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教案设计

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

《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活动方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活动背景:“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是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八年级上册的活动主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如他们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和保护眼睛?让他们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对他们的成长、学习、生活意义重大。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随着课业负担的不断增加,近视已经成为大家身边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活动中学生主要从大量的调查数据中得出近视的人群数量和分布情况,怎样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预防和改善近视的发生两个方面进展活动探究。
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学会预防近视的方法;2、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实验与观察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形成爱眼护眼的良好气氛;4、活动重难点:掌握保护视力的方法。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目标:会提出关于近视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展筛选、归纳成研究的子课题。
指导要点:1、学生自主搜集有关近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近视产生兴趣与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对“健康用眼〞这一主题进展分解,指导学生从自身能力、研究条件、预期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确立可研究的“近视的成因〞、“近视的预防〞等子课题。
3、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成立活动小组。
4、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目标:根据组的活动主题亲身实践,从多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对感兴趣的子课题进展实验探究。
在研究活动中获得有关近视预防的知识,提高合作、交往、探究能力,体验近视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
指导要点: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宜的研究方式方法。
2、学习运用一些研究方法。
如:问卷调查法,分析人们对“预防近视知识〞的了解情况;,如访问法,到学校、工厂人员密集的地方随机调查。
3、教师和学生一起亲自实践体验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目标: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展整理,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该班人数,请在图③中画出该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和未戴近视眼镜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并标出百分比;(3)今年某省某区约有8000名九年级学生,如果这些学生中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与这个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基本相同,请估计这8000名学生中戴近视眼镜的人数大约是多少?变式题: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和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1的统计图;(2)在图2中,求出“乘公共汽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2的统计图(要求写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观察图1和图2,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只要求写出一条).`戴近视眼镜人数9142127051015202530七年级初七年级末八年级末九年级末① ② ③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什么调查方式,这样的调查是否合适?2、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回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
这个例子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是抽样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这几个点怎样选取才能具有代表性?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样本选取的一种方法——简单的随机抽样。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什么是简单的随机抽样[思考]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由于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视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从每个年级中抽查100名学生,例如从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中抽查了100名,如何抽取样本呢?[议一议]讨论交流[探究]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方法较多。
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教学案(1~3)课时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设计适当的调查方案,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2、通过对本班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从中体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并对调查数据能进行适当的整理。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小明家想在学校附近开一早餐店,但不知道学生偏爱哪些饮食,也无法从媒体中查询,必须亲自进行调查,那么怎样调查才能圆满呢?2、某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九年级学生平均每学期每人要花120元买学习辅导书,对此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调查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无法从媒体中获得,要想知道的彻底些必须得亲自进行调查。
2、怎样设计调查方案[思考讨论]能否用问卷调查我们班同学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
怎样设计问卷呢? [思路点拨]调查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 (1)先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作业;(2)坚持独立完成作业;(3)不复习就做作业,做不出来时问别人;(4)认真对待作业中的错误,并及时订正;(5)50%以上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思考]设计调查方案时应注意什么?[思路点拨]应注意: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的对象是谁?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如何抽样?样本多大?等等。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题2、某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家为了了解顾客对该品牌洗衣机的满意程度,在洗衣机的使用说明手册中附上了一份意见表。
表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您对本产品不满意,请在下表中填上 “不满意”,然后将此表寄回本厂服务部。
本厂通讯地址为××省××市××路××号,邮编:××××××。
该厂服务部根据回信统计出对产品不满意的顾客数,再从厂家销售部获知该品牌洗衣机的销售量,利用公式“顾客满意率=%100⨯-销售量不满意顾客数销售量”计算出该品牌洗衣机的顾客满意率。
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整个调查过程,总结自己在其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最后,我将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视力问题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来收集数据?”“如何运用统计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此外,我会强调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一份关于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的报告,包括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图表展示、分析结论等。
2.结合本次调查,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视力的倡议书,提高同学们的视力保护意识。
3.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其他生活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问卷、采集数据、整理数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4.学生在合作完成调查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中学生视力的调查与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视力的调查与分析随着高考竞争的不断加强,学生近视率正在逐年上升。
