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沉寒痼冷的附子理中汤的解读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沉寒痼冷的附子理中汤的解读与应用
附子理中汤:人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片。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补脾肾。

主治:脾胃虚寒,口吐清水,胃胀胃疼,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舌苔白滑,脉沉微,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者。

方义:方中炮附子温阳补阳祛寒湿,配以干姜温运脾阳化寒湿,炒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五药配伍,有温补脾肾之阳,祛寒,益气,健牌之效。

运用:本方以畏寒肢冷、腰凉腰酸、睆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苔白滑或者白厚、脉沉迟无力或者沉虚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慢性痢疾等疾病。

加减化裁:气虚甚者,重用人参;虚寒并重者,重用干姜、人参;胃逆呕吐较重者,加生姜、半夏、砂仁;寒湿下注见下利较重者,重用炒白术,干姜,加砂仁。

阳虚甚者重用炮附片或加淫羊藿。

虚阳上浮失眠多梦者加龙骨牡蛎。

妙析天人医案:吴某,女45岁,2020.6.15初诊,近期老是感觉到口干口苦,并不想喝水,只想喝两口热水润润,就舒服些,心烦郁闷不舒,失眠易醒,月经推迟,量少。

下肢凉怕冷,腿软无力,腰酸腰痛,两年前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

舌尖边红,苔薄白,齿痕,脉弦略数不甚有力,双尺沉虚。

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少阴合病
用方:小柴胡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北柴胡15,清半夏15,人参10,炙甘草10,黄芩12,炒白术30,干姜10,炮附子15,茯苓20,龙骨30,牡蛎30,,,7剂
大火烧开小火熬70分钟,熬出600毫升药液分三次喝。

2020.6.22二诊:口干口苦,心烦郁闷,失眠易醒,下肢冰凉,腿软无力,腰酸腰痛明显好转。

舌淡红,苔薄白,齿痕,脉弦双尺沉虚。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人参10,炒白术30,干姜15,炙甘草10,炮附片30,龙骨30,牡蛎30,炒杜仲15,郁金15,白芍15,,,7剂
发散思维:其实附子理中汤内含四逆汤(炙甘草,干姜,附子)为仲景方。

《伤寒论》为仲圣所著,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经方众多,亦多效验,诚《内经》所言具“一剂知二剂已”之效,所载四逆汤一方,包括附子、干姜、炙甘草,而多数出现在少阴病篇以少阴病多寒化,死症众多,故大多数医家皆认为四逆汤是少阴救逆之法,且方中附子,为有毒之品,即使重病之人亦不敢轻易用之,更何况他病?故医家是四逆为猛虎,归入少阴束之高阁弃而不用。

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药物的毒性越大说明偏性越大,善于治沉寒固冷之疾。

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郑钦安《医理真传》言“附子是一团烈火”, “可补先天欲绝之火种',“人体全赖一团真火','真龙者,乾为天是也,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人身赖以”,可知附子大辛大热,辛为金味而热为火性,正是附子乘先天乾金之性,附子即为乾分之中间一支,落于坤土而成坎水。

干姜为温暖中焦脾胃主将,走而不守,大辛大热扫荡中下焦所凝之阴寒群阴,为附子补阳纳下提供了先决条件,可知干姜温暖脾胃,而脾胃为升降之枢组,心肾相交必须通过脾胃这个通道,四逆汤靠干
姜将脾胃寒湿祛除,使附子直补坎阳,创造可能,坎中之阳,火之根也。

炙甘草味甘而缓,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的区别在于炙甘草,而炙甘草可以缓解附子毒性,使药力持久。

脾味甘,以甘草亦可补益脾胃,以养四旁。

附子补坎阳(即肾阳),干姜祛除中焦寒湿,甘草以固益中焦,使欲外脱之阳气回归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