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补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试卷 〔B 〕 适用班级:08、09级 文秘
一、选择题(30分) 1
、《到远方去》歌颂的内容是( ) A 祖国边疆美丽风光 B 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生活 C 作别亲人的离情别绪 D 情人的悲欢离合 2、下列作品中,属于自传体小说的是( ) A 《祝福》 B 《呼兰河传》 C 《围城》 D 《边城》 3、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和宗教色彩的作家是( ) A 郁达夫 B 许地山 C 张爱玲 D 闻一多、 4、郁达夫小说《沉沦》的基本主题是( ) A 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 B 零余者的变态性心理 C 人性的探索 D 社会的关注 5、下面不是舒婷诗作的是( ) A 《致橡树》 B 《四月的黄昏》 C 《惠安女子》 D 《幸福大街十三号》 6、小说《蚀》三部曲的作者是( ) A 沈从文 B 茅盾 C 张天翼 D 郁达夫 7、《雷雨》中处于中心的人物是( ) A 周蘩漪 B 四凤 C 周朴园 D 侍萍
8、《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的"钥匙",主要象征( )
A 亲情
B 知识
C 童心
D 信念
9、《陈奂生上城》主题是为反映哪类人的生活( )
A 新时期农民生活
B 文革时期农民生活
C 文革时期艺人生活 D改革开放后艺人生活
10、以曹七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A《倾城之恋 B《呼兰河传》 C《金锁记》D《寒夜》
11、“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隐含着的意味是()
A乡愁的意味 B思恋情人的意味
C思恋远在海外游子的意味 D感叹人生短暂的意味
12、“亚洲铜”指是()
A旧社会的破败 B中国传统文化 C中国历史沧桑感 D中国或中国农村13、塑造了“卢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作家是( )
A丁玲B林徽因 C丽尼D冰心
14、《冈底斯的诱惑》第一个值得重视的特点是()手法的运用。
A意识流 B象征 C元叙事 D 零度写作
15、“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这句诗的作者是( ) A艾青 B冯至 C臧克家 D卞之琳
16、沈从文小说《边城》展示的是()
A人情美与人性美 B诗化的人情关系
C爱情操守 D人的社会性
17、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A牛汉 B余光中 C洛夫 D白先勇
18、“未庄”这一地名出现在鲁迅小说( )
A《铸剑》中 B《阿Q正传》中
C《伤逝》中 D《祝福》中
19、《春之声》小说艺术手法是()
A象征B意识流C意象D存在主义
20、《边城》中的“边城”位于( )
A湘西 B鄂西 C川东 D黔东
二、简答(45)
1、说说《阿Q正传》在体裁和结构上有哪些“新形式”?
2、简述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十度中》结构的独特在哪里?
三、论述(25分)
★结合你所读的余华小说创作,试述其创作的成就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B
7、C
8、D
9、A10、A
11、A 12、D 13、B 14、C 15、D 16、B 17、B 18、B19B、20A
二、简答
1、怎样理解本文在体裁和结构上的“新形式”
《阿Q正传》可以说是属于“传记体”。
作品在结构上就采取了点线结合的方式,即小说不是描绘阿Q生活的某一片断,而是几乎一生的历史。
阿Q的思想性格与未庄和县城各种人的社会冲突,构成了全篇的主线即基本情节。
未庄的阶级和社会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的某些时代风貌都紧紧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布局,使情节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容而又脉络分明。
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使一个近代旧中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愚昧、不幸的灵魂,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2、简述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十度中》结构的独特在哪里?
(1)小说《九十九度中》包含五组人物画面:挑夫、卢二爷、张宅、车夫、阿淑。
这五组画面是作品的原有形态,作者一开始就“五子登科”般将五组画面依次推出,每推出一个画面旋即又用分离的笔触将画面打散:
“挑夫”被分解为“进城-讨赏—喝酸梅汤-暴病-死亡”
“卢二爷”被分解为“找餐馆-闲聊-居家百无聊奈”
“张宅”被分解成“备寿-白日庆诞-夜宴”
“车夫”被分解成“讨债-打架-被捕-入狱”
只有阿淑结婚的事件一气呵成,保持了时间上的连续。
(2)在打散重构的操作中,林徽因特别善于撷取一个画面唤起整个时空,这使得作品呈现高度浓缩的理趣。
林徽因在匠心运营打散重构的“不和谐”的同时,又通过诗意的升华将精致绮丽的和谐照鉴其中,营造了“不和谐”中的和谐。
三、论述
★结合你所读的余华小说创作,试述其创作的成就
余华小说在前期,写人的生存状态,人性深处的黑暗面,写暴力、血腥、死亡。
表现了人的生存异化。
寻找一种“无我的叙述方式”。
体现了一种“冷酷”
和“残忍”的叙事风格。
不动声色却笔力深刻,有强烈的震撼力。
显现了先锋小说家的锐气。
在后期,余华小说从先锋转为世俗,继续写人的生存状态,但“苦难意识”仍然很强。
小说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就象温馨的潜流潺潺流淌,显现了一种坚韧的力量。
余华与当代其他作家相比的突出特点,在于他有着大体成体系的哲学思想。
“活着”是余华“存在哲学”的核心。
他的前、后期创作既区别分明又有深层联系。
具有浓郁的寓言色彩,暗含着深深的人道主义关怀。
显现了余华思想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
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被译往法国、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他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