为此,我们做了学生的视力现状、近视和视力下降的原因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对我校高二部分同学人进行了有关视力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形式:问卷三、调查内容:现在双眼裸眼视力的平均值,一年前双眼裸眼视力的平均值,一年中视力上升或下降值,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现在采取的防治措施、眼镜的来源等。
四、课题提出背景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无疑是一个十分令人重视的问题,中国虽不是一个教育强国,而教育程度的发展却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而教育中产生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一件接一件的暴露出来,中学生近视问题便是这些问题中最受关注的。
所有的学生几乎都有一种感觉:在年级的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戴眼镜的同学在不断上升,而且近视的问题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走进高中的教室中,一眼望去,其中至少有一半同学是戴眼镜的。
眼镜已经成为一件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在本小组成员的近一次统计和调查中,高中各年级的近视比率令人十分惊讶,高一年级的近视比率为百分之四十左右,高二年级的近视比率为百分之五十五,而高三年级面临的高考的“高压”生们近视比率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近视的比例超过了升学的比例,在逐渐增压的高考之下,近视的比例也是在逐渐的增加,而中学生普通近视的根本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难想象,如此发展下去,将来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也会不断的降低,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麻烦的眼镜,而失去眼镜的人几乎成了白眼瞎,生活会出现很多的不方便。
常戴眼睛的同学都知道,一但戴上了眼镜想要脱下来就难了,虽然眼镜会使你的视野变得清晰,可长时间戴眼镜则会使近视程度加深,也就是说,越戴眼睛越近视,越近视越离不开眼镜。
这样一来,眼镜问题就成为一件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恶性循环,这其中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五、建议鉴于调查获得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视力的保护,防止近视队伍的扩大。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能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和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抽取样本,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例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择的重要性,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与步骤.情感与态度经历数学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体验抽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在抽样调査中,选取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难点判断抽样调査选取的样本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小明、小丽等5名同学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本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査: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①小明在眼镜店调查了50名中学生,结果如图(1);②小丽在邻居中调查了20况如图(2);③小凯调查了学校每个年级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情况如图(3);④小伟査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视力的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6%;⑤小萍随机调査了该地区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一:讨论并制定“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的调查方案.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1:以上5名同学分别采用了哪种方式收集了数据?点拨:除了小伟运用的是普査以外,其余几位同学采用的都是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分别是多少?点拨:分别是94%、75%、5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出共性知识问题3:从上面两个问题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说明你的理由.点拨:采用抽样调査时,应注意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全面等;收集数据时,应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总结: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性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谈谈你看了下面这些信息之后的想法:(1)—项网上调査表明69%的人了解无线网络知识;(2)—项网上调査显示:硕士的年薪平均数要高于博士的年薪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对于学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参与调査者的主要行业分布为计算机、电信、电子),(3)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平均每年进行商务旅行1〜3次(数据来源于某商务杂志的调查,该杂志的参与调査者中有80%处于企业领导层);(4)据央视调査,2014年春节晚会的收视率达到96%.但图中所示的一项网上调査的数据却不尽相同.教师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解答:(1)这个比例可能偏高了,因为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2)样本缺乏代表性,几个行业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经济的需求;(3)样本缺乏代表性,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中更多的处于非领导层;(4)选取的样本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探索二: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査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该市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思考:如何抽取这600名学生呢?由于中学各个年级的学生的视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抽取样本呢?定义: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N),且每一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数不多时,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法:当总体容量很大时,我们可以采用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利用电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统计了该市中学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情况如下:教师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根据抽样调査获得的样本信息,可以估计出总体的情况.(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估计该市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________;(2)分析该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的情况.分析:视力不良包括近视、远视以及由于本卫生用眼所造成的眼部疾病等.视力不良的标准为视力低于5.0,先统计出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不良率,用该样本去估计该市中学生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答案:⑴32%,42%,54%,64%,69%,84%.(2)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在增大.思考:你还有别的方法解决问题(2)吗?引导学生画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上分析.三、运用知识,体验成功巩固练习教材第126页练习;教材第128页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评价.总结提高1.师生小结.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座认识和收获?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8.1第1,2题.教师聆听同学的收获,解决同学的疑惑.。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3)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一、教学目标: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通过回顾统计的有关内容,在广泛的研讨中,充分表达对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质疑,以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从而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在现在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迷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1%,说说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2、小刘是一家快餐面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员,为了了解生产质量情况,小刘应如何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检验?