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至2023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在线练习(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④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尽的惆怅和迷惘。
②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世浓缩为成语,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
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怜君何事到天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月是故乡明(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注意“蜡炬、侧畔、婵娟、怜、涯、渡、在乎”等易错字词的书写。
名著阅读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郑屠当不过,讨饶。
A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A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人名)。
(2)“一头大踏步去了”中的“去”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如果郑屠“硬到底”A会不会饶了他?为什么?②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水浒传鲁达(鲁提辖、鲁智深)(2)离开(3)洒家怎能饶你?(4)①不会。
鲁达本是为了惩治郑屠这个地痞无赖,所以,无论郑屠硬到底还是讨饶,鲁达都会痛打他一顿。
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
根据选段中的“郑屠”“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等可知,选段出自《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主要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故选段中的A是鲁提辖或鲁智深、鲁达。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一头大踏步去了”即“扭头大步离开了”。
去,离开。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反问句不需要回答,但答案已在问话之中。
因此“洒家偏不饶你!”改为反问句是“洒家怎能饶你?”
(4)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
①从第2段“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可知,鲁达本是专来痛打郑屠给他教训的,因此郑屠即使硬
到底,鲁达仍会痛打他,可能打得更解恨。
②郑屠欺负金翠莲,鲁达路见不平便拳打郑屠,可见鲁达是一个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人。
从第2段的“假意道”“寻思道”“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可知,明知郑屠已死,仍指着尸首叫骂,只为制造未曾出命案的舆论,且能拖延时间,表现鲁达不但勇武,且讲谋略,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父亲的字据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小时候,我整天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
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
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
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
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
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
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
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
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
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③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
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
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
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
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
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
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
一般的情况是,有一条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
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
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
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
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这么说吧,游水抓鱼的河潭是我儿时的极乐世界。
(A)
④(B)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
因为那样,我们一家就会天天有米下锅了——这是从我的好几辈祖宗起直到我父母的最大愿望。
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
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C)⑤(D)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
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
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
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
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
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爸爸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
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
舅以及所有的亲威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
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
”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
”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⑥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
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
那一年我15岁。
(作者:童庆炳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旧梦与远山》一书)【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在_________处。
“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
(2)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
【4】文章以“父亲的字据”为题,有什么作用?
【5】“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爸爸为什么会“苦笑”?
【答案】
【1】文章讲述了“我”儿时在家乡的快乐生活和“我”为了上龙岩师范学校让父亲立字据的故事。
【2】B
【3】(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河水人格化(赋予河水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流淌时声音的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去上学途中的愉悦的心情。
【4】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中心;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因“我”去上学家里少了劳动力,生活更加贫困,所以“苦”;又为“我”考上龙岩师范学校而高兴,所以“笑”。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通读全文,文章主要写了两大部分内容,①段写“我”家乡“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②③段写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做着快乐的事情:享用山中美味、捕鱼吃鱼。
据此前三段可以概括为:讲述“我”儿时在家乡的快乐生活;④段讲“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但因为家庭贫困,“我”被迫休学;⑤段写“我”被龙岩师范学校录取,为了能上学,“我”想办法让父亲立了字据。
据此这两段可概括为:“我”为了上龙岩师范学校让父亲立字据。
【2】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很明显是一句过渡句。
“故乡的山和水”承接上文,“上学”开启下文。
故应该放在④段开头【B】处。
“故乡的山和水”是对前三段内容的总结,“上学”引出“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
【3】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赏析格式:方法+效果+情感。
(1)“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河水人格化,赋予河水以人的动作,“唱着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流淌时声音的美妙动听;结合语境“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之情。
(2)“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好怡人;结合语境“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去龙岩师范学校上学时的愉悦心情。
【4】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写了“我”被龙岩师范学
校录取,为了能上学,“我”想办法让父亲立字据的故事。
故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
从表达效果上看,标题设置了悬念:作为父亲,为什么要立字据?他为谁立字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结合⑤段的“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可知,父亲之所以阻止“我”上学,是因为“我”如果去上学,家里少了劳动力,生活会更加贫困,所以“苦”;结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可知,父亲又为“我”考上龙岩师范学校而高兴,所以“笑”。
现代文阅读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
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
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密,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2】第二段中“像《蝶中谍》里汤姆·克鲁斯……已无法……过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一
般”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2)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4】王老师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
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5】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D
【2】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刷脸认证准确度高,超过人眼。
【3】(1)不能去掉。
“一般”表示很多老人记性会变差,但不是所有老人都是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2)“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4】王老师,不用担心,刷脸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它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以防止用照片冒充真人的行为;皱纹增多没有关系,你只要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行了。
【5】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解析】
【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句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原句在第六段“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被泄漏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故选D。
【2】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
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一句举了《碟中谍》汤姆·克鲁斯采用人皮面具以假充真,不被人识破的例子,说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比人眼更具识别能力,具体地说明了刷脸技术的准确率很高,很靠谱。
【3】
(1)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解词+说明的内容+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一般”表示往往,通常,指老年人往往记性会变差,但也不排除部分老年人记性仍很好的情况,“一般”说明不是全都如此,删去后就变成了老年人全都记性变差,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
结合前一段的“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
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可知,“脸”在这里指代人们的所有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脸、不同表情等。
【4】
考查依据文本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要帮助王老师消除顾虑,要针对其顾虑整合文中知识解答。
“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可以筛选整合“靠谱的刷脸技术”中的内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可以筛选整合“尤其利好老年人”中的内容“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据此进行回答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简洁。
【5】
此题考查的是对题目的理解。
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首先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刷脸时代”的到来是指日可待,那对于刷脸的隐患——“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这一点是需要人们提前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隐私的保护工作。
据此理解作答。
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②,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
②器:才千,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吾谁与归:(2)足任斯责: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尽行其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_________(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退”是指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4】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答案】
【1】(1)一道(2)这(3)朝廷(4)都、全
【2】(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给宰相上书,透彻地论述天下大事。
【3】“他日为政” “处江湖之远”
【4】甲文范仲淹被贬官,但仍心忧天下;乙文范仲淹在居丧期间及后来为官都能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主要原因。
(能答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1)大意:我同谁一道?归:一道。
(2)大意:(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
斯:这。
(3)大意: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
庙堂:朝廷。
(4)大意:尽情讨论国家大事。
尽:都、全。
【2】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字词:以:因为。
物:外物。
这是一个互文句。
(2)重难点字词:遗:给。
书:信。
极:透彻地。
【3】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甲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可知,“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题干要求用乙文中的话来概括“进”,
乙文中与“居庙堂之高”意思相同的语句是“他日为政(后来管理政事)”。
据此即可作答。
【4】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的写作背景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虽被贬官,但仍心忧天下。
根据乙文“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可知,范仲淹在居丧期间及后来为官都能心忧天下。
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也能得知,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甲文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译文:
范仲淹当初在家守孝期间,给宰相写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
英雄豪杰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