺里突然来了一位云游僧人。

这位僧人身形魁梧,待人谦逊,慈眉善目,脸上时常带着弥勒佛祖一样的笑容。

这位僧人法号叫释德忍,出家于北京法源寺。

自王德庆习武以来,特别是进入少林寺武术馆成为武僧队的队长,王德庆从未想过其他,只是一心练武。

武僧队的要求比武校要高很多,王德庆每天练功6个小时。

白天,王德庆在阳光下手执兵刃,朴刀翻飞,金属的光泽反射太阳的光芒,让观者眼花缭乱。

雪夜,王德庆身处雪中,拳随心走,雪花随之舞蹈,当真是天人合一。

一位美国修行者在观看了武僧的表演后曾动情地写道:“他们的功夫姿势精准到位,招式瞬息万变,尤其是腿法,又快又狠,腿就像用橡胶带做的,弹性极佳。

他们甚至比李小龙还快,比电影里吊着钢丝武打的功夫演员还厉害。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艺展示。


所有人见到王德庆的功夫无不交口称赞。

直到德忍法师给德庆泼了一盆冷水。

一天,王德庆正带着师弟们习武。

王德庆给师弟们做示范动作,引来阵阵喝彩。

释德忍法师也在一旁观看,却笑而不语。

待王德庆练完,释德忍法师走近德庆,悄然问道:“你觉得你的功夫怎么样?”
德庆先是一愣,然后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我的功夫还可以啊!”在当时那个地方,没有人质疑过德庆的功夫。

德忍法师微微一笑,然后摇了摇头说:“我觉得你的功夫不怎么样。


德庆这辈子第一次听到这种话,他非常吃惊地问:“为什么?”
德忍法師淡淡地回答:“因为你的心不净,是浮的,是飘的,没有根。


德庆听到这句话,原地愣住了。

等他缓过神来的时候,德忍法师已经离开。

简单的一句话让王德庆心中受到了很大冲击。

同时他又想起了在意大利摔的那一跤。

这一刻他好像顿悟了,德庆把自己从习武开始之后的人生都过滤了一遍。

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德庆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问题——除了习武之外没别的了。

从那天起,德庆准备拜释德忍为师,学习禅宗思想。


与释德忍法师交谈后的夜晚,王德庆彻夜难眠。

整整一个晚上,他都在思考自己从小到大的所作所为。

从小练武,一直练武,武是全部。

入了少林寺学武,只学了功夫,“禅宗祖庭”的思想却没有学到。

这让他坚定了学习禅宗思想的信念。

第二天德庆一早便去敲德忍法师的房门。

一开门,王德庆立即就跪了下来。

“我想拜您为师。

”德庆跪拜着说。

德忍法师还是淡然地笑着,开玩笑似的对德庆说:“是真拜还是假拜啊?”
王德庆真诚地说:“我是真的想跟您学习禅宗思想。


德忍法师点点头,算是默认收下了这个徒弟。

德忍法师明白,假以时日,这个在“术”上已达巅峰的年轻人,在“道”上也能有大修为。

德忍法师赐王德庆法号——释行鸿。

“行鸿”二字像是师傅的一个预言。

师傅说德庆,鸿雁是来回飞的,将来你会从事一个像鸿雁一样的工作。

德忍法师是希望释行鸿能够传播禅宗文化到世界各地。

德忍法师看到王德庆练武的时候就认定,这个年轻人是有悟性的,只是缺乏一些点化,一经点拨,他一定会有大成就。

释行鸿在后来的回忆中这么说道:“如果没有接触到禅宗的师傅,我的人生就会是另外一种写法了。


自此释行鸿遵从师傅教诲,始终把传播少林文化、禅宗文化、中国功夫文化放在第一位。

学习禅宗之后,释行鸿对功夫理解更透彻了,他经常说:“禅宗思想让我知道,身体追求是短暂的,精神的、心灵的、意志的追求却是无限的。


彼时,武僧们从未中断巡演,让释行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在欧洲,当时的主办方为武僧团选取了一套激昂雄浑的音乐,并斥巨资设计了极具震撼效果的舞台背景。

宽阔的舞台中央,少林寺的山门被一比一还原。

山门正前方,两尊石狮左右两侧站立,神情威武,栩栩如生。

当音乐响起时,少林寺山门缓缓打开,灯光骤起,照亮山门牌匾上“少林寺”三个大字。

武僧们站在门中,一手持少林棍,一手单掌行礼,从少林山门列队而出,背后烟雾腾空,一个巨大的汉字“禅”在云雾间若隐若现,行进中的武僧身影由暗到明再到暗,舞台美术效果此时达到极致。

观众被这种表演方式所呈现的神秘感与神圣感震撼。

表演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容纳七千人的演出场馆场场爆满。

这种场面让王德庆自己也受到了极大震撼。

自打开始学武以来,王德庆实际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生活,他的生活里只有“练功”二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在聚光灯下为几千人表演,受到上万人追捧。

那种荣誉感、自豪感、自信感在王德庆的身上像核聚变一样增长,因为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拥戴,不管行至何处,都能收到献花。

邀约纷至沓来,王德庆也走访了越来越多的国家。

每一次表演都是成功的,王德庆非常满足,他的自信心爆棚。

直到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打击了他。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自信的时候,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能被征服的,他会认为他能够做好每一件事情。

彼时的王德庆少年得志,近乎这种状态。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件作为武僧常常要做的小事,让王德庆开始质疑这种状态。

意大利。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和中国并列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一直处于世界之巅。

少林禅宗也在这里开花结果。

王德庆随队拜访意大利一位修行禅宗的当地人。

意大利修行者看到少林寺武僧自是激动不已,非常热情地引大家顶礼拜佛。

王德庆穿着大褂下跪拜佛,起身时没留神,脚后跟踩着大褂,把自己绊了个跟头。

这个举动,当时并无其他人在意。

但是在王德庆心里却产生一丝波澜。

自王德庆进入少林寺武僧队,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放在练功这一件事上。

开始出国访问以后,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表演,一半的时间在寺里练功夫。

在王德庆心中,功夫永远是第一位,只要自己能武功盖世,成为天下第一就好。

被自己绊倒,王德庆心中实际上更在意的是自己出了一个洋相,这让追求完美的王德庆心中不爽。

佛讲缘分,摔了一跤可能是佛祖给德庆的一个提醒。

师傅的到来,更像是专程来点化德庆的。

有一天,少林寺里突然来了一位云游僧人。

这位僧人身形魁梧,待人谦逊,慈眉善目,脸上时常带着弥勒佛祖一样的笑容。

这位僧人法号叫释德忍,出家于北京法源寺。

自王德慶习武以来,特别是进入少林寺武术馆成为武僧队的队长,王德庆从未想过其他,只是一心练武。

武僧队的要求比武校要高很多,王德庆每天练功6个小时。

白天,王德庆在阳光下手执兵刃,朴刀翻飞,金属的光泽反射太阳的光芒,让观者眼花缭乱。

雪夜,王德庆身处雪中,拳随心走,雪花随之舞蹈,当真是天人合一。

一位美国修行者在观看了武僧的表演后曾动情地写道:“他们的功夫姿势精准到位,招式瞬息万变,尤其是腿法,又快又狠,腿就像用橡胶带做的,弹性极佳。

他们甚至比李小龙还快,比电影里吊着钢丝武打的功夫演员还厉害。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艺展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