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评(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3.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4.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4
C.44
D.80
5.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
B.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 SO2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6.(双选)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4∶3
8.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 g该H2O2溶液中加入1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1 g
B.1.6 g
C.4.2 g
D.8.5 g
9.(2019·四川绵阳中考)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的质量为2.56 g
C.c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8分)
11.(6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5 mL酒精与1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mL,
这是因为,该变化(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理由是。

(2)将6 g碳在18 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g,这是因
为。

12.(4分)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

现有如下三个化学反应:
①S+O2SO2②2CO+O22CO2③3Fe+2O2Fe3O4
(1)通过比较可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一:从化学反应类型看,都是化合反应;
其二: 。

(2)请再写出符合上述两点要求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3.(6分) “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m2(填“<”“=”或“>”),理由为。

14.(12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该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0分)追求化学家的足迹。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2MnO2+2H2SO4(浓)2MnSO4+2X+O2↑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 ;
②b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③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

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21分)
16.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围绕“用称量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条件”这一探究目的开展活动。

【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和碳酸钠粉末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并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

②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③甲、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4P+5O2该反应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
(2)比较甲、丙同学的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生成物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3)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发现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

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丙同学实验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有。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4)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7.(5分)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气,可用氢化钙(CaH2)固体和水反应制得,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

若制得20 g H2,则需要多少克氢化钙?
18.(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为了测定鸡蛋壳
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为化学变化,D选项未涉及化学变化,不能用来证明质
量守恒定律。

2.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

结合题示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从而可以确定物质R的化学式为FeS2。

3.C 解析: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排除D项;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排除A项;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排除B项。

4.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参加反应B的质量为0.4 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因此可列比例式:32∶2x=0.4 g∶2 g,x=80,所以选D。

5.B 解析: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1个CO2分子,故A错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二氧化硫,故B正确;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

6.A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4 g+10 g+3 g+4 g-(6 g+4 g+8 g)=3 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错误;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B 正确;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10 g-4 g)∶(8 g-4 g)=3∶2,C正确;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6 g-4 g)∶(8 g-4 g)=1∶2,由于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故无法确定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错误。

7.D 解析: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8.A 解析: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此确定生成物中氢
=2 g,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g,元素的质量为19 g×2
19
=17 g,故生成氧气的质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可以确定氧元素的总质量为19 g×17
19
量为17 g-16 g=1 g。

9.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3.2 g,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0.64 g,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作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56 g,所以a是反应物,A 错误;a反应后质量减小2.56 g,所以反应后物质a的质量为3.84 g,B错误;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所以是化合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正确;物质a与物质b的质量比为2.56∶0.64=4∶1,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2∶1,D错误。

10.A 解析:A选项中红磷为固体,燃烧后生成的P2O5也是固体,故密闭容器内剩余固体物质中磷元素的质量不变;B选项中加热KMnO4会生成固体K2MnO4和MnO2,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
零;C选项中反应刚开始时氧气的质量应从零开始;D选项中由于氯酸钾分解需要的温度较高,刚开始加热时没有氧气生成。

故选项A符合题意。

11.解析:(1)因为酒精和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所以15 mL酒精与1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30 mL,该变化为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2)根据化学方程式:
C+O2CO2
12 32 44
可知6 g碳与16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 g。

答案:(1)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能该变化为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2)小于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6 g碳与16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 g
12.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

观察三个反应可发现,它们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都需要点燃,而且反应过程中都要放出热量,围绕这些要点,不难做出解答。

答案:(1)从反应条件看都需要点燃、从反应物上看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从化学反应的能量上看都是放热反应、从与氧发生的反应看都是氧化反应、从生成物看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等
(2)4P+5O22P2O5或C+O2CO2
13.解析:(1)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生成的炭粉质量为
m2=m1。

答案:(1)2Mg+CO22MgO+C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14.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X+3O22CO2+2H2O,可以知道反应后
有2个C,4个H,6个O,而反应前只出现了6个O,故X中含有2个C,4个H,化学式为C2H4。

(2)将图示反应配平如图:
根据上图可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根据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故b正确;反应前,氮元素显-3价,反应后,氮元素显0价,故c正确;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

答案:(1)C2H4(2)①abcd ②4NH3+3O22N2+6H2O
15.解析:(1)①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中都含氧元素;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Mn、12个O、4个H、2个S;反应后除X外有2个Mn、10个O、2个S;故2X中含有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③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等方法。

(2)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解释铁丝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铁丝燃烧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①都含氧元素②H2O ③2H2O22H2O+O2↑
(2)①3Fe+2O2Fe3O4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16.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利用不同物质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由于反应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称量质量相等;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气体逸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2)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3)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镁条燃烧有氧气参与,会导致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

(4)可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答案:(1)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冒出白烟,反应前后称量质量相等有气泡冒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Na2CO3+2HCl2NaCl+H2O+CO2↑2Mg+O22MgO
(2)BC (3)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大
(4)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题示的化学方程式,找已知量氢气与所求量氢化钙的质量关系,由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氢化钙的质量。

答案:设需要氢化钙的质量为x。

CaH2+2H2O Ca(OH)2+2H2↑
42 4
x20 g
42 x =
4 20g
x=210 g
答:需要氢化钙的质量为210 g。

18.答案:(1)40%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 g+160 g-176.2 g=8.8 g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8.8 g
100 x =
44 8.8g
x=20 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
25g
×100%=8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