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历史人教单元质检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
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奠定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
“它”是指()
A.雅尔塔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二十余年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7%。
然而,从1948年开始的
二十余年间,这一增长达到7.8%。
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A.国家之间关税壁垒的消除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
C.跨国公司世界范围的建立
D.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
4.为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应大量发行美元;为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应减少美元发行。
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即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
对特里芬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B.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使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D.美元的货币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货币的冲击
5.(2019河北唐山三模,34)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美国外交()
A.始终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针
B.借助多边外交推动多领域的国际合作
C.淡化了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D.逐渐控制欧洲建立了全方位世界霸权
6.(2019福建南平一模,35)1940年,英国内阁建议法国政府:“在国防、对外政策、财政和经济方面建
立共同的机构。
”1944年7月,法国抵抗运动组织发表《欧洲抵抗运动声明》,主张建立一个凌驾于
各国政府之上的欧洲政府、军队和法庭。
这说明战后欧洲联合得益于()
A.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和解
B.美苏“冷战”对峙的国际局势
C.英法两国对战争深刻反思
D.战时英法盟国的共同目标
7.“决策不是通过谈判完成,而是通过高官会——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逐级协商取得一致……这些成果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协议,也不是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下列属于该组织“集体意志的体现”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汉城宣言》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罗马条约》
8.(2019广东汕尾二模,35)下图为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自己组队》。
漫画所示国家“自己组队”的原因是()
A.东西方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B.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D.成员国内政外交趋于一致
9.(2019广东肇庆三模,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
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
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10.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超过美国的22.5%。
预计2018—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将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
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
B.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C.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D.中国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11.(2019四川乐山三模,35)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
”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
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2.(2019安徽芜湖三模,35)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
反映了()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二、非选择题
13.(2019安徽蚌埠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材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材料三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
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
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并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14.(2019河南洛阳三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事记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元质检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A材料反映了欧洲、日本都在寻求储备货币多元化、本币的国际化,实际上在挑战美元的中心地位,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动摇,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且其趋势的加强是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故B项错误;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态势是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货币多元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故D项错误。
2.D雅尔塔协定是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协定,与材料促进国际贸易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协调国际金融的货币体系的产物,故B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故C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而签订的贸易协定,故D项正确。
3.D A项表述中的“消除”说法太过绝对,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并非推动世界贸易,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表现,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错误;根据题目中“1948年开始的二十余年间,这一增长达到7.8%”得出战后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
4.C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凯恩斯主义,故B项错误;从“大量发行美元”到“减少美元发行”,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矛盾之处,而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故D项错误。
5.B“始终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针”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国际联
盟”“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均属于国际多边组织机构,说明美国注重多边合作外交,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美欧关系相关,“建立了全方位世界霸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D根据题干可知,欧洲联合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法西斯共同目标下,英国内阁关于建立共同机构的建议,1944年法国抵抗运动组织发表《欧洲抵抗运动声明》正式提出要实现欧洲联合,故D项正确;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联邦德国尚未建立,美苏“冷战”局势未形成,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欧洲联合的提出是基于反法西斯需要,而非基于英法两国对战争的反思,故C项错误。
7.B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1年,《汉城宣言》发表,正式确定了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该组织是官方论坛性质,不具有强制性执行力,与材料中“这些成果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协议,也不是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中“不是协议,也不是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不符,故错误。
8.B东西方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是20世纪50年代,故A项错误;根据图片可知,美苏之外的英法等国家试图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控制,“自己组队”,结合所学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不断发展,实力增强,由此可知这是基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C项错误;“自己组队”的成员国内政外交没有趋于一致,故D项错误。
9.A据材料由“美国主导”到“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和“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主导全球经济治理,可知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故B项错误;当前,美国仍旧是经济霸主,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10.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尽管对世界经济贡献率高,但没有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超过了美国,因此中国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故B项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2008年以来和预计2018—2020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最大,并未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C 项错误;材料只讲述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问题,不能反映中国是否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D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根源,故A项错误;“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和“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C两项错误;自由贸易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益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D项正确。
12.D材料反映了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没有反映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故A项错误;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可知这是美国的行动而不是全球趋势,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这种做法不是单独针对中国,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可知全球的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
13.参考答案:(1)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确立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2)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
(3)背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欧洲的崛起。
因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经济全球化。
14.参考答案:示例
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吸取贸易保护主义教训的基础上,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它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解析: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得出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