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句子默写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1)句还需填上作者,第(2)句还需填上诗题。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____)《登飞来峰》)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____》)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4)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在困境中仍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6)“二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染白了您的头发。
”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无私担任小学课外辅导员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2)造化钟神秀望岳(3)闲敲棋子落灯花(4)惟吾德馨(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馨”、“暗”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5)抓关键词“在困境中仍有希望”,(6)的关键词是“礼赞退休教师无私”。
二、选择题
2.下列情形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
D.古道热肠的小刘,同事请他帮忙,他满口答应:“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A正确。
B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适用对象错误,不得体。
C令堂:古汉语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
不是指自己的母亲。
不得体。
D鼎力相助: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适用对象错误。
据此,答案为A。
3.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河中石兽》纪昀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看见。
《孙权劝学》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诗》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博大。
《陋室铭》刘禹锡
【答案】B
【解析】
【详解】
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见:了解。
故B错误,选B。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痛苦。
B.生物钟既无齿轮,也无指针,它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C.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五个有”:即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
D.他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补写上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答案】C
【解析】
【详解】
C.错误,改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五个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
故选C。
【点睛】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
D.《孙权劝学》一文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
故选D。
6.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惠风和畅,莺飞草长;
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________;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________。
①是生命的纯熟②是生命的恬静③是生命的萌发④是生命的张扬
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第一处,由上句的“惠风和畅,莺飞草长”可知,此处对应的应是“生命的萌发”,故选③;
第二处,由上句的“骄阳似火,蛙鸣虫唱”可知,此处对应的应是“生命的张扬”,故选④;
第三处,由上句的“明月朗照,五谷飘香”可知,此处对应的应是“生命的纯熟”,故选①;
第四处,由上句的“落雪无声,闲云舒卷”可知,此处对应的应是“生命的恬静”,故选②。
故选A。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
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
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
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
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
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
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
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
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
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
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
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
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
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
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
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
”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
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
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
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
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
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
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
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
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1.色调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给人以明亮美好、温馨和谐之感;冷色调给人以灰暗悲凉的感觉。
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2.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理解。
【答案】1.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
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
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
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2.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3.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环境、线索);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象征写法、具体分析)。
4.有效结合选文内容,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色调的分析。
文章的色调分为冷、暖两种,由内容表现出的情感决定。
结合本文故事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文中有暖色调,比如两国的守卫兵成了好朋友,这友谊是暖人的;但也有冷色调,战争破坏了二人的美好生活,甚至连一直陪伴他们的野蔷薇也死去了,这一切都令人感伤。
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内容来阐述即可。
2.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件发生前文章写了什么,事件发生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
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
下棋的情节表现了两人关系友好;结合小说的主旨与下文内容来看,下棋的情节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3.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进行全面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野蔷薇是贯穿故事始末的线索;从主旨表达来看,文章表现战争让两人的友谊不复存在,甚至连野蔷薇都死去了,可以看出作者是借野蔷薇来象征美好人性。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
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作答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分析其妙处。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要善于提炼,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应该围绕战争带给人民的伤害来回答。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B.打比方C.作诠释D.分类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答案】1.C
2.D
3.D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通常用到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通常用于介绍某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顺序(用于某个建筑物等)、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事理的内在关系)。
文章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困难,所以用到的是逻辑顺序。
故选C。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将“太空强辐射”分为“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然后再分别加以说明,所以用到的是分类别。
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有误——原文“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故选D。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
他说可以凑合。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
..在门框里。
2.“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3.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4.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
【答案】1.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也写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和同情。
2.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可用原文相关语句作答)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抱歉和同情。
3.①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③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4.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淳朴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的人(词语的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分析】
节选这部分内容详写了老王给“我”送鸡蛋和油这件事。
从这件事中,更见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的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这部分详写,因为这部分记叙的内容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应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从本句话中理解,这个词语词语指的是老王靠在我家的门框上,给我的感觉就像嵌入了门框里,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老王瘦弱无力的样子,看出此时的老王已经并入膏肓并因此行动僵。
从中也表达出我对老王的同情。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联系上文对老王外貌的描写,“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可以想象到老王回家很艰难,表达了对老王的抱歉和同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筛选文中老王与“我”交往的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5段写老王为“我”送冰,第6段写老王送钱先生看病,文章后半部分写老王去世前送“我”香油、鸡蛋。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从行为事件和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入手。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