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逆抑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乙酰胆碱积累,使一些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末梢分泌出于过度 兴奋状态,引起神经中毒症状 。
有机磷制剂与酶结合后不解离,属于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但用解磷定(碘化醛肟甲基吡啶)或氯磷定(氯化醛肟甲基吡啶)能把 末梢的磷酸根除去,使酶复活。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可作用于酶分子中的一 类或几类基团,这些基团中包含了必需基团,因而引起酶失活。 ( 如路易士气对巯基酶的抑制)。 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如Hg2+、Ag+等)及As3+可与酶分子中的巯
基非特异性结合,使酶失活。
化学毒气路易士气(Lewisite)是—种含砷的化合物,通过抑制体内 的巯基酶而使人畜中毒。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砷化合物引起的中毒可用富含巯基的药物予以防护和解毒。二巯基丙醇(BAL) 分子中含有2个-SH基,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与毒剂结合,使酶恢复活性。
• 知识点: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 情境七:蛋白质和酶 • 任务六:酶促反应速率及变化
• 课程:化学及生物物料的识用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使酶变性失 活的强酸、 强碱不属于 抑制剂
■概 念:凡能使酶活性下降或消失而不引起酶蛋白水解或变性
的物质均称做酶的抑制剂。
■作用机理:抑制剂常常与酶的活性中心内或外的某些基团特异地
结合,常见的如:羟基、巯基等,以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作用特点: 除去抑制剂后,酶可恢复其催化活性。 ■分 类: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可逆性抑制作用
四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 抑制剂与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引起酶活性的抑制,且不能采用透析 等简单方法使酶活性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
• 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包括两类: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非专一性性不可逆抑制:抑制剂只能专一性地与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基团不可逆 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丧失。如有机磷杀虫剂。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硫磷等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上的 羟基结合,使酶失活。
这类化合物强烈地抑制胆碱酯酶的活力,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为乙酸和胆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