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了解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明的调查结果:小丽的调查结果:小凯调查的结果:我在眼镜店里调查了50名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如图所示 我在邻居中调查了2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如图所示510152025303540 4.0-4.54.6-5.05.0-5.34.0-4.54.6-5.05.0-5.3我调查了我校每个年级的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如图所示 视力不良率0%10%20%30%40%50%60%70%80%9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5%.小萍随机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 问题1: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分别采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的? 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调查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各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怎样收集数据?说说你的理由.2、抽样调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正确识别统计图表例题1、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类型之二:如何选择调查方法 例题2、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保健食品合格率为75%”,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这则新闻能否说明市面上所有 食品中恰好有25%为不合格产品?[思路点拨]这则消息应该来源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不是精确值.变式题1:你认为“例题2”中这则消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变式题2:在“例题2”中,如果在这次质量监督检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商品有45种,你能算出共有多少种保健食品受检查了吗?例题3、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1)某报社记者于2004年8月7日晚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调查了2000名观众,调查数据显示: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由于98%的人认为目前医药费用比较合理,因此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来源于对该市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查)40%30% 50%蛀牙率类型之三:运用统计知识进行计算例题4某地调查机构为了了解市民正在申办的该市博览会的总体印象,采取了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该市年龄在16~60岁之间的居民,进行了300个电话抽样调查,并根据每个年龄段的抽查人数,和该年龄段对博览会的总体上感到满意的人数,绘制了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样的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2)已知这次抽查有83%的人对博览会的总体印象 感到满意,求出21~30岁年龄段的满意人数.](3)若21~30岁和41~5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抽样人数分别占抽样总数的39%和15%,请比较这 两个年龄段对博览会的总体印象蚂蚁率的高低 (四舍五入到%).[思路点拨]首先补充完整所画统计图上所缺的直方图,由被调查人数的83%是总体感到满意的人数,减去其他年龄段感到满意的人数,即可得到(2)中的解答;分别求出21~30岁和41~5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抽样人数,即可得到两个年龄段的满意率,再比较即可.(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要识别统计的一些误用,如数据表选取不合理,统计图表表示不合理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需要强调一点:样本只能近似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利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运算时,弄清相关概念,合理进行运算.[反思]某同学为了调查他所住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每天早上进行抽样,这样的方法是否具有代表性,如没代表性,应如何抽样?9.1 单项式乘单项式4150402520406016-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满意人数力.教学重点: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情景创设】用6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你所拼出来的长方体的体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发现些什么?(1)体积的表示方法;(2)面对你的侧面积的表示方法.探索新知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体积的表示方法:①3a·2a·a=________________=6a3,②3a·2a·b=________________=6a2b.侧面积的表示方法:3a·2a=________________=6a2.(2)从不同的表示中你发现了什么?(3)通过下面两个计算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2a2b)(3ab2)=[2 ×3]•(a2•a)(b•b2)=6a3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同字母(4ab2)(5b)=[4×5]•(b2•b)•a=20a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你能告诉大家你算出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来思考的呢?通过探索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计算法则:(1)将它们的系数相乘;(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展示交流】例 1 计算:① -13a 2·(-6ab ); ② 6x 2·(-2x 2y ).注:教师强调格式规范,板书过程.(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一找系数,二找相同字母的幂,三找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 练习1: 判断正误:(1)3x 3·(-2x 2)=5x 3; (2)3a 2·4a 2=12a 2; (3)3b 3·8b 3=24b 9; (4)-3x ·2xy =6x 2y ; (5)3ab +3ab =9a 2b 2. 练习2:课本练一练 第1、2题.例 2 计算:(1)(2x )3·(-3xy 2); (2)(-2a 2b )·(-a 2)·14bc .注:遇到乘方形式先用积的乘方公式展开,然后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形式,再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计算. 练习3:计算:(1)(a 2)2·(-2ab ); (2)-8a 2b ·(-a 3b 2) ·14b 2 ;(3)(-5an +1b ) ·(-2a )2;(4)[-2(x -y )2]2·(y -x )3.【盘点收获】【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和同步练习。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3)[教案].doc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3)[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0f9ebdd15abe23482f4df1.png)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3)[教案]备课时间:主备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能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和讣算器产生随机数)抽取样本, 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事例来阐述简单的随机抽样抽取适当的样本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明的妈妈在烧菜时,想知道菜的咸与甜,她用勺子舀了一勺汤尝了一下,并知菜咸或甜。
那么,小明妈妈采用了什么调查方式,这样的调查是否合适?2、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回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
这个例子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是抽样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这几个点怎样选取才能具有代表性?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样木选取的一种方法一一简单的随机捕样。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什么是简单的随机抽样[思考]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山于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视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从每个年级中抽查100名学生,例如从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中抽查了100名,如何抽取样本呢?[议一议]讨论交流〔探究]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方法较多。
请你说说你如何选取样本。
