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图表解读专项练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课件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 地层②;形成③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 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山地;岩层⑥属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 侧。第2题,图中a处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 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 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图表解读专项练之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9~11题。
9.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10.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4.图中 ( )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解析】3选A,4选B。第3题,图中断层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③被 断层②切断。再有岩层④沉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第4题,图 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 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乙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 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 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如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 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
A.岩体沉降差异
B.流水侵蚀差异
(2021·黄冈模拟)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 成7、8题。
7.与图中甲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8.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11.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您好,谢谢观看!
【解析】9选C,10选A,11选B。第9题,读图,根据岩层的形态,甲处岩层向 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 和位移,是断层构造。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断层。第10题,沉 积岩层形成,只能先在低洼处沉积,所以先是地壳下降,然后才有沉积作用, 形成沉积岩层。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构造。断层两侧岩层形态相似, 位置有明显错动,说明断层形成晚。图中侵入岩没有错动和位移,说明是在断 层之后形成。第11题,读图,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 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
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解析】7选B,8选D。第7题,读图可知,甲处岩石为板岩;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板岩为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 质岩;所以成因相同的岩石为板岩和大理岩。第8题,据材料可知,该图为我 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岛屿和山脉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发生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 岛屿和山脉。
C.物质堆积差异
D.火山活动差异
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解析】5选A,6选C。第5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图可 知,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由内力作用形成,因此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 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岩体沉降差异;流水侵蚀是河谷地势低的原因,不是湖盆 低的原因;湖床区域有火山灰沉积和湖泊沉积,物质堆积应较多;火山活动在 盆地中,影响差异不明显。第6题,本题考查古湖消失的原因。读图可知,在 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及地壳运动,古湖的南侧还有河谷,因此地壳运动、河 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古湖存在的200余万年时间内,期 间有气候变化,但湖泊只是多次出现进退,并未消失;剖面图中古湖盆仍存在, 古湖泊被岩浆掩埋可能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