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1初水分2干物质3粗蛋白质4粗脂肪5无氮浸出物6粗纤维7粗灰分8酸性洗涤纤维9中性洗涤纤维10过瘤胃蛋白质11营养水平12理想蛋白质13必需氨基酸14非必需氨基酸15限制性氨基酸16氨基酸互补17氨基酸平衡18非蛋白氮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0蛋白质净利用率21代谢氮22风干样本23必需脂肪酸24能值25能量26总能27消化能28代谢能29净能30尿能31粪能32热增耗3339奶牛能量单位能量饲料4855代谢体重566472配合饲料79有效能80是非题:123456789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家畜,其蛋白质消化率不同。

()
10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就是指饲料中可消化粗蛋白的利用率。

()
11反刍家畜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
12瘤胃分泌纤维素酶,因而瘤胃是反刍家畜消化纤维素的场所。

()
13反刍家畜所需能量的60%以上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
14猪采食饲料后,在胃中进行着淀粉的消化。

()
15猪鸡不能大量利用粗饲料。

()
16反刍动物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
17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消化率。

()
18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

()
19粗纤维对动物无任何有益作用。

()
20粗纤维中所有成分动物都不能利用。

()
21动物体组织内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量主要取决于饲料中两种脂肪酸的含量。

()22消化能包括部分不能被家畜利用的经发酵形成气体如甲烷。

()
23饲料的总能值高,消化能值和代谢能值也高。

()
24()25
26
27()28
29维生素
30维生素
31
32
33维生素
34
35维生素
36
37维生素
38
39由于水在畜牧生产成本中比例最小,所以水对畜牧生产意义不大。

()
40在动物营养中,代谢水能满足大多数家畜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需要。

()
41缺乏铜不利于铁的利用。

()
42在家畜体内蛋氨酸和胱氨酸可相互转变。

()
43赖氨酸和精氨酸之间存在拮抗关系。

()
44赖氨酸和精氨酸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
45赖氨酸和精氨酸可相互转化。

()
46蛋氨酸和胱氨酸之间存在拮抗关系。

()
47硒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

()
48用指示剂法测定饲料消化率时,内源指示剂系家畜消化道的分泌物,外源指示剂指来自饲料的物质。

()
49动物对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为负值。

()
50总能不能评定的饲料营养价值,因此测定总能无意义。

()
51同一种精料,用猪测定的代谢能值高于用牛测定的代谢能值。

()
52自然干燥的青干草中胡萝卜素含量较人工干燥的要高的多。

()
,可作为家禽维生素D需要的来源。

()
53日晒干燥的青干草中含有维生素D
2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L
69畜禽营养需要量最常用的衡量标志是体重变化。

()
70用析因法测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值,一般要比综合法低。

()
71动物的基础代谢就是它的维持需要。

()
72通常畜禽每千克体重每日维持需要消耗70千卡净能。

()
73瘤胃产生乙酸比例大有利于提高乳脂率。

()
74胡萝卜素对于维持牛的正常繁殖机能是必需的,在这一方面其作用是维生素A所不能代替的。

()75母畜在妊娠期内应给予过高的营养水平。

()
76妊娠期奶牛越肥越好。

()
77乳牛初乳中蛋白质、乳糖和灰分的含量都较常乳高。

()
78代谢能用于沉积蛋白质的效率比沉积脂肪的效率高,因此生产瘦肉饲料报酬高。

()
79一般认为在产毛绵羊的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硫,可提高毛产量。

()
80由于肉牛、猪、鸡的料肉比分别为6:1、3:1、和2:1,因此发展草食肉畜意义不大。

()81一般饲养情况下,畜禽日粮可突然更换。

()
82产蛋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一般是蛋氨酸。

()
83成年反刍动物不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也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
84反刍动物饲喂尿素后应立即饮水。

()
85
86
87
88
89
90
选择题:
1
A
2
3
A
4
A
5
A
6通常饲料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
A、10%
B、16%
C、20%
D、30%
7本课程在测定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时判定滴定终点的颜色应该是:
A、红色
B、蓝色
C、灰色
D、绿色
8测定饲料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消化时所用化学药品为:
A乙醇B硫酸C硝酸D氢氧化钠
9消极影响单胃动物蛋白质吸收的为:
A、钙
B、脂肪
C、淀粉
D、纤维素
10单胃家畜(禽)消化道内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和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葡萄糖
B、乙酸
C、丙酸
D、丙三醇
11参加家畜造血机能的微量元素是:
A、铜
B、铁和钴
C、钴和铜
D、铁、铜、钴
12羔羊发生甲状腺肿大原因是:
A缺铁B缺锰C缺锌D缺碘
13家禽发生“溜腱症”的原因是缺乏微量元素:
A铁B铜C锰D碘
14
A铁B硒
15
A
16
A
17
A
18
A
19
A铁
20
A碘
21
A2:
22雏鸡发生脑软化症的原因是:
A缺V
A B缺V
D
C缺V
E
D缺V
K
23一般家禽依靠机体本身合成即可满足对的需要。

