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错别字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错别字辨析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的辨析对于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的意思,以及正确翻译和解
读这些文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错别字进
行辨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言文词汇。

一、义理上错别字的辨析
1. "岂"与"奇":《庄子》中有一句“岂其落木美于奇荣”,正确的词
语应该是"岂",意为"怎么",而非"奇"。

2. "从(舛)"与"丑":在《左传》中有一句“曾子曰:‘吾从(舛)叔,则
必丑诸市’”,这里用的是"舛",表示意思是"迁徙",不应误写成"丑"。

3. "再"、“言”的误用:有时文言文中写错的部分是"再",被错写为"言",比如《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再)昼夜’”,"再"的意思是"再次",而不是"言"。

二、音义上错别字的辨析
1. "何以"与"荷(何)以":在《论语》中,有一句“子曰‘巧言令色,鲜(何)难(荷)百人之心’”,这里用的是"荷(何)以",表示意思是"承担",不同于类似表音的字"鲜(何)"。

2. "以"与"已":古代文言文中,"以"与"已"发音相似,但含义不同。

比如《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的是"以",表示"用",而不是"已"。

3. "或"与"惑":在《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句“或(惑)之以利”中的"或"应该是"惑"的本字,表示"引诱、迷惑",意思与"或"不同。

三、形状上错别字的辨析
1. "末尾"与"末未":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一句“言之无末尾”,
这里的"末尾"的正确字形应为"末未",含义为"没有结尾",而不是"末尾"。

2. "文(斌)"与"斐":在《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字典中的"文"被错误写成了"斌",两者形状相似,但意义不同。

3. "来"与"木":在古代文言文中,有时"来"的字形被错误写作"木"。

比如《左传》中的“文虽贱,竟美(木)而贵”,这里的正确字形应该是"来",表示"归、回"。

四、别字上错别字的辨析
1. "宇宙"与"无主":在《庄子》中有一句名言“无尽(主)者乃成宇宙”,这里的"尽"被错误写成了"主",应为"无尽",表示"没有尽头"的意思。

2. "有余(鱼)"与"预(鱼)":在《孟子》中有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之
有余,而役诸人,可谓预(鱼)焉”,这里的"预"被错误写成了"有余",应为"预",表示"利用、消费"的意思。

3. "谁"与"会":在《论语》中有一句“谁云(会)易子而食”,这里的"云"是"谁"的意思,表示疑问,而不是"会"的意思。

通过对文言文错别字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正确辨析这些错别字,使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加准确和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