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题材之写景抒情诗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点 标题 意象 情感
技法
特征
标题中往往有“即景”“抒怀”等词。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 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②表现作者向往 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 的感慨。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 的惆怅之情。
2 、描述“意境”,天光云影共徘徊。
“意”
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
活图景。“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见的意境
有: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
辽阔、恬静自然等。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
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
[答案]①“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 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 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 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释运用)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 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析作用)
何处?
[答案] 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第一步)基于这种观感,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 造语新奇;
②诗人还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以一个“出”字赋予山峰动感, 使山峰与云层组成了耸立与广阔、跃动与静止相结合的画面。(第 二步) [解析]鉴赏时要考虑诗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其 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炼字常常是诗歌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炼句往往是绝句、律 诗中的第二、三两联。
(五)答题思路及答题模板 1、分析意境 ( 1 )提 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 2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的画 面(优美) ②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③分析思想感情 (具体) ( 3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1. 借景抒情:先有 “ 情 ” ,后有 “ 景 ” ,诗
人不能直抒胸臆,缘 “ 情 ” 而找 “ 景 ” ,借相关
的 “ 景 ” 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
如白
居易的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借 ”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
慨。
(二)写景抒情的情景种类1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 国河山。 2 )描写自然景物,表现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之意。 3 )借景表达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 )写景抒发 送别时 不舍或劝勉之情。 5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 6 )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 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 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朱 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 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请从景情关系
1、分析表达技巧 ( 1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 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 2 )答题步骤: ① 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②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③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1、分析语言特色 ( 1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 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 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 ) 答题步骤 ① 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②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 体) ③ 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 ( 3 )答 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 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的厌烦之情;与后面登上 快阁、倚栏远眺的惬意形成对比。 B.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 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C.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勾勒出诗人无可 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D.尾联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诗人对归隐而去的期 望,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 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 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 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 经五盘岭时作此诗。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
高考一轮复习 2023
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8.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 写景抒情诗
考点精讲
写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 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 (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 聚,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 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
三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夏日游 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 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余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 彻,山空月色深”。
[答案]①“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视听结合, (表现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 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析作用)
(三)写景抒情的鉴赏方法读诗文 - 找景语 - 析词语 - 悟 情感 - 赏技巧
( 读 — 品 — 悟 — 探) 具体步骤如下: 1 、 抓住“意象”,向情感深处漫溯。 如:松、竹、梅 —— 坚毅 菊 —— 隐逸 牡丹 —— 高贵 莲、蝉 —— 高洁 红 豆 —— 爱情 红叶 —— 传情 杨柳、芳草 —— 惜别 鸿雁、 鸿鹄 —— 大志 哀鸿 —— 流离 杜鹃 —— 悲苦 月光、月 辉 —— 思念家乡,盼望团圆
(一)写景抒情方式分类 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根据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1. 触景抒情:先有 “ 景 ” 后有 “ 情 ” 。诗人因 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 物来抒发感慨。触 “ 景 ” 而生 “ 情 ” ,兴之所至, 情感自然深挚。 例如 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 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 倒”。
答案 C
解析 C项,“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 色”“‘横’字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错。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此句表达诗人对 酒的喜爱。
(2)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颔联都写登高所见秋景,但着眼点和表达的感 情有很大的不同,试加以分析。 ①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写到夜月下的江水, 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②思想感情上,杜诗表达了对国运艰难和个人潦倒的悲情,黄诗则表现了对 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
1、炼字 (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 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 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答案] ①上阕借景抒情。(明技巧) ②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 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释运用) ③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 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析作用)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 乐衬哀);③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对比(特别是这类诗 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 抒情,委婉抒情。
教材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
凉、冷寂等。
3 、发挥“想象”,再现诗中未尽之意 诗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 去想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想象,借 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通过改写扩 写等方式 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 之情,玩味把玩诗句的妙处,鉴赏水平、审 美能力、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也 会逐步丰富。
②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 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了山 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析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初见嵩山张耒①年来鞍马 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 云来。【注】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
风卷起,漫天飞舞,天与地都被如蝶般的落叶连起来了,望不
到尽头的长江水波涛汹涌的从天际奔流而下,滚滚波浪载着无
尽感慨一去不回。
(四)写景抒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 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如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 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动静关系( "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明暗对比(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以小见大( " 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与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比兴手法的运用。 4 .“炼字”
[解析]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 “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 “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 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示例一
根据《登高》的意境,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散文的笔法扩
写,要求情景交融。
狂风呼啸着,载来了远山中猿的
哀鸣,萦绕在耳边,一只孤独的鸟苦苦地抗着风,在高高的空
中盘旋,清清的江水中映着它单薄的身影,江中的小洲清晰地
露出江面,白沙沉默地躺在岸上,远远的树林,纷纷落叶被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 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 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