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上 2.1.4 细胞的生活(细胞的生长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蕨类植物分类简介
现有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
一般为陆生。
有根、茎、叶的分化。
并有维管束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配子体和孢子体皆能独立生活。
而且以孢子体占优势,我们见到的蕨类植物,都是孢子体,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配子体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孢子体产生孢子囊。
蕨类植物共分为5个纲:石松纲(Lycopodinae)、水韭纲(Isoetinae)、松叶蕨纲(裸蕨纲,Psilotinae)、木贼纲(Equisetinae)和真蕨纲(Filiclnae)。
前4纲为小形叶蕨类,又称为拟蕨植物(Fern allies),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有的种类很少。
真蕨纲为大叶型蕨,是进化的,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
(一)石松纲(Lycopodinae)
孢子体多为二叉式(dichotomy)分枝,小型叶,延生起源又称为拟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为轮生,有或无叶舌,孢子囊有厚壁,单生子孢子叶(sporophyll)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成孢子叶球(strobile),或称为孢子叶穗(sporophyll spike)。
孢子同型(homospory)或孢子异型(heterospory)。
现仅有石松目和卷柏目两目。
1.石松目(Lycopodiales)
叶螺旋状排列,无叶舌。
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体)小。
最主要的有石松属(Lycopodium),约400种,广布世界各地。
我国有20多种。
常见的有石松(Lycopodium clavatrm)(见图)。
石松全草可入药。
孢子做丸药包衣,可为铸造工业的优良分型剂和照明工业的闪光剂。
2.卷柏目(Selaginellales)
植物体茎平卧时,腹面生有细长的根托,生有不定根,叶同型或异型,具有叶舌。
孢子囊与孢子均为异型(见图),
生有大孢子囊、小孢子囊以及大孢子和小孢子。
配子体(雌雄异体)极退化。
卷柏目仅有卷柏属(Selaginella)一属,约700种。
我国有50多种。
常见的有卷柏(俗称九死还魂草,Selaginella tamariscina)。
(二)水韭纲(Isoetinae)
现仅存水韭属(Isoetes),约有70多种,我国有2种。
生于水边或水底,叶细长似韭(见图),
丛生于短粗的茎上,叶舌生于孢子囊的上方。
有大小孢子囊及孢子。
精子具有多鞭毛。
常见的有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三)松叶蕨纲(Psijotinae)
松叶蕨纲也叫裸蕨纲,孢子体仅有假根。
叶为小叶型,枝多次二叉分枝。
孢子囊生于柄状孢子叶近顶端(见图)。
孢子同型,雌雄同体,游动精子螺旋形,具多数鞭毛。
我国只有松叶蕨属(Psilotum)一属。
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有松叶兰(Psilotum nudum)。
(四)木贼纲(Equisetinae)
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小,鳞片状轮生。
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孢子叶盾状(Peltate),下生多个孢子囊,孢子同型,具有2条弹丝(elater)(见图),
螺旋形游动精子,具有多数鞭毛。
现在仅存有木贼属(Equisetum)一属,约30多种,我国约有9种。
常见的有: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 simum),可作药用和磨光材料,也是农田杂草。
木贼(E.hiemale)及问荆(E.arvense)可入药,有清热利尿的作用,也为田间杂草。
(五)真蕨纲(Filicinae)
叶为大叶型。
孢子囊着生于叶缘或叶背,汇集成各种孢子囊群堆,有或无囊群盖(indusium)。
孢子同型。
配子体常为心脏形,生殖器官生于腹面。
真蕨是现今最繁茂的蕨类植物,约10000种以上,我国有40科2500种。
可分为厚囊蕨亚纲(Eusporangiatae)和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ae)两个亚纲。
1.厚囊蕨亚纲(Eusporangiatae)
孢子囊为厚囊型,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成。
孢子囊壁为多层细胞。
本亚纲有7个科、12属。
我国有5科6属约90种。
常见的有心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reticulatum)(见图),
瓶尔小草(O.vulgat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e)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等。
2.薄囊蕨亚纲(Lepotosporangiatae)
孢子囊为薄囊型,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
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具有各式环带。
孢子囊汇聚为各式孢子囊堆。
孢子同型,很少为异型,有真蕨目(Filitales)(水龙骨目,Polypodiales)、苹目(Marsileales)、槐叶苹目(Salviniales)三目。
现以水龙骨(Polypldium niponicum)为例,说明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孢子体有横走的根茎,全体近光滑,灰白色。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
孢子囊群生于叶的背面,孢子囊群小,无囊群盖。
孢子囊有柄,孢子囊上有一行增厚不匀的细胞,环绕孢子囊构成环带。
近柄的一侧,有几个薄壁大细胞,称为唇细胞。
孢子成熟后,于唇细胞裂开处散出。
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心脏形的扁平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行独立生活。
接触地的一面为腹面,有假根,雌雄生殖器官生于有假根的一面。
颈卵器烧瓶状,壁为多细胞组成。
上部狭细部分称为颈,中有一列颈沟细胞下部膨大部分称为腹,腹沟细胞以下有卵。
精子器球状,其壁仅为一层细胞组成,产生多数螺旋形具有多数鞭毛的精子。
卵成熟后,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解体,精子借水游入颈卵器,与卵融合。
受精卵的染色体为2倍体(2N),称为孢子体世代或无性世代的开始。
受精卵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再成长为有根、茎、叶的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
叶的背面又生出孢子囊,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时,染色体为单倍体(N),称为配子体世代或有性世代。
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更替,称为世代交替(见图)。
本亚纲是现今蕨类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很多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如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为钙质土或石灰岩的指示植物。
蕨(Pteridium aquilium var.latiusculum)嫩叶可作蔬菜用,称为拳菜。
有的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根茎入药,田字草(Marsilea quadrifolia)为田间杂草,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可作饲料或肥料。
关于蕨类植物的起源问题,多认为是起源于绿藻。
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叶绿素。
储藏淀粉类物质、世代交替、有鞭毛的游动精子以及多细胞的性器官等也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