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文从哪几方面写芙蕖的可人之事?按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可目、可鼻、可口、可用。逻辑顺序
5、这四点重点写什么?是怎样写的?能否将其调换位置?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明确:(1)可目。按时间顺序写了芙蕖生长的三个阶段即:花之未开、菡萏成花、花之既谢。
(2)不能,这种安排与人们接触,认识芙蕖时先远观其花,近闻其香,然后再尝其果,用其叶的一般顺序相一致,是从主要到次要,从外到内的顺序安排的,是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
(3)爱的重点不同。《爱莲说》爱自己所向往的莲花般君子;《芙蕖》爱芙蕖本身
(4)创作特色不同。《爱莲说》以君子形象赋予莲花;《芙蕖》更侧重于它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2、慨括文章的中心主旨
明确:本文以作者酷爱芙蕖的情感为线索,以荷花生长败落的时间为序,既叙写其娇美姿态,又写其饮用功用,既有提倡种植的目的,又表达自己浓浓爱荷之情。
四、小结
作者用动情的笔,为读者呈现了芙蕖稚嫩无瑕的美,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的。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照应第4、5段的“可口”、“可用”。“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以五谷对比,照应“可口”段。“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再一次以百花对比,照应“可目”“可鼻”两段。“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则照应1至5段。
7、作者认为芙蕖是他“四命之中,此命为最”,那些语言明确表明了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莲的诗句。
六、板书计
课后反思
作者对荷花深厚的感情?
明确:作者把一年四季以四种花来代替,说明作者爱花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自己对莲花了解深)
“便为点缀绿波”(似通人性)
“此则花之分内之事。”(花与人交流)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赞叹备至)
“亦可无告罪于主人。”(直接写荷花的心情,人对花的喜爱)
“酷爱一生…”(酷爱,愧疚)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芙蕖》
作者
李渔
主备课人
范炜
备课时间
2014.4.24
参与备课者
徐强、禅红、杨丽娜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周敦颐的精神花园里,一枝独秀,他只钟爱莲花,而李渔同样对莲花爱得痴狂,那么他们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探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简要点明说明中心,备述“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第二部分(2—5)分述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第三部分(6—7)总括芙蕖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指出其种植的利益大。
三、拓展延伸
1、同样是写莲花,比较《芙蕖》与《爱莲说》的区别?
明确:(1)文体不同。《爱莲说》为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芙蕖》为写实性的说明文
(2)内容不同。①《爱莲说》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芙蕖》则重在写芙蕖本身。②就写莲而言,《爱莲说》描写它的外观,侧重于神韵;《芙蕖》则从叶、茎、花、果、观赏、实用、外观全方位写。③《爱莲说》概括写莲,《芙蕖》具体入微描述。
(3)对偶:“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芙蕖的外形美
拟人:“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生动地说明芙蕖自夏到秋花期长,花朵艳,好像它也知道努力地绽放美丽
顶真:“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语义流畅,气势贯通
6、第六段是如何照应前文的?
明确:“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照应第2段从荷钱出水到莲蓬和翠叶并擎的全过程。
2、找出全文总起句,说明全文抓住这一句中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可人。
3、请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明确:第1段: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第2段: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第3段:可鼻;第4段:至其可人之口者;第5段:又备经年裹;第6段:是芙蕖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丝一物不备家常之用者;第7段: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人命者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