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2009年秋学期苏教版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思中学2009年秋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10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肇.庆〔zhào〕拮据.〔jū〕涸.辙〔hé〕探骊.得珠〔lí〕
B.绮.丽〔qǐ〕阴晦.〔huì〕栈.桥〔zhàn〕言简意赅.〔hài〕
C.跌宕.〔dàng〕精髓.〔suǐ〕褴褛.〔lǔ〕玲珑剔.透〔tī〕
D.古刹.〔shà〕涟漪.〔yī〕惘.然〔wǎng〕皱缬.〔xié〕
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目光变得更深沉些,心地也变得更宽广些。

B.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干把这件事做好。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一个人只有被他人充分理解、信任之后,才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
..俱增
..了。

B.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同学的考试成绩,至于同学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

C.智慧必需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瞬起瞬灭的。

D.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是〔2分〕
A.猛浪假设奔.〔奔马〕薄.暮冥冥〔迫近〕遂与外人间隔
..〔隔绝,不通音信〕
B.殚其地之出.〔出产〕夜篝.火〔用笼子〕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叮嘱〕C.缘.溪行〔沿着〕披坚.执锐〔武器〕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D.不以.物喜〔因为〕十无一焉.〔助词,了〕辍耕之.垄上〔助词,无实义〕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
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第二部分〔共140分〕
二、按要求答题。

〔31分〕
6.以下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

〔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1〕惺忪〔2〕急不遐择
〔3〕殊不知〔4〕郑重其事〔5〕取谛〔6〕浮想联翩〔7〕心往神驰〔8〕肃然起劲〔9〕糟蹋〔12〕囊荧映雪
7.依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共10分。

⑴——⑹每题1分,⑺⑻两题每题2分〕
⑴根之茂者其实遂,。

⑵,除恶务本。

⑶,秋水共长天一色。

⑷衣带渐宽终不悔,。

⑸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⑺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伤春怀人感慨的名句是:

⑻王国维借北宋柳永的词句“,〞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需经过的第二境界——执着追求。

8.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6分〕
〔1〕该书作者是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分〕〔2〕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型就是格列佛在国中见到的。

〔2分〕〔3〕这部小说以出色的讽刺艺术而垂名于世界文学史,请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分析它的讽刺艺术。

〔2分〕
9.专题与语文施行活动。

〔11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施行活动。

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创意制定】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2分〕【活动二: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前四句显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第二,〔2分〕【活动三:网络写作】为了让更多同学参加到本次活动中来,某同学代表班级写了一段话,准备发在校园网上。

①气象物候知识既有用又有趣。

②正常的物候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

③几千年来,我国劳作人民就依据草木枯荣、候鸟去来、云彩变化等现象来安排农事。

④诗人们也从大自然丰富的语言中得到灵感,他们经常由物候现象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心得,传达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⑤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能了解前人积存的经验,加强科学意识。

上面的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3分〕
〔1〕有语病的是第句,修改为
〔2〕有语病的是第句,修改为
【活动四: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

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4分〕塞下秋来风光异,雁去衡阳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雁:
燕:
三、阅读理解〔共49分〕
〔一〕阅读张仲素①的《秋夜曲》,完成10-11题。

〔8分〕
丁丁②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诗歌语言清婉爽洁,悠远飘逸,以写闺情诗见长。

②丁丁:拟声词,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

10.“征衣未寄莫飞霜〞是点睛之笔,全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请用现代汉语描述“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所表现的情境。

〔3分〕
12.“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用得神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
〔二〕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完成13-16题。

〔12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假设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值.岁荒,人相食〔〕
〔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诵停顿。

〔2分〕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译文: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译文:
1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阅读《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一文,完成17~20题。

(12分)
①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马上采用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②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③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需减少50﹪到80﹪。

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需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

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④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状况说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7.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用什么行动?(2分)
18.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3分)
19.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20.依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措施
②理由
〔四〕阅读《绝唱》一文,完成21—26题。

〔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集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或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
..
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猛然浮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旧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旧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旧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
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2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亭亭:
2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
2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集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旧在空中高擎。

赏析:
2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6.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分)
四、作文〔60分〕
我是微小的,如水滴;我是伟大的,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我是卑微的,如小草;我是高贵的,能浸润生命的诗意。

我是沉默的,如石子;我是宏观的,能撑起通天的长路。

我是平凡的,但我有不平凡。

请以“我,不平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