[小结]要想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个对每个个体都公平的方法, 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这种思想的抽样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简单的随机抽样。
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N),且每一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简单的随机抽样。
2、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収一些样本[问题]上面思考的问题怎样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思路点拨]先将该地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依次编号(号码可以从1、2、3、…、3200),并将号码写在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纸条、小球、卡片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全部放入一个盒中,搅拌均匀,抽签时,每次从屮抽取一个号签,号签的号码所对应的个体就被选入样本,连续抽取100次,便得到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样本,依照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全市6个年级样本容量为600的样本。
“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实施方案

“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调查与预防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中学生近视眼的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针对中学生的近视眼相关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用眼习惯、学习与近视眼的关系等问题。
2.视力检查:选取样本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包括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和眼轴长度等。
3.个别面谈:选择部分近视眼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用眼情况。
三、调查内容1.中学生近视眼的普遍程度:通过视力检查得出中学生的近视眼普遍程度。
2.近视眼与学习的关系:调查学生对近视眼与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和观点。
3.用眼习惯:调查学生的用眼习惯,包括看电视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阅读姿势等。
4.家庭因素: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父母视力情况和他们对孩子用眼问题的重视程度。
四、调查目标群体中学生,具体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调查流程1.确定调查目标和背景,明确调查目的。
2.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用眼习惯、学习与近视眼的关系等问题。
3.在选定的中学校内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
4.选取部分样本进行视力检查,记录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和眼轴长度等数据。
5.对部分近视眼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用眼情况。
6.整合调查数据,生成报告和分析结果。
7.撰写调查报告,提出预防近视眼的具体建议。
六、调查预防措施1.倡导科学用眼:通过宣传、演讲等形式,向中学生宣传近视眼的危害和科学用眼的重要性。
2.提供保护用眼的建议:为中学生提供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和看电视的时间规划,倡导合适的阅读姿势和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3.家庭参与:加强家庭对孩子用眼问题的重视,提醒父母与孩子共同关注、预防近视眼。
4.学校负责:学校应主动参与预防近视眼工作,通过加强体育活动、设置视力保护的课间操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近视眼的防护意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8.1节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视力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出现,包括视力不良的原因、视力不良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但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调查活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调查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调查问卷: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份关于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问卷。
2.调查工具:学生准备好调查所需的工具,如笔、纸等。
3.统计软件:教师准备好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如Excel等。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的调查》旨在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一个关于中学生视力调查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情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样本、总体、概率等基本概念,对调查的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用样本估计总体,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运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调查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调查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样本、总体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中学生视力调查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案例中应包含调查的方法、步骤以及样本数据。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如“如何选择样本?”、“如何进行调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实施方案范文

“中学生近视眼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实施方案范文一、课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开发、寻找支持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的疑虑。
根据校园生活现象;许多学生因近视要求掉桌,学校里的“小眼睛”的数量越来越多等。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近视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呵护眼睛,关注视力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二、方案的制定:综合实践课题提出后,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确立了基本实施方案:由“中学生近视”这一主题为切入点,对主题的不全拓展延伸、衍生成主题串(如:爱眼日、我校学生近视现状调查、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危害等),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及围绕这一问题所衍生的问题串进行调查、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以主题串为中心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力求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确立主题问卷调查。
活动1:调查分组,定出小组成员、民主选举组长。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爱眼日”的认识,具体制定时间和相关活动主题是什么?组内成员分工协作,通过从互联网、报纸媒体、图书馆、书店等方面查找,或向有关人员咨询等方法详细了解“爱眼日”的具体内容。
活动2:各小组成员由组长协调,深入到全校各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不同年龄、性别中学生的近视情况。
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近视的现状与矫正活动4:各个小组将各个年级问卷调查情况汇总,对我校中学生近视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大致比例,绘制统计图表。
附:活动1:关于近视眼成因的采访调查。
结合不同级别近视眼的现状,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随机调查采访校内同学近视眼形成原因,写好采访记录。
活动2:网络查询近视眼的成因,归纳总结重点内容,全班交流,扩充知识储备。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方案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方案调查背景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以上,十分严峻。
针对中学生近视率上升的问题,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视力保护、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学生,包括初中、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
选择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是,他们正处于学业压力和视力保护两难的境地,同时他们是最容易近视的群体之一。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和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有效性。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近视情况、使用电子产品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学校视力保护措施等。
