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九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九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Z>X C.Y>X>Z D.X>Z>Y
2.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高温
Si+4HCl,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以上都不是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在许多成语中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B.火烧赤壁C.刻舟求剑D.积土成山
4.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目的是
A.加快散热速度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着火点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7.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
...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8.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D同族
B.原子序数E<C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相似
9.火箭推进器中盛有N2H4和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R+4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A.N2B.N2O4C.NH3D.NO2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铁用于制作模具D.厕所清洁剂用于清除马桶污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下图中图甲为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图乙、A、B、C、D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硒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C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图乙中X=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取一定量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3.2 g气体(氧气已完全反应)。

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 g 沉淀。

计算:生成气体的成分及质量___________。

生成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网购、高铁、共享单车和扫码支付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网购离不开光纤宽带,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______。

高铁车体的外壳由铝
合金制成,金属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共享单车的轮胎为实体轮胎,而普通自行车的轮
胎在夏天易爆胎。

请用分子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

许多商品的二维码印在PVC 不干胶贴纸上,
PVC[化学式(C 2H 3Cl )n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14.如图为NaCl 、KNO 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 3).
20℃时,KNO 3的溶解度是_____g ,以下实验中:
10mL 水() gKNO 203加2.5搅拌℃x () gKNO 203加2.5搅拌℃y 50
至升温℃z
x 、y 、z 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若使NaCl 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除去KNO 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_____、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a .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b .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取2 mL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逐滴加入稀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过程中温度和pH 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1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

②B 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是将_____中(填字母)。

a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丙同学认为溶液温度升高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稀释释放的热量,不足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排除这种可能性:_____。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丁同学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

①M点前曲线下滑的原因是_____。

②N点时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是_____。

16.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异常现象,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①做粗盐提纯的过滤实验时,发现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将B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时,发现冒出气泡,则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

③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作出假设:
假设Ⅰ: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假设Ⅱ: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混有HCl气体。

为验证假设Ⅱ,将气体X通过下图进行实验,两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A试管的作用是______,说明假设Ⅱ成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析】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在氢前,而X和Z在氢后,即Y的活动性强于X和Z;
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说明X>Z;
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Y>X>Z,
观察选项,故选C.
2、B
【解析】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A错;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 正确;
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C错;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

故选:B。

3、B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 水滴石穿,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火烧赤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刻舟求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积土成山,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4、D
【解析】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
A、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变,故B不正确: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被改变。

5、C
【解析】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故A错误;B、向某无色
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或盐酸盐,故B错误;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是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故C正确;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D错误。

点睛∶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铵盐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6、B
【解析】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处很多,如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氦还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等,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残留的农药对人体健康有害,符合题意;
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减少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这一原则可以知道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0、C
【解析】
A. 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B.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C. 铁用于制作模具利用了铁的延展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 厕所清洁剂用于清除马桶污渍,利用了酸类物质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性质。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非金属阴离子34 AC D
【解析】
(1)根据硒元素的偏旁“石”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
(2)C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8+6=34;(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故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D相似;
故答案为:
(1)非金属;
(2)阴离子;34;
(3)AC。

(4)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道元素种类的判断方法,知道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CO、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为5.6g,CO2为17.6g 31%
【解析】
(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CO=CaCO+H O
2232
44100
x40g
44100
=
x40g
,x=17.6g
CO的质量=23.2g-17.6g=5.6g;
(2)生成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7.6g×12
100%
44
+5.6g×
12
28
×100%)÷23.2 g ≈31%;答:此气体为CO、CO2
混合气体,其中CO为5.6g,CO217.6g;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SiO24Al+3O2═2A12O3夏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8:1
【解析】
(1)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

(2)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金属铝抗腐蚀性好,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3)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
故填: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n(12×2):n(1×3)=8:1;
故填:8:1。

14、31.6 y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1)据图可以看出,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故10mL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在10mL水中加入2.5g 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再加2.5g则溶解不了,形成的y溶液是饱和溶液,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故加入的5g硝酸钾全部溶解,形成的z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填:31.6;y;
(2)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加入溶质或蒸发水分的方法,故填: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要析出硝酸钾的晶体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需要先配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低温度,故填:升高温度,冷却热饱和溶液.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NaOH+HCl=NaCl+H2O 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显下降直至7以下NaOH和NaCl a 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在烧杯中稀释,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稀释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即溶液温度升高是反应放热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所以M点前曲线下滑NaCl和HCl
【解析】
(1)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与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

取2 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逐滴加入稀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逐渐消失,由此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NaOH+HCl=NaCl+H2O;
(2)①通过观察,由图1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依据是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溶液的pH 明显下降直至7以下,故答案为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显下降直至7以下;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酸性,在B点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刚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滴加液体后溶液的pH逐渐变小直至小于7,溶液呈酸性,因此是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和NaCl a;
(3)设计如下实验排除丙同学的猜测: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在烧杯中稀释,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稀释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即溶液温度升高是反应放热的原因。

故答案为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在烧杯中稀释,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稀释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即溶液温度升高是反应放热的原因;
(4)①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所以M点前曲线下滑,故答案为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所以M点前曲线下滑;②当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盐酸,使溶液中的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故答案为NaCl和HCl。

16、滤纸破损或待过滤的液体超出滤纸边缘(合理给分)HCl或HNO3Ca(OH)2+CO2=CaCO3↓+H2O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并除尽氯化氢气体(答全给分)
【解析】
①做粗盐提纯的过滤实验时,发现滤液仍然浑浊。

说明没有按过滤的基本操作进行,故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滤纸破损或待过滤的液体超出滤纸边缘;根据所学知识,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故②将B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时,发现冒出气泡,则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HCl或HNO3;③假设Ⅰ: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依据题中的叙述可所加试剂,知将气体X通过右图进行实验,两试管中的现象是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A试管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尽氯化氢气体。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