A、核黄素
B、泛酸
C、吡哆醇
D、维生素C
24吡哆醇属于:
A、维生素B
1B、维生素B
2
C、维生素B
6
D、泛酸
25家禽对烟酸的需要量决定于日量中的含量。

A、氨基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胆碱
26在畜禽日粮中添加胆碱,动物在代谢过程中可由此得到甲基提供,从而使作为甲基提供的需要量减少。

A、叶酸
B、蛋氨酸
C、精氨酸
D、奇数脂肪酸
27有助于维生素A、D、E、K吸收的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粗纤维
D、无氮浸出物
28含金属离子钴的维生素是:
AVB1BVB2CVB12DVB6
29对家禽维生素D
2的活性仅为D
3
的:
A1/2
30
31
AB
1
BB
32
A铁
33
A、铁
34
A、
35
A
36
A
37
A、硝酸盐
B、氨基酸
C、氨
D、亚硝酸盐
38半干青贮饲料原料的含水量为:
A40----55%B13---17%C60---70%D80%
39制作良好的青贮饲料在厌气条件下可以保存:A、半年B、一年C、五年D、十年以上
40能量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是:
A〈20%B〈18%C〉18%D〉20%
41麸皮中钙磷比例极不平衡,钙磷比例约为:
A1:8B1:2C1:5D3:2
42按国际饲料分类法,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要求在:A20%以上B40%以上C60%以上D80%以上
43以干物质计,以下饲料属能量饲料的是:
A胡萝卜B苜蓿C玉米秸D棉仁饼
44以干物质计,以下饲料中能量含量最高的是:
A玉米B高粱C小麦D燕麦
45小麦麸中,含量较高的是:
A
46
A
47
A
48
A、
49
50
A
51
A
52
53
A抗氧化B防霉C驱虫D促生长
54铜制剂的作用是:
A抗氧化B防霉C驱虫D促生长
55饲料中添加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的作用是:
A抗氧化B防霉C驱虫D促生长
56维持状态下牛每日排除的粪代谢氮为内源尿氮的:A、40%B、60%C、80%D、100%
57对于猪、鸡代谢氮为内源氮的:
A40%B50%C60%D80%
58胎重的多少是在母畜怀孕最后1/4时期内增加的:
A1/3B1/2C2/3D1/10
59牛奶中的净能含量主要决定于乳中含量的变化。

A、乳糖
B、乳蛋白质
C、乳脂肪
D、干物质
60动物体组织生长与沉积的规律是:
A骨胳----肌肉----脂肪B肌肉----脂肪----骨胳
C骨胳----脂肪----肌肉D肌肉----骨胳----脂肪
61
A
62
63
A硫B磷
64
A、1
65
A、
1.1
2.
3.
4.
5.
6.
7.
8.反刍家畜蛋白质消化的部位为和,其吸收消化产物分别为和。

9.在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酶是,而的作用则较小。

10.在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消化过程中,经过瘤胃,而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称为。

11.反刍动物和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非反刍动物类似。

12.一般必需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
和缬氨酸。

13.在日粮中添加过量的某种氨基酸时,造成降低生产率的不良影响,称为氨基酸“”。

14.猪对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

小肠中所吸收的淀粉消化终产物为葡萄糖和。

15.总的来看,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为主,形成为辅。

16.总的来看,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为主,以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为辅。

17.饲料粗纤维在牛瘤胃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产生、及丁酸三种挥发性脂肪酸。

18.牛、羊粗纤维消化的主要部位为,其消化终产物经吸收进入血液。

19.饲料中的纤维性物质在进入猪不发生变化,转移至,经细菌发酵,纤维素被分解成。

20.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不同于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主要被分解为而被吸收利用,以形式被吸收的数量则很少。

21.当牛、羊饲料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发酵类型为型发酵,粗料比例较高时,瘤胃发酵类型为型发酵。