网络问卷: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途径,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发放调查网址,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
线下问卷:在学校门口、教学楼、食堂等地方发放问卷,同时邀请专业医生进行现场检查,更准确地获取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一、中学生近视情况经过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近视率超过80%,严重占比逐年上升。
其中,初中生近视率为75.6%,高中生近视率为89.2%。
二、使用电子产品情况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多是在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每天使用时长平均为4~5小时,长时间用眼加上不良的使用姿势已成为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体育锻炼情况本次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较少,每周仅有1-2次,且时间很短,缺乏全面的运动训练,这也加剧了中学生近视情况。
四、学校视力保护措施学校视力保护方面,调查发现学校意识提高,视力保护工作有所加强,但还不够全面、充分,学生视力保护常识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不仅会影响学习,更会影响日常生活。
因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视力保护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近视眼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使用电子产品时,应选择低辐射、低蓝光的显示器,制定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规范,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初中生综合性学习《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视力情况调查》活动设计

3、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方案
4、指导学生编写调查问卷
1、根据学生的体检报考,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2、拟定研究课题,上网搜索材料
3、设计研究调查方案
4、设计调查问卷
1设置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习问卷调查法。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小组分工。通过分解问题编写调查问卷与访谈问题。进行开题展示,向其他组同学征询意见。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采访。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得出本年级学生视力情况下降的原因与平时用眼的不良习惯等。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出用眼卫生倡议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
本次活动目标:
会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社会调查;知道问卷的格式;知道问卷设计中问题的一般注意事项;能设计一份目的明确的问卷。
活动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或表格描述均可,本栏为表格描述的要求)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活动准备
1、在刚刚结束初一年级的体检中,引导同学们去发现体检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体重问题、视力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讲授法
3周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组织爱眼专题宣传。
小组间评议、自我反思
进一步思考改善其他健康状况的调查等。
通过视力的调查了解到影响到视力的错误做法和认识。可以延伸到体检暴露的体重超常等其他不健康情况。
1周
活动效果评价设计
提示:围绕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实施介绍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等。大主题(课题)活动应对整个活动的评价设计进行总体介绍,并介绍本次活动的评价设计。小主题活动仅介绍本次活动的评价设计。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设计

教学案例:生活数学教育无痕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设计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越长,更多时候却越来越困惑。
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中规中矩的太多。
“教育即成长”,然而僵化的教育往往把鲜活的学生批量生产为“标准的”产品而失去了具有个性的创造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基于这些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我摸索着进行了一点尝试。
在设计《数据的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学方案时,按照正常教学程序需要15课时,教材分析时,我觉得本章不仅仅是对数据的分析中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建立统计的观念。
于是我采取了社会活动与课堂交流为形式,设计了《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统计调查活动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整个调查活动进行了2周,利用时间:数学课(8课时)以及课余时间一、提出问题,准备阶段:2天出视频在一次排座位时,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是近视眼,申请“照顾”。
就这件事情,我结合数学教材中统计知识的教学提出以下问题:据调查我国现有低视力人近四亿,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
但是我国中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多少大家知道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
接着我又问,谁能证明你所作的结论是科学的呢?课堂上立即一片沉默。
这时我首先肯定同学们能勇敢的表达,同时提出要求,作任何论断必须有科学依据。
接着适时抛出任务:我们用2周的时间做一个调查,解决上述问题,并适当激将:我们能不能完成任务呢?同学们说:“能!”于是在我的组织下,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6个科研调查小组,每组人员7-8人,选出组长。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
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理念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
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
《中学生眼睛近视情况的调查》教案
宁陵县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王永锋张亚东
«中学生眼睛近视情况的调查» 开题课
活动背景:
如今我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调查研究中学生近视状况的数据,有助于找到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
在学生时代,中学生的眼睛视力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
可见,在学生阶段就要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用眼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成绩,为实
现自己的理想创造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
能力、搜集、归纳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开展调查研究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记录本、照相机、摄像机、记录表等。
活动时长:本次活动共分三次进行。
活动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确立主题)
活动过程: (班内调査)
1,讨论确定实践活动的课題。
在班级展开讨论,根据学校有利的条件、所处的社会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出适合本年级实践的5个课题。
(1)生活与广告
(2)营养早餐
(3)通讯工具探秘
(4)我是家乡小导游
(5)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
2.开展调査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査
经过调査发现,学生们都对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感兴趣,我们就确立本次的实践活动题目为《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
第二课时 (确立子课题)
一、导入。
.师:既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对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感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对中学生眼睛近视的情況进行调査(板书: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 。
二、确立子课题,制定计划。
1.师:有关近视的问题,此刻你们都想研究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整合子课题。
(1)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原因。
(2)学生眼睛近视的坏处。
(3)中学生近视的预防
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教师导语:现在你们己经明确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方法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近视现象呢?
