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
11.1 复习笔记
一、跨学科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一)跨学科研究
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

1.苏联的阿·德·乌西尔博士对这些学科的归类
(1)自然科学——研究自然;
(2)社会科学——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3)技术科学——研究人的创造物——机器。

2.评价: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的确大大促进了人对于世界的认识,然而不可否认,这种从联系中孤立出来的割裂的研究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失去了事物原来的面貌特性。

(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整一化趋势
1.研究的综合性,人们开始把孤立、割裂的门类重新联结在一起,把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力求从中找出共性、规律性及其相互联系的结构、功能和方式,从而得出宏观的结论。

2.研究的整体性,世界各种事物和运动过程不再被认为偶然孤立的杂乱堆积,而是有规律、有结构的整体。

(三)比较文学的定义
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研究文学跟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他科学、宗教等等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释义
1.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包括自然人体)。

2.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统称为人文现象。

3.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
(1)大自然按一定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重复多次,可以得到验证。

人文现象却不可能完全重演,也不可能多次观察,以得到验证。

(2)自然科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自然规律来说,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文现象却绝大部分由人所创造。

(二)值得提出的两种倾向
1.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分离,自然科学的目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人类的生活理想。

2.由于长期的隔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似乎很难沟通。

一部分科学家甚至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两种无法沟通的文化
三、系统论、信息论与文学
(一)重要性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观念对于文学的影响绝不亚于进化论之于20世纪的文学。

(二)研究所强调的重点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都强调在广泛联系中,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宏观的研究。

1.系统论
(1)系统论的创始人之一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电,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2)系统论要求把事物作为某个系统的要素来研究。

任何事物必属于某一系统,脱离这一系统必然落入另一系统。

而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总和,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备的功能。

(3)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抽象的结构和运动形式,它撇开具体内容和特征,抽象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将形式分离出来。

(4)特点:从方法论来说,系统论的特点是数学化,也就是量化。

(5)文学研究与系统论: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也可以引进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系统论的普遍联系和有机整体的观念、结构的观念和动态的观念。

把文学作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不但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而且往往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新的结论。

(6)系统论认识世界的方法:它把对象看作一个大系统而力图从中我出把各部分联结在一起、构成统一体的密码,正是这种密码才使符号具有意义。

2.信息论
(1)信息:“信息”指的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

(2)信息流动的系统:信息源——编码器——传输通道——译码器——信宿(信息的归宿)
(3)作家在全过程中起着编码器的作用
①把来自生活(信息源)的种种感受加上自己的主观变形,或折射转换成信息,在头脑中贮存,这是第一次编码。

②把已经贮存的各种信息转换为读者可以理解的符号即写出成作品,这是第二次编码。

(4)欣赏者起着译码器的作用
①是将信息译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意义,如果欣赏者根本不懂得作为信息载体的某种语言,或对于音乐、美术、雕刻全无理解能力,译码就不可能进行,信息流动也即停止。

②理解之后,欣赏者还要根据其文化水平毒社会经历、知识积累、审美情趣、个人爱好等的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编译,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达到真正欣赏的目的。

(5)信息论关于“最优化”的原理对于文学艺术有密切关系。

四、熵与文学
(一)熵的概念
1.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引出的耗散结构和熵的观念,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领域之中。

2.某一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的过程中,全部能量作功的能力减少了的原因
能量以两种形式出现:
(1)一种是位能如电能、热能、机械能等;
(2)另一种是动能,动能由被无秩序的运动所激发的分子所产生;位能可被用来产生动能。

(二)熵与文学
1.“熵”是混乱程度的测量标准
(1)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层次较高的、有秩序的位能作功耗散,产生层次较低的、较无秩序的,混乱的动能。

(2)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能量愈来愈少终至衰竭的过程,也是测量混乱程度的“熵”愈来愈大的过程。

(3)熵的增大打破了一切秩序,也就是淹没了一切事物的区别和特点而使一切趋于单调、统一和混沌。

2.“熵”的观念在美国小说中引起很大反响
最著名的美国作家如索尔·贝娄、厄普代克、梅勒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次谈到熵的问题,著名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品钦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就是《熵》。

3.如何防止“熵量”的增加
要防止“熵量”的增加,就必须突破隔离封闭的体系,不断增加信息量,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不断改变主体的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

4.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对于文学研究有深远意义的原因
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与自然本身原来就有一致性,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数学的和谐”,这种和谐在各门学科中都是相通的。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跨学科研究[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跨学科研究是近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

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

跨学科研究根据视角的不同可概要地分为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四个大的层次:①方法交叉有方法比较、移植、辐射、聚合等,这些通常发生在各学科之间,其中每一方面和环节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细致的内容;②理论借鉴主要指知识层次的互动,通常表现为新兴学科向已经成熟学科的求借和靠近,或成熟学科向新兴学科的渗透与扩张;③问题拉动是以较大的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多元综合过程;④文化交融是不同学科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

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型。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
答:正确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具体如下:
(1)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是否具有自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