22.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噬菌体。

23.一般必需脂肪酸包括、和20碳四烯酸。

24.饲料脂肪进入瘤胃后受,发生水解,不饱和脂肪酸经,变为。

25.动物所需能量来源于、和。

26.牛将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

27
28
29
30
31
32
33.A。

34
35
36
37
38
39.肝脏
40
41
42
43
44
45、
46
47.氮、碳平衡试验可相应测定动物体和的变化情况。

48.我国奶牛饲养标准中规定1千克含脂的乳称为标准乳,所含产奶净能MJ作为一个。

49.我国肉牛的能量体系,是将和统一为综合净能,以1千克中等玉米所含的综合净能值MJ 为一个。

50.按照国际饲料分类法,可把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八大类。

51.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把青绿饲料制成和,以利保存。

52.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也是供应家畜营养的优良来源。

其中含有较数量的粗纤维。

53.青贮饲料之所以被人们所重视,能够大量保存是其重要原因。

54.一般青贮的实质是在,利用发酵产生乳酸,使青贮物中的PH下降到,所有微生物处于。

55.制作青贮的基本条件是、、
、。

56.干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制作它们的原料植物的种类、和调制技术。

57.干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和
三个因素。

58.决定青贮饲料成败的关键是、、
和。

59.粗饲料现行的加工方法有、和。

60.磨碎后的玉米粉易于酸败变质,不宜长久贮存,因为玉米含有较多,
而且其中含量较高。

61.菜籽饼和棉籽饼分别含和有毒成分。

62.豆类饲料在生的状态下含有一些不良的物质,如、产生甲状腺素的物质、皂素与等。

63.花生饼易被微生物污染产生素。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蛋白质的平均含氮率为%。

83.浓缩料饲料组成主要由、和构成。

84.蛋白质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等于%。

计算题:
1.测定某饲料含氮量为3%,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
2.测定某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0%,该饲料中的含氮量是多少?
3.有3%乳脂率的牛奶20千克,试折算成标准乳有多少千克?
4.一头体重500千克的舍饲奶牛,日产标准乳20千克,每日所需产奶净能为多少?
5.一只体重1千克的鸡,笼养条件下每日约需多少维持代谢能?
6.根据以下产蛋鸡全价饲料配方,设计产蛋鸡35%的浓缩饲料配方。

玉米66%、豆粕23%、石粉8%、磷酸氢钙1.7%、食盐0.3%、预混料1% 7.玉米和大豆饼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和40%,现用来配制蛋白质含量为16%的混合饲料,两
者用量的比例各为多少?
问答题:
1.饲料与畜体含有哪些同名的营养物质?
2.饲料与畜体在化学组成上有哪些区别?
3.评定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有哪些指标?
4.试述反刍动物瘤胃——肝脏氮素循环及其意义。

5.成年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理论根据及条件?
6.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

7.简述反刍家畜对淀粉的利用特点。

8.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
9.简述反刍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特点。

34.简述决定青贮饲料品质的关键。

35.何谓半干青贮?常用青贮饲料添加剂有哪几种?
36.试比较青干草与稿秆的营养价值特点。

37.怎样提高牛羊对粗饲料的利用率。

38.试述粗饲料的现行加工方法?
39.玉米、大麦、麸皮、米糠、胡萝卜的营养特点。

40.简述谷实类籽实饲料的营养特点。

41.常用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2.简述减少或降低棉籽饼中棉酚毒性的方法。

43.简述食盐、石粉、贝壳粉、磷酸氢钙、骨粉的营养特点?
44.怎样防止牛羊饲喂非蛋白氮饲料时发生中毒。

46.简述添喂抗菌素促进动物生长的可能机理。

47.作为饲料添加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8.简述饲料青贮制备要点。

49.在生产上如何减少动物的维持需要?
50.以体重变化研究动物营养或生长有何不足?
51.影响家畜生长的因素有那些?
52.动物体组织生长的规律。

53.役用动物工作的能量需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54.概述产蛋鸡对钙、磷需要的特点。

55.动物的饲养标准、作用及如何使用?
56.配合饲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的80%
1
2
3
4
5
6
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7粗灰分:将饲料样品在550°C下灼烧后所得残渣即是。

其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的砂石、泥土等,故称粗灰分。

8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用酸性洗涤剂处理,不溶部分为酸性洗涤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

9中性洗涤纤维:饲料用中性洗涤剂处理,不溶部分叫中性洗涤纤维,是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11营养水平:指动物每天摄入营养物质的多少,常以维持需要为基础,表示相当于维持需要的倍数。

12理想蛋白质:是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应为100%。

13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4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不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总能:又称为燃烧热,是饲料有机物质在测热器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能。