(可以上网査询、査阅书籍,可以向周围的居民们了解,到有关部门调査,也可以实地考察等) 。
三、作业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由组合子课题研究小组。
«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査» 分组课
宁陵县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张亚东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分析.做出选择,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小课题。
2、能自主选择和协调, 组建比较合理的研究小组。
3、能主动参与合作,勇敢展示自己,初步建设并展示小组文化。
4、学会交流合作,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培养认真做事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难点
1、学生主动选择,合理分组。
2、帮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小组文化建设与展示。
活动过程
一、选择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围绕«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查»这一研究主题, 经过大家积极探讨, 我们己经开发了研究子课题, 你对
哪一个比较感兴趣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2、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思考并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二、自主分组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分组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
样解决。
2、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分组。
三、推选组长
1、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要形成有研究能力的团队,还需要做什么?在推选组长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如何
解决? )
2、学生活动: 学生推选组长后,组员帮助组长设计亮相和展示。
四、建设小组
1、创设组名。
2、教师引导提出建设小组的注意事项。
3、展示成果,相互鼓励。
五、研究小组确立
第一小组
组名:智慧小组
组长:申书正
成员:王珏袁瑞钦郭明云史明奇陈恒刘威
研究性学习内容: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原因。
第二小组
组名:.科技小组
组长:史静静
成员:. 孔孟史冰雪孔惜真周鑫月冯娜刘晓雯
研究性学习内容:学生眼睛近视的坏处。
第三小组
组名:天才小组
组长:史玉蒙
成员:吕文蕾候鑫翟寒露翟雨欣王雨晴黄新茹
研究性学习内容:中学生近视的预防.
六、课堂小结
总结语:我祝愿,也充分相信,在组长的带领下,在每位组员的积极参与下, 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查» 制定活动方案课
宁陵县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张亚东
活动目标
1、让每个学生明确分工, 并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指导各小组选择最适合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
组织讨论:你们每一个研究小组为达到研究目的,准备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措施? (调査、访问、参观、捜集资料、实验研究等。
)
二、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调査、访问、实验的基本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方法的格式及步骤:你们准备怎样去调査、访问、参观或是捜集资料, 以达到最佳目的?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说明。
捜集和整理资料:
(1)明确目的;
(2)掌握査找资料的基本方法,
(3)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慣;
(4)整理出有价值的资料。
调査:
(1)明确调査的目的,
(2)分析调査内容;
(3)科学选择调査对象;
(4)如何制定活动方案。
三、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对活动方案表做相应解释, 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研究子课题。
出示活动方案表(例)二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表
展示活动方案, 师生共同修改。
四、总结课堂,布置任务
为了能把此项活动开展好,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刚才我们几个小组己分别制订了活动方案。
在下一阶段希望同学们能通力合作, 以出色的表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调查» 成果展示课
宁陵县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张亚东
活动目标
1、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谈感悟、谈体会、谈收获、谈问题。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通过回顾、反思, 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増长学生的见识。
活动重难点
通过对中学生眼睛近视情況的探究活动,小组同学合作进行收集、整理、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较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各组确立的子课题
1)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原因。
(2)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坏处。
(3)中学生近视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 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就围绕«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这一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上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 经过整理、提炼最终确立了各自研究的课题。
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 团结合作, 共同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的活动成果吧!
二、展示汇报
(-)智慧小组
1、研究性学习内容: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原因。
2、研究方法:调査表格记录 (见梦想组附表)
3、成果:家庭采访调査报告(见梦想组附页)
(二)科技小组
1、研究性学习内容:中学生眼睛近视的坏处。
2、研究方法:网络搜索(见飞翔组附表)
3、成果:调査报告记录(见飞翔组附页)
(三)天才小组
1、研究性学习内容:中学生近视的预防
2、研究方法:调査问卷(见奋飞组附调査问卷)
3、成果:数据统计及总结。
(教师根据各组汇报及成果展示适当点评或补充)
三、交流体会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了中学生“眼睛近视”这一现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去预防眼睛近视。
相信大家还有很多感受, 谁来说一下。
学生交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