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怎样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成为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是要科学地评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克服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种是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
它随着扩大和延伸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覆盖面,夸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包打天下的无敌英雄和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在极左的年代里,思想政治工作被拔高到“压倒一切”、“统帅一切”、“代替一切”的登峰造极地步,把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了主观唯心的死胡同,结果是冲击了经济,偏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取得。
另一种偏向是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
这种观点贬低乃至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作用,以为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应崇尚务实,而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虚实绩”,是“空中楼阁”。
因此,“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随之带来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削弱,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了人们健康的肌体,造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几度泛滥,社会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危害了社会安定团结,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以上两种偏向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错误的。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实效。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提高主体自身素质
1、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全面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工作重点,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去辨别区分事物的是非曲直、真假美丑。
培养出政治觉悟高、信念坚定、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想上的忠于职守和创新求实。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仍然是时代的主要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当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敬业爱业,对自己的工作克尽职守,尽职尽责。
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才能面对现实,自信、自强,才能表现出以极大的劳动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才能去自觉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热爱
自己的工作,更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增强改革意识,转换脑筋,更新观念,大胆开拓,要破除旧的观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新的思想观念。
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当然,开拓创新是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前提,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指导下求实。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新事业,以取得真正的实效。
3、人格上的坚韧不拔和谦虚豁达。
在纷繁复杂的改革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去面对困难,要有一种不屈不挠、沉着冷静的气概,把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必须具有一种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豁达开朗的襟怀。
谦虚是东方文明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倾听到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呼声,才能使工作做到实处。
另外,豁达开朗、宽容忍让的性格,也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我们说,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人格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
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如在实践中不付诸行动,就会得不到工作对象的信赖,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正人先正已、教人先教已,从严要求,为人师表,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一句话,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所在。
4、能力素质与工作艺术的提高。
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善于管理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如何?实效性怎样?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能力素质的反映,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灵活运用,正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德、才素质的综合检验。
所以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主体自身的能力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使其收到真正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二)、重视客体的主体性
1、了解、尊重客体需要,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人们行为的发生过程,一般要经过感觉——需要——动机——行为这几个环节,其中需要是中心环节,是产生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所以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首先是要研究人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需要是人对其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其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自然的或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稳定要求。
人的行动的发生及其努力与否,决定于需要。
由此,提高人的动机强度,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就需以激励机制来引动需要。
可见,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不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简单地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品质过程,受教育者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着社会关系。
人作为积极的能动的主体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起作用。
因此,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就不能不重视人的需要。
而尊重、理解和关心又是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尊重人、理解
人、关心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事事处处以朋友的方式去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呼声,尊重他们的人格,从而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方能收到实效。
2、激励动机,促进客体需要的升华,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僅要尊重了解教育者的需要,更要促使个人需要朝着社会需要去升华。
因为只有当个人需要转化为社会需要的行动时,个人才会体现出他生存的价值,社会也因此而进步。
根据心理学原理,需要是人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动力,需要转化为动机才成为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
要促使需要的升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必须了解人的动机从而能激励人的动机。
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采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促使人的需要升华、树立正确动机的有效途径。
如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各类先进的评选、民主参与管理意识的增强等等,依靠榜样的力量、领导的鼓励、经济效益的提高都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主体加大对客体的感情投入,以情感人,以情激人。
才能缩短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客体对工作、事业的激情、热情和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列宁曾这样说过,激情、热情是人追求真理的本质力量。
谁善于激发、调动人的激情、热情,谁就占有了人最富有的潜能,谁就掌握了人最本质的力量。
因此,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特别是认识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激励受教育者的动机,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这些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