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迷 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开层层迷雾的生命探求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
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课。
本单元教材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着重指出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欧洲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本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是教学重点,教材在叙述时涉及面宽,时间跨度大,学生掌握会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高一学生,我主要通过设置情境、引用典型材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经过思考、探究、讨论等,达成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立意我设计为:放在历史长河中,阐述不同时间段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为宗教服务,科学从宗教中脱离出来,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从而得出科学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
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用典型材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经过思考、探究、讨论等,探讨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
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一个视频《千年之后的人类长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千年之前,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探索生命的起源之谜》。
【讲述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宗教束缚科学
神创说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
世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各种文化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这些神话虽然说法不一,并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都认为世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神创造的,这就是神创说。
●女娲造人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
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
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便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
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
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
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
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
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
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
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
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
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
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上帝造人说
《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还创造了男人,后来看这男人独居十分寂寞,于是趁他熟睡时拨下他的一根肋骨,做了个女人来陪伴他。
所以女人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每个男人的一生都在找他的那根肋骨,只有找到了它,他才不会感觉到胸口疼痛。
【合作探究】1:为什么神创论能够成为生物起源的共识,并且长期流行?
(1)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
(2)生物知识缺乏;
(3)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
(4)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2、欧洲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影响:
(1)基督教会在欧洲成为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2)基督教会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与回顾已学知识。
①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
②17世纪被罗马教皇处死的布鲁诺:(教师向学生稍作介绍,不必花过多教学时间)
可见,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科学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处在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期,希望我们也可以为祖国奉献出微薄之力。
历史的脚步永远都在前进,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展,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的展开,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教学重点。
二、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迷雾剥开,科学脱离宗教,科学诞生
1、背景:用材料从经济、政治、思想、科学基础和自身讲起。
把拉马克的早期进化论当达尔文的背景讲,再讲背景的过程中,阐述拉马克的观点。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科学基础:细胞学说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自身:达尔文的不断探索
2、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3、采用材料概括理论观点: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想成以为牧民,有一大群绵羊,有黑白两色。
市场上白色绵羊卖得好,学生该怎么做?如果遇到天敌狼,在漆黑的夜里,白羊怎么办?是不是所有的白羊都能够存活下来?概括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3、影响:(用材料引导学生概括)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
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如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小组讨论教学难点】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
歧的根源(3分钟)
分歧:科学: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
宗教:生命是神创造的
分歧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政治立场不同:宗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科学为了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本课小结
无知常常比知识更容易使人产生自信,正是那些什么也不知道的人,而不是那些懂得很多的人,才绝对的断言这个或者那个问题不可能由科学来解决。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是在路上;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在探索;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都在前进。
板书设计:
一、宗教束缚科学发展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脱离宗教
作业布置:画一幅你认为千年之后人类长什么样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近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使学生对生命起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课堂上从神创说开始讲起,然后把拉马克的观点作为一个条件,从历史条件、确立标志、主要观点、社会影响、完善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讲解,突出教学重点。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分歧是本课教学难点,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突破。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两大大亮点:一是视频(千年后的人类长什么样子),二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情景设置。
希望下次上课再上出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