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杭三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56分)
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好莱坞电影《史前一万年》反映史前一万年的世界,神秘而悠远。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余姚 D.陕西半坡
2.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现
C. 影视作品
D. 学者推断
3.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会缝制衣服 B.都使用打制石器
C.都会人工取火 D.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4.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
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A.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B.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5.某博物馆以“衣食之源,文明之根”为主题举办了一期农耕文化展。
根据所学,下面哪一项不是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A.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从事原始生产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6.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7.半坡聚落文化与河姆渡聚落文化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种族 B.体质进化程度 C.自然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
8.我国原始人类经历了由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饲养水平的提高
C.人工取火的发明 D.原始种植业的兴起
9.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10.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部分墓地中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也往往随葬陶鼓、玉钺、石磬、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A.已经进入铁器时代 B.玉器制作技艺高超
C.农耕技术比较发达 D.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11.如图中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可以表明()
A.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程度 B.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中国进入封建中央集权时代 D.中国古代文明彼此独立发展
12.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和炎帝的景仰之情。
后人尊敬黄帝和炎帝是因为他们()A.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B.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
C.教人们建筑宫室以避寒暑 D.教会人们去种植农作物
13.“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
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
”该诗句歌,颂的是传说中的()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14. 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
”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5.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
下列朝代顺序表①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 .周、春秋
B .商、东周
C .商、春秋
D .西周、东周
16. “家天下”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下列人物中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的是( )
A.禹
B. 桀
C. 汤
D. 启 17.
下面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 .国家的产生
B .春秋争霸战争 C
.西周的分封制 D .朝代的更替
18.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夏朝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19.下图所示卡片内容的主题应是(
)
A .远古人类
B .史前社会
C .早期国家
D .战国七雄
20.“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
A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进献贡物
C .服从周王调兵
D .定期服役
2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由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2.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
如图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A.A B.B C.C D.D
2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4. 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序言描述的是()
A. 甲骨文
B. 铭文
C. 小篆
D. 隶书
2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内容,这表明甲骨文()
A.反映当时社会的等级界限 B.影响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学创作 D.印证当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2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27.“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描述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8.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A.夏朝的建立,标志中国第一个王朝的产生
B.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C.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小题11分,第31小题13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2分)
(2)《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6分)
30、考古发掘、上古传说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史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观察图一所示石器的制作方式,并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
(1分)
(2)说说图二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遗址居民的房屋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
(4分)
材料二: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救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
乙同学说:那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3)依据材料二,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更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
以上三件文物中哪一项(写序号),最能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
并简要说明神话传说和史实之间的关系。
(4分)
材料三:
(4)出土文物与文献史籍相互印证,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三,文物1、文物2分别印证了图中哪部史籍所记载的历史(写序号)。
(2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
(3分)
材料二:周初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6分)
材料三: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桓公五年》
(3)根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4分)
材料: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
夏桀统治期间,大兴土木,修造宫殿,骄横暴虐,大肆挥霍。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商汤任用贤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对内减轻征敛,安抚民心,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1)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请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夏朝建立的时间。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
(温馨提示:1.观点用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和反问句;2.论述要举两个例子来论证观点;3.要有结论。
)
上杭三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56分)
1--5 ABBCC 6--10 BCAAD 11--15 BAAAC
16--20 DDCCC 21--25 BCAAD 26--28 DBB
第II卷(非选择题44分)
29、(1)奴隶制瓦解。
(2分)
(2)〖答案一〗
判断:同意(2分)
理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还给人民带来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
所以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都是不义的战争。
(4分)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有利于以后的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争还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快了社会转型,具有进步作用。
所以不能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都是不义的战争。
(理由任答二点,4分)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客观上也有利于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快了社会转型,具有进步作用。
所以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时期的战争,应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
(4分)
30、(1)旧石器时代。
(1分)
(2)使用黑陶、饲养猪作为家畜;(2分)干栏式建筑;(1分)水稻。
(1分)
(3)乙同学;(1分)②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1分)传说中可能蕴含着历史史实,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传说是历史真实。
(2分)
(4)文物1印证了史籍2;(1分)文物2印证了史籍1。
(1分)
31、(1)宗亲;功臣;先代贵族。
(3分)
(2)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6分)(3)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
(2分)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2分)
32、(1)时间: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紧扣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二等: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围绕观点,根据材料或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但不够周全,史论有结合;条理较清楚。
三等:观点体现主题且较明确;围绕观点,仅根据材料或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但不全面,史论结合一般;条理不够清楚。
四等:观点不明确或没有体现主题;对材料有一定的理解,有自己的论述,史论结合不够合理;条理不清楚。
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
论述:商汤,任用贤才,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对内减轻征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夏桀统治期间,骄横暴虐,大肆挥霍,统治残暴,最终导致朝代的灭亡。
周武王任用贤才,发展农业,实行分封制,西周很快得到巩固和强大,而商纣王对外征伐,对内实施暴政,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6分)
结论:综上所述,统治者如果希望统治长久,就必须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支持。
(2分)
※其他观点:明主兴邦,暴君亡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