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基本知识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提问: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答略;我们在十三章中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电阻、电流和电压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欧姆定律(板书)
二、新课讲授1、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
电路设计:(如右图)2、实验研究(演示实验)(1)R 一定(R=5Ω)I 跟U 的关系。
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压(V )
123电流(A )
0.20.40.6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2)U 一定(U=2V ),I 跟R 的关系。
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阻(Ω)
51020电流(A )
0.40.20.1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板书)我们把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即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2)公式: I = U/R 。
公式中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板书)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
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
公式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
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
4、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要求:画好电路图。
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
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例题1: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28A ,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V ,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根据题意,在右面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已知:U =220V ,I =0.28A
求:R 。
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公式,代入数据,可得
Ω===78628.0220A
V I U R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786(以上的解答板书)
Ω三、巩固练习
P 90、第1题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
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
“四、四解答”
③解释R=U/I 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P 90:1、2、3
板书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I = U/R 。
公式中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略
三、欧姆定律的运用
已知:U =220V ,I =0.28A
求:R 。
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公式,代入数据,可得
Ω===78628.0220A
V I U R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786。
Ω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材分析
本节在复习回顾初二第三册《自然科学》中所学的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欧姆定律内容等知识的基础上,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串联、并联电路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生进人高中学习物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
2.理解串联电路总电阻的概念。
3.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
4.理解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概念。
5.运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总电阻。
教学难点: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推导过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应用计算。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教师通过演示、复习、设疑,帮助学生回忆初二《自然科学》中已学的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欧姆定律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并运用电教手段、师生讨论的方法引入新课。
2.通过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特点。
3.通过教师启发、师生讨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导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二、教学准备
电源(2~3节干电池),定值电阻(如5Ω、10Ω)2只,示教电流表与电压表各1只,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串联电路,会根据串联电路图连接实物。
2.说出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3,会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公式R=R l十R2。
4.会运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并介绍已准备好的电学器材。
师设疑:初二我们学过了电路知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有哪些元件?
学生回答。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
师设疑:如果用电器有两只,则基本的连接方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
(串联、并联)
打出幻灯片,出示电路图3—1。
师设疑:此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属于哪一种呢?
学生回答。
(串联)
师设疑:那么,什么叫串联电路?
学生讨论,师归纳:把几个导体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板书】
师设疑: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呢?
师板书:串联电路的特点。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串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3—2,介绍电流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
演示:把电流表分别先后接人电路a 处、b 处、c 处,请三位同学先后分别读出电流表在a 、b 、c 三处的电流值并作简单记录。
让学生发现a 、b 、c 三处电流的大小关系。
师归纳: 【板书】
⎩⎨⎧==2
1I I I 等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2.串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3—3。
另请三位同学先后上讲台演示:把电压表依次并联
接人电路R l 两端、R 2两端和R 1R 2串联电路两端,并读出
每次的电压值:U 1、U 2、U 总。
师归纳: 【板书】
⎩⎨⎧+=2
1U U U 总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学生讨论,比较串联电路电压的大小。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师设疑:初二《自然科学》中我们已学过欧姆定律,
那么有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
表达式。
设两个电阻为R 1和R 2,其总电阻为R ,由于通过
的电流都是I ,根据欧姆定律,则由变形得,,R
U I =IR U =11IR U =22IR U =又∵ ∴21U U U +=2
1IR IR IR ==即: 【板书】
⎩⎨⎧+=2
1R R R 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讨论后归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理解:串联一个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4.应用(例题写在投影片上)
例1:把电阻为10欧和20欧的两个导体串联起来,
接在6伏电源上,通过的电流是多大
? 分析:为便于分析问题,先画电路图3—5,在图
上标出已知量及未知量,先求出R 总=R 1+R 2,再求,说明通过R 1、R 2总总R U I =
上的电流也等于I 。
(答案:0.2A)
(注意培养学生做电学习题要先画电路图的习惯)
教师板演。
(三)小结(投影)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I )
21I I I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电压
(U )
21U U U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电阻(R )21R R R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
(四)巩固练习:
例题.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 恒定不变,当S 闭合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9W ,当S 断开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4W ,求:
(1)电阻R 1与R 2的比值是多大?
(2)S 断开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S 闭合与断开时,流过电阻R 1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识别并联电路,会根据并联电路图连接实物。
2.说出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3.会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式。
4.会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复习,引人新课
(1)什么叫串联电路?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怎样的特点?
(要求先用文字描述,再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3)设问:我们已知道串联电路的特点,那么并联电路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二)新课讲授
师板书:并联电路的特点
1.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教室里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电灯与电风扇是以何种接法接人照明电路中的?如果通电时有一只灯断开了,其他的灯与电扇是否还能工作?
学生回答。
(并联,能)
教师操作以肯定学生回答。
2.师设疑:那么,什么叫并联电路?投影电路图3—
7。
师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设疑:现在哪位同学能上讲台把两只不同阻值的
定值电阻,按电路图3—7组成并联电路?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然后师生分析、讨论、总结:
并联电路中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3.设问: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有
怎样的关系呢?
师演示。
(电路图3—8由幻灯投影)
请三位同学分别先后上讲台读出电流表在不同位置时的读数。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联电路电流I 1、I 2、I 总的关系。
师总结: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 总
=I 1+I 2【板书】
4.设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大小又有什么
关系呢?
请两位同学先后上讲台演示用电压表分别测出每条支
路两端的电压并读数。
(电路图3-9由投影显示)
师生分析、讨论并联电路中电压,U 1、U 2、U 总的关系。
师总结: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 =U 1=U 2【板书】
5.下面让我们利用并联电路上述两个特点和欧姆定律研究一下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投影:电路图3-10
启发学生利用上述实验的两个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并
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个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师生讨论,
师板演其推导过程。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导体电阻
的倒数之和:
【板书】2
1111R R R +
=
6.应用:
例1:把4Ω和6Ω的两电阻串联起来
使用,其总电阻为多大?若把这两电阻并联
起来使用,总电阻又为多大?
分析:画出电路图(甲)、(乙)。
学生板演。
师讲评。
师生讨论:通过上面的例题可知,几个导体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电阻要大;而几个导体并联时,其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电阻还要小,大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吗?
学生讨论。
师归纳:这是因为几个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电阻相应就增大了;而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电阻相应就减小了。
例2:把电阻为10欧和20欧的两个导体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源的电路
上,干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答案:0.9安)
设问:还有别的方法解此题吗?
讨论: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讲评。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三)小结(投影)
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