27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8代谢能:指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和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29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30尿能:是尿中有机物质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31粪能:为粪中养分所含的能量。

32热增耗:是指绝食动物在进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33微量元素:指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

34常量元素:指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的元素。

35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饲料成分的含量,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它们是饲料或饲粮营养成分的粗略指标。

36表观消化率:被消化的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为消化率。

37内源氮:饲喂动物以非含氮日粮时,由尿液排出的氮。

38氮平衡:指机体每日食入的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从量的方面观察食入蛋白质与组织蛋白质分解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氮的正平衡、负平衡和等平衡。

39
40
41TDN:=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青贮饲料: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的方式调制成的饲料。

51半干青贮:是将原料青草风干到含水量为40—55%,然后装入青贮窖中进行青贮。

52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53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分。

54析因法:通过剖析构成总需要量的各个组分,分别计算各个生理活动对营养物质的绝对需要量,然后相加即为总需要量。

55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

56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57维持: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58维持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

59短期优饲:即在配种前的较短时期内(1—20天)提高饲粮能量水平(至少给母畜以高于维持50—100%的能量),以提高其排卵数。

60孕期合成代谢:在饲喂同样饲粮条件下,妊娠母畜的增重高于空怀母畜,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61生长:是指动物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
62
63
64
65
66
67千卡代谢能。

68
69
70
71
72
产品。

73
制而得。

74浓缩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与添加剂预混料按规定要求进行混合而成。

75精料补充料:是由平衡用混合料及精料所组成,多为牛、羊、马用。

76饲养标准: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

77饲料配方: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供应情况和价格等条件合理地确定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这种饲料的配合比例称为饲料配方。

78能量浓度:每千克饲料干物质所含有效能的多少。

79有效能:是指消化能、代谢能或净能。

80蛋白质降解率=1—
食入的饲粮氮
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
选择题:
1、A
2、
11、D12
21、A22
31、A32
41、A42
51、C52
61、D62
填充题:
1.32.5
2
3
4
5
6
7.10
8
9
10
11
12
13.中毒
14
15.挥发性脂肪酸、葡萄糖
16.挥发性脂肪酸、粗纤维
17.乙酸、丙酸
18.瘤胃、瘤胃壁
19.胃和小肠、盲肠和结肠、挥发性脂肪酸
20.挥发性脂肪酸、葡萄糖
21.乙酸、丙酸
22.原虫、真菌
23.18碳二烯酸、18碳三烯酸
24.微生物作用、氢化作用、饱和脂肪酸
25.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27.碳水化合物、贮存能量
28.基础代谢、维持体温恒定、随意活动29.镁
30.铜
31.硒
32.肝脏、肾脏、1,25—二羟维生素D3 33.小肠壁、肝脏
34.维生素K
35.维生素E
36.多发性神经炎
37.维生素B1
38
39.胆碱
40.胆碱
41
42
43.2:
44
45
46
47
48.4%、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抗胰蛋白酶、血凝集素
63.黄曲霉毒素
64.氟
65.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
66.体重
67.综合法、析因法
68.140
69.2/3、1/4
70.体重、产蛋水平、环境温度
71.体重、环境温度
72.维持需要、产蛋需要
74.品种、年龄、生产实践、饲养
75.添加剂预混料、全价配合饲料
76.添加剂预混料、平衡用混合料(浓缩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精料混合料
77.77.4%、22.6%
78.对角线法
79.2—5
80.6.25
81.维持
82.16
83.添加剂预混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
84.20
计算题:
1
3%×
2
40%÷
3.有3%
4.=105.74)
5
68W0.75×
6
玉米
2.9% 7
玉米:
问答题:
1
2.饲料与畜体在化学组成上有哪些区别?
第一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粗纤维,而动物体内完全不含粗纤维。

第二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包括氨化物;而动物体内除蛋白质外,只含有游离氨基酸和一些激素,而无氨化物。

第三在植物体的粗脂肪中,除中性脂肪与脂酸外,还有色素、蜡质、磷脂等;而在动物体内的同名类物质中,则含有中性脂肪、脂酸及各种脂溶性维生素。

第四,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为淀粉,而动物体内为糖元及葡萄糖。

此外,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在数量上,也有很大差别,最明显的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植物性饲料中比重大,可占其干物质重量的3/4以上,而在动物体内则很小,通常在1%以下。

饲料中的水分含量变动范围很大,通常为5%—95%,而动物体内的水分比较稳定。

在粗蛋白质和脂肪方面,除肥育动物的含量变动较大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均很近似,而植物性饲料则变
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

