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素材(3)(新人教版08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解放军报:“文化台独〞注定要失败
近日陈水扁称,“某某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需要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某某新宪法〞,他“任内一定要推出一部新宪,让某某做正常的国家〞。

陈水扁推动所谓“宪改〞的真正目的,是谋求把某某从中国分割出去。

国务院某某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指出,如果陈水扁胆敢借此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陈水扁近日称,“中国是另外一国,不是本国,是敌国〞,并称为解决所谓“国家认同问题〞,某某教育需要大改革。

某某教育主管部门歪曲有关国际法文件,将“某某地位未定论〞纳入某某高中历史纲要草案。

所谓改革某某教育,解决“国家认同问题〞,其政治用意就是要把某某的教育变成“台独〞思想教育。

这是某某当局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加紧推行以“去中国化〞为特征的“文化台独〞的又一重大步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文化台独〞从量变向质变推进“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某某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显著特征,为“政治台独〞制造舆论和理论基础的社会文化思潮。

某某光复后不久,“文化台独〞就露出了端倪。

到李登辉时期,“文化台独〞出现恶性蔓延的势头。

李登辉在1990年公开声称,“某某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结合物〞,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此后,在他的操作下,某某的大学开始设立“某某文学系〞,中国文学的内容被放逐到“外国文学系〞中,中小学推行“乡土教育〞,以此淡化中国意识教育。

1997年2月,某某当局推出了鼓吹“台独〞意识的《认识某某》教科书,刻意抹杀某某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得出了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无主之岛〞的结论,与“某某地位未定论〞的陈词滥调互为表里,为“台独〞寻找所谓的历史依据。

民进党上台后,更是公开、系统地推进“文化台独〞。

陈水扁当局用吸纳了某某方言的“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全面弱化普通话在某某的影响,把闽南话、客家话、11种“原住民语〞与普通话一起定为所谓“国家语言〞。

“台独〞势力利用各种考试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公务人员考试科目取消“中国〞字样,以“某某近代史〞取代中国近代史,甚至篡改
历史教材,全面灌输“某某主体性〞理念,否定中国认同。

民进党还硬将海外侨胞按出生地域分成“华侨〞和“台侨〞,企图从称谓上造成“某某有别于中国〞的印象。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此次某某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将“某某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除了将孙某某创建中华民国的历史放入“中国史〞外,还将“台独〞分子奉为“某某地位未定论〞法理基础的“旧金山和约〞等正式列入新的历史课程。

这种人为割裂、篡改历史的行径,根本目的就是妄图破坏某某大多数民众所认同的一个中国的国家、民族、文化,为“台独〞建立思想基础,标志着“文化台独〞从量变向质变推进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文化台独〞篡改历史机关算尽为了替“台独〞X目,某某当局通过“文化台独〞对“台独〞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虚构———在历史观上,不顾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中国与荷兰、日本等殖民者相提并论,认为400年来某某一直受到“外来统治〞的压迫。

在文化观上,无视中华文化始终在某某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将中国文化视为“外来文化〞,声称某某文化是“海洋文化〞,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在民族观上,声称已经形成了一个“单独唯一的某某民族〞,与中华民族不仅在血统上有别,而且在文化传统、某某信仰、经济生活上都不相同,刻意夸大某某与祖国大陆的差异。

在某某定位问题上,鼓吹“某某地位未定论〞,声称“旧金山和约〞只规定日本放弃某某的主权,但是并没有规定要将某某交还中国,妄图以此证明“某某不属于中国领土〞。

在某某未来走向问题上,鼓吹“某某住民自决论〞,妄图由此实现“台独建国〞的迷梦。

“文化台独〞对历史的割裂与篡改,达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地步。

中国大陆居民最早渡海发现、开发了某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宝岛繁衍生息,中华文化也一直在宝岛传承发展。

某某迄今还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即便遭到日本殖民者长达50年的摧残也没有被磨灭,其风俗、语言和某某信仰都和祖国大陆的闽南地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讲着一样的语言,使用着一样的文字,过着一样的节日,连民间供拜的妈祖、关公也是一样的。

某某是中国的一个省,某某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某某根本不具备民族自决的资格,就如台北和高雄不能通过举行“公投〞宣布脱离某某一样。

需要强调的是,“台独〞分子鼓吹“某某地位未定论〞的论据“旧金山和约〞,当年是在非法的情况下签订的,其法律效力一直遭到国际法学界和史学界的否定。

出于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敌视,少数西方国家背弃了自己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明确宣告日本占据的中国领土,包括某某与澎湖等岛屿,都要归还中国〕中的立场与国际义务,背着中国签订了侵犯中国利益的“和约〞。

某某当局竟然将60年来法律性质与效力为世界各国包括主要西方国家所确认的《开罗宣言》,说成是一个“没有经过签署的新闻公报〞,反而把不具法律效力的“旧金山和约〞奉为圭臬,为了“台独〞可谓机关算尽。

“文化台独〞目的是“政治台独〞灭国先灭史,某某当局推进“文化台独〞的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割断某某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抹去某某人民心中的祖国记忆。

“文化台独〞片面强调某某的“本土认同〞和“某某主体性〞,以“本土认同〞这样一个低层次的认同来取代高层次的中国认同,企图以此作为某某民众“国家认同〞的归依,从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来全面塑造某某民众的“台独〞观念。

