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邮大运河的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高邮大运河的散文
大运河是高邮城的“母亲河”,高邮也是唯一与中国古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大运河城”,没有古大运河,就没有高邮古城。
高邮古大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从长江入口处开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国名刹高旻寺;有盛唐海上丝绸之路的渡口扬子津;有鉴真东渡码头宝塔湾、伊斯兰宗教名胜普哈丁墓、以及新老大运河的分水岭茱萸湾。
生活在高邮,对这条大运河并不陌生,却依旧感觉它像一位神秘的武士。
神秘是因为它的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武士则因为她比想象中的坦荡宽广。
而现在看看,我感觉它更像精明干练的少女,没有长江的壮阔,很是细长,且又没有瘦西湖的婉转柔美,走势直来直往,多少有些工整。
我想大运河若是一位女子,她定是一位潇洒可比男儿的活泼少女。
虽比不上许多名川大河的诱人姿色,却彰显着独特的魅力,散发着朴实的精彩。
春天的大运河很美。
“多情最是杨州柳”,大运河堤上依水而傍的扬柳,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树影婆娑,似青烟绿袖,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桃红柳绿。
远处绿雾中瘦西湖白塔的塔尖和五亭桥的飞檐翘角隐约可见,那翘起的檐角,仿佛向游人倾诉远古的玉人吹萧,翘首千年等待的悲凉故事。
傍晚行走在大运河边,夕阳下,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景色,河面的船只,好似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油漆,让人勾起绘画的欲望。
画卷长长的,有股“数点扁舟向斜阳”的诗意,简单而直观。
早晨,再次漫步在古大运河旁,你会惊讶地发现她早已和两岸百姓融为一体。
阿婆手执衣槌坐在河边,河水轻轻托举起小木盆,悠悠荡漾,敲打声顺着河水的波纹传递到脚边,有了轻微的震动。
邻家阿公早已端来小凳,坐在柳树下,手抱朱红色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哼着扬剧。
杨柳依依,和对岸的古槐相衬,竟不显得突兀,反而相得益彰。
我再一次凝视,竟蕴育出小桥流水的意境,平添了几分生机。
渐渐地,渐渐地,河面的船只多了起来,密密麻麻的泊船好似壮观的“龙门阵”,给大运河增添了几分威武。
忽然“啾”的一声鸟鸣,翘首仰望,一只白鹭挥动雪白的翅膀飞上蓝天,不久便化着一个点儿凝固在瞳孔中央……
当我收回目光一低头,不经意间看见不远处的泥土中反射出点点光芒。
走近了它,用手指头将它一点点从泥土中掰出,一看,原来是一块青釉瓷片,颜色已经有些褪去,但花纹依旧精妙美丽。
或许它是金兵进城时砸碎的花瓶的一块,或许它是唐代某个大户人家精致的瓷盘的一角,或许它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碗,但是无论它曾经是什么,它都代表了高邮的过去,记录了高邮的历史。
沧桑大义,柔美精致,无论哪一种,都在大运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你身旁的古槐杨柳,相呼,相应。
它们渐渐交汇、融合,它们为大运河注入鲜活的生机,无论世事变迁、朝代更迭,它们都推动着大运河的流淌。
而大运河亦载着她的情怀潺潺地、轻轻地、静静地、悠悠地流淌……
现在,当大大运河被拓宽,奔流着生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淌
过了高邮千年文脉,我想她更需要静下心来,悄悄地沉淀,积累高邮厚重的人文历史,沉淀高邮丰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