3.评定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有哪些指标?
主要有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比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可利用和有效氨基酸等指标。

4.试述反刍动物瘤胃——肝脏氮素循环及其意义。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被细菌合成菌体蛋白质外,多余的氨则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用于合成尿素。

所合成尿素的去路:一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

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

由于这一过程反复不断循环,故也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氮素循环既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又可使食入蛋白质更多地转化为菌体蛋白质。

5
质。

6
(1
(2
(3
7
大部分
8

第三,

9
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

气体排出体外,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进入肝脏,丙酸形成糖元,丁酸分解为乙酸,乙酸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能供维持体温,或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

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粗纤维,通过小肠时无大变化。

到达结肠与盲肠中被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利用,气体排出体外。

10.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脂肪消化代谢的特点。

饲料脂肪在单胃动物小肠内受到胆汁、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作用,分解为甘油、脂肪酸,被肠壁直接吸收,沉积于动物体组织脂肪中,变为体脂肪。

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猪体内被吸收后,不经氢化作用即直接转变为体脂肪,故猪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是青粗饲料,这些饲料的脂肪含有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经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

另外,瘤胃发酵所产生的
饱和脂肪酸,但体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较少。

11.为什么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熔点高,碘价低?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是青粗饲料,这些饲料的脂肪含有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经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

另外,瘤胃发酵所产生的大量VFA,经微生物合成的高级脂肪酸也多属于饱和性质。

因此反刍动物每天虽采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体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较少,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熔点高,碘价低。

12.简述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
→粪能
1
4
→尿能
净能(NE
13
产奶、14
15
性。

有助于维生素E吸收。

硒对动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硒缺乏症:(1)白肌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多见于幼龄动物,而以羔羊的发病率最高。

(2)雏鸡渗出性素质病:胸腹部皮下有蓝绿色的体液聚集,皮下脂肪变黄,心包集水。

(3)营养性肝坏死:猪、兔常见。

(4)生长停滞:缺硒动物生长缓慢,不能达到正常体重。

(5)繁殖机能紊乱:缺硒地区大量母羊空怀,母羊妊娠末期易发生胚胎死亡。

16.影响动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需水量受动物种类与品种、生产力、饲料性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1).动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生理和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不同,机体水分流失和对水的需要特明显不同。

猪、马、牛、羊等哺乳动物需水量大。

不同种类哺乳动物需水量也有差别,如骆驼对缺水的耐受力最强。

同一种类动物中,适应于干旱地区的品种需水量较其它品种少。

禽类体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尿酸,经尿排出的水较少,因此需水量较少。

蛋鸡及重役役畜的需水量均较多。

妊娠动物、哺乳动物比非妊娠、哺乳动物的需水量高。

(3).饲料因素:一般情况下,动物的饲料干物质采食量与饮水量高度正相关。

日粮成分,尤其是日粮中的粗蛋白质、矿物盐及粗纤维的含量高时,因动物体排出多余的矿物盐和蛋白质代谢尾产物,需要有较多的水加以稀释及溶解,动物的需水量增加。

(4).环境因素:环境温度与动物的饮水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气温升高对动物需水量的影响最显着,气温升高动物需水量增加。

当气温高于30℃,动物饮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时,需水量明显减少。

17.维生素E与维生素A、D有何关系?
维生素E能促进维生素A、D的吸收,以及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中的贮存,并保护其免遭氧化。

同时,维生素E对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也有促进作用。

18.简述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关系。

维生素E
E
19
(1
(2
(3
(4
(5
20
骨质疏21
(3
(5
两者的相互关系:维生素E与硒对机体的代谢与抗氧化作用有相似之处。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可替代部分硒的作用,但硒不能代替维生素E。

饲粮中维生素E不足时易出现却硒症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E才能在体内起作用。

22.简述粗纤维和有机营养物质间的关系?
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和其它有机养分的利用有关。

饲粮中适量的粗纤维,有填充、稀释其它养分,延缓蛋白质和淀粉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提高其在体内的利用率的作用。

但粗纤维含量过高时,则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据对猪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致每增加粗纤维1%。

同时,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0.3%。

粗纤维水平提高,使动物对干物质的需要增加,同时氮的需要量也增加。

反刍动物如长期缺乏含氮物质,则影响粗纤维的分解。

23.简述家畜维生素D的来源及在体内的活化过程。

VD
2是由存在于植物及酵母中的D
2
元(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

VD
3
是皮肤中无活性的
D
3
元(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