“文化台独〞以“某某地位未定论〞为逻辑起点,以“公投〞作为未来决定某某前途的手段,其最终指向就是“台独建国〞。

“文化台独〞通过欺瞒手段骗取某某民众的支持,误导某某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台独〞理念,在岛内形成有利于“台独〞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文化台独〞相较于“政治台独〞,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它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不断腐蚀某某民众的中国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造成了某某民众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的混乱,进而形成了某某一些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推行“政治台独〞所带来危害的无意识。

以“政治台独〞为最终目的的“文化台独〞,不仅对两岸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势必会将某某民众推入战争的火坑之中。

“台独〞分裂图谋不得人心,无论“台独〞分裂势力使用何种伎俩,再怎么苦心推动“文化台独〞,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族、同源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某某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积淀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不是“文化台独〞可以
轻易抹杀的。

“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想通过扭曲文化认同的方式来达到“台独〞的目的,注定要失败。

问题设计:
为什么要反对“文化台独〞?
我的思路:
首先明确文化的作用。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我国的各族人民对共同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其次,明确“文化台独〞的实质。

某某分裂势力搞“文化台独〞,实际是打着“本土化〞的旗号,在文化、民族精神层面通过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从文化教育上切断某某与祖国大陆的脐带联系,割断某某同胞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去中国化〞的目的,为最终实现“台独〞预设基础。

再次,“文化台独〞危害性。

“文化台独〞会模糊某某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

“文化台独〞直接冲击的是某某民众的文化认同,影响某某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

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

材料二:保护中华文化魂宝
2008年1月16日至19日,文化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进一步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论断、新精神、新要求。

会议提出: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今后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文物保护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理顺思路,一方面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各级保护名录、开展“文化遗产之都〞评选活动、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标准、继续编纂出版民族民间文艺志书以及研究、挖掘和弘扬民族节庆文化等工作
2008年2月,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由文化部发布,并在中国古籍保护网上进行公示。

《名录》的建立,标志着自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以来的新中国第一次古籍普
查已经启动,规模超过了以往历次。

此外,《名录》还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收录其中。

这次《名录》,2383部传世古籍纳入“特别保护〞,规模空前。

材料三:潮汕文化简介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

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所以,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也就是必然和显然的。

潮人出国,带出去首先是语言文化。

潮汕话的传播就是最广远的。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话的存在和通行。

只要有海外潮人的存在,他们与祖籍息息相通,作为潮人特征之一的潮汕话就会传播下去,这是毫无疑义的。

潮汕文化的深层表现是潮人的文化心态,即潮人的思维方式、人体观念和行为准那么。

这突出地表现以善于经营而知名于世的潮商精神上。

潮人文化心态的另一方面表现,即为许多外地人所瞩目的高度凝聚力。

海外潮人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即是潮人高度凝聚力之集中表现。

海外潮人所创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态为精神核心,以亲缘、地缘、业缘、物缘为纽带组织建立的同乡会,宗亲会、会馆、公会等社会团体组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二年一次轮流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乡谊集结的联谊年,来自世界知侨胞居国的潮团首领云集一方,其所显示的凝聚力,可说是潮人传播祖籍文化的一面旗帜。

可视可闻的文化传播,首屈一指的是潮剧和某某音乐的向外流传。

潮剧约于一百多披前就随着潮人的足迹流布东南亚国家。

国内潮剧纷纷向海外学习,使潮剧舞台充满生机。

某某音乐由海外潮人对外传播,也如潮剧之广泛,且因其拥有众多的乐器造成特殊的音色和旋律,演奏起来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尤以铜锣、革鼓等敲击乐器,更为各方所喜爱。

富有特色的某某茶和工夫茶,同样跟随着潮人出国而流行于潮人所到达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南洋一带。

潮菜丰富的菜谱和极为讲究的烹调方法,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

某某菜选料之精,制作之可口,早已风靡全球。

工夫茶喝起来的优雅、传神、茶叶、茶壶、茶杯以及泡茶的工夫,与煮水的水锅、风炉、火炭等等的讲究,也一无遗漏的在海外传袭。

乐此道者,几乎每日早、午、晚都饮几杯,大有不馀不过瘾之势。

某某歌册,海外也流传。

主要是出国潮人中的女性带出去的,也是国外的华侨女性中传唱。

歌册的朗诵是比起讲故事更吸引人的,
历其既有戏剧内容,而且如果朗读得好,声调动人,更能引人入胜。

所以,也成了祖籍文化外传的一项内容。

此外,潮人所办的学校、报馆、书店、戏院、以及音乐、体育等等艺术团体,所造成的文化推广、交流更加广泛,其对所在国文化的影响,那么是潜移默化,不见踪影的。

海外潮人出于强烈的乡土观念,许多人有意识地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要求子女在家讲某某话;各宗亲会建祠供奉历代祖先灵位,有的家庭还供奉神、佛、菩萨,逢年过节都要祭宜等等家乡习俗,这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播。

潮汕文化对潮人侨居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影响,还可以从人们的词汇、食物、风俗习惯、建筑设计、艺术喜爱上见其一斑。

某某英歌舞
某某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

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

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

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

某某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某某英歌舞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醇厚的泥土风味,扬名海内外。

关于潮汕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祠堂有多种用途。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

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

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