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泾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泾源
张婷婷
【摘要】泾源又是一个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一半,并呈加剧趋势.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泾源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县内部分地区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发、地下水位下沉、环境质量下降;破坏了生态
平衡和水土资源,造成了下游河道、湖泊和水库的淤积、堵塞,给防洪带来了极大的
安全隐患.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亟待大力加强.
【期刊名称】《农业开发与装备》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1页(P45)
【关键词】水土资源;综合治理;成效
【作者】张婷婷
【作者单位】泾源县水保站,宁夏泾源 756400
【正文语种】中文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把治理水土流失当做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特别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以来,全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为破坏水土资源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

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89.0km2,占流失面积的65.5%。

其中实施水平梯田6 667hm2,造林10 400.0hm2,种草8 000.0hm2,封禁治理3 833.3hm2。

小流域综合治理28条。

建设各类水土保持工程500余项。

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乃至下游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维护下游宁静安澜构筑起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封禁范围和界限;通过公示管护机构,制定并落实管护制度。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水保,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据统计,已印发《水土保持宣传法律法规汇编》和《水土保持科普知识读本》3万余册,发放水土保持宣传材料5多万份,在城镇周围、交通要道和生态修复区设立水土保持大型宣传门、固定宣传牌。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持久开展,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意识在泾源各地日益深入人心。

泾源县水务部门联合县发改局、土地局、安全局、城建局、公安局等部门,对水土保持开发项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对水保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指导建设项目落实相关水保措施,建立督察动态数据库,通报督察结果,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罚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重审批、轻管理”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建设单位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截至目前,国家和省级立项的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方案审批率达到95%,实施率达到90%以上。

—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根据达标验收的小流域资料汇总计算,泾源县农业区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率由60%以下提高到85%,最高的达95%。

二是改善了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泾源县,水平梯田由治理前占耕地的35%增加到80%以上,林草覆盖率由19.2%增加到42%以上。

同时,当地90%以上的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三是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

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人均产粮达到400kg 以上,比治理前提高100kg;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200元提高到4 200多元。

近10年来,泾源县实现稳定脱贫的3万人口中,50%以上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达标
区内。

四是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统计,通过落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泾源县各地每年拦泥保土30万t以上,拦蓄径流,治理达标的小流域一般蓄水减沙效率达50%~60%。

洪水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人畜伤亡、毁坏土地、河道淤塞等损失明
显减少。

五是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如今,在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各个小流域,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商品意识、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学科学、用科学、建设家乡的热情不断高涨。

先后涌现出了东峡、白吉、上桥、高家沟等一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精品小流域,充分发挥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作用。

—是稳步推进大示范区建设。

积极整合治理成果,坚持以大流域为骨架,以重点
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层层推进,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沟坡兼治,达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生态建设目标,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二是加大河道沟道建设规模。

河道沟道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在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交通出行和防洪减灾、改善灌溉、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泾源县水利水保部门相继开工建设了香水河景观水道、泾河水资源利用工程、兴盛河拦水坝、什字河整治等7条河道建设工程工程,并
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项目区积极开展沟道建设,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当地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成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泾源的亮点工程。

今后泾源县水利和水土保持部门将以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为统领,以大流域为依托。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完善防治措施,加
快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努力实现从单一治理模式转变到治理、修复、保护并重,从追求治理指标转变到打造精品亮点工程,从注重保水保土转变到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沟道建设、生态修复和预防保护等重点工程,进而形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献】
[1] 郭索彦,张长印.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
村建设研讨会[C].2008: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