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定向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与铝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接触,已知铁的比热容比铝的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由铝块传给铁块B.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
C.内能从铁块转移到铝块D.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也一定具有内能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C.两个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
3、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

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成了水。

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
A.体积B.质量C.比热容D.内能
4、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较()
A.内陆地区的夏季比较凉爽B.内陆地区的冬季比较温暖
C.内陆地区一天气温变化较大D.内陆地区一天气温变化较小
5、两个物块如图,甲、乙接触,甲传递热量给乙,则()
A.甲的内能一定大B.甲的温度一定高
C.0℃的固态乙没有内能D.乙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上升
6、小东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加热,记录了加热时间t和与之对应的两种物质的温度T。

他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a、b两种物质“T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相同的温度,a物质吸收热量多B.升高相同的温度,a、b物质吸收热量一样多
C.a物质的比热容比b物质的比热容大D.a物质的比热容比b物质的比热容小
7、依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1kg的干泥土,具有的内能约为0.84×103J
B.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为1℃时,具有的热量为4.2×103J
C.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D.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等热量,水温升高得较多
8、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传递过程是高温物体把温度传到低温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9、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比热容大,不适合作为冷却介质
B.2kg的煤油温度升高10 o C吸收的热量为2.1×103J
C.质量和初温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快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多
10、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打扫教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
D.将一勺蔗糖放入盛水的杯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若在单位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散热,且液体均未沸腾,加热时间为5min,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________________Q乙(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根据上述信息,是否能分析出甲,乙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若能,请分析并判断哪种液体比热容更大:若不能,则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如表所示。

现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若使两个金属块接触,则它们之间___________发生热传递(选填“会”或“不会”)。

若使两个金属块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___________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若使两个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则___________块的温度降低较多。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

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比热容大的特点,曲线B表示的是______(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4、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现象;如图把两块表面平整且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5、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______组成的,小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对质量为2kg 、初温为15℃的水加热,已知:()3
4.210J/k =g c ⨯⋅水℃,问:
(1)若水吸收6.3×105
J 的热量,末温是多少? (2)若水吸收7.56×105
J 的热量,末温是多少?
2、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

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 ,温度为36℃,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 、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 水=4.2×103
J/(kg·℃),c 合金钢=0.42×103
J/(kg·℃)],求: (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3、质量为1kg 的金属锅中放有2kg 的水,现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5.316×105
J 的热量。

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金属锅的比热容是多少?
4、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降低了20℃,求水放出的热量Q 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5、在比较A和B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新同学利用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若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像可知液体 ______的比热容大,如果其中比热容较大的是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 ______J/(kg•℃);若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则A液体的质量与B 液体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
(2)加热过程中,A和B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______来判断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解析】
【详解】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铁块,因为
<
c c
铁铝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
Q cm t∆
=

可知
Q
t
∆=放
cm
所以铁块的温度降低的多。

A.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的多少,而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不能说传递温度,故A错误;BCD.因为铝块和铁块的初温度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铁块温度降低的幅度更大,所以铝块的末温大于铁块的末温度更低,因此接触后会发生热传递且内能从铝块传给铁块;铁块吸收热量;故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因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所以内能小的可能温度高,内能大的可能温度低,则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只有在质量、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越大,内能越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物体没有吸热,但有其它物体对它做功,其内能也会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冰熔化成水后,密度变大,体积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故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
C.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冰化成水比热容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沙石的比热容比较小,升温快,故夏季温度比较高,比较炎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内陆地区的冬季时,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沙石的比热容比较小,降温快,比较寒冷,故B不符合题意;
CD.内陆地区沙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吸收相同的热量,白天气温升的比较高,晚上气温也比较低,故气温的变化较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甲、乙接触,甲传递热量给乙,甲的温度较高,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甲的内能不一定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0℃的固态乙有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乙是晶体,乙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详解】
AB.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质加热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质加热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说明b物质的吸热能力较强,它的比热容较大,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质量为1kg的干泥土,无法判断它的内能的大小,故A错误;
BC.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故C正确,B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快,内能一定增加,故A错误;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故C错误;
D.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的条件下,降低相同温度时,与其他液体比较而言,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水适合作为冷却剂,故A错误;
B.2kg的煤油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为
Q cm t
=∆=2.1×103J/(kg•℃)×2kg×10℃=4.2×104J
故B错误;
C.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
Q
t
cm
∆=可知,煤油的
温度变化大。

故C错误;
D.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后,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铝吸收的热量多。

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空气尽管是看不见的,但它是物质不是分子,属于机械运动,因此风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打扫教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主要是因为墨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也是宏观机械运动的产物,而不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将一勺糖放入水中,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而造成水分子进入蔗糖中,蔗糖分子进入水中,最后形成糖水溶液,整杯水变甜了是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等于 能 见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两个电加热器规格相同,同时加热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且加热时间相同,均为5min ,故可知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 甲=Q 乙。

[2][3]由ΔQ cm t =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为
ΔQ c m t
= 由[1]中可知,Q 甲=Q 乙,由题意可知,m 甲<m 乙,且由表中数据可知
ΔΔt t <甲乙
故可知c 甲>c 乙,即甲液体的比热容更大。

2、不会 铝 铜
【详解】
[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温度差,而铜块和铁块温度相同,故不会发生热传递。

[2]从表格中可以发现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由Q =cm Δt 可知,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即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3]由Q t cm
∆=可知,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小,温度降低的越多,即铜块的温度降低较多。

3、大 沿海
【详解】
[1][2]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 所示的城市最高与最低气温差比曲线B 所示的城市大;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所以曲线B 表示的是沿海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4、扩散 引力
【详解】
[1][2]食物“窜味”是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两块表面平整且干净的铅
块相互接触的部位分子间距小,分子引力大,所以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电子 质子 中子
【详解】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并且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一般物体不带电是因为质子的正电荷量大小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量。

三、计算题
1、(1)90℃;(2)10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由ΔQ cm t 吸=得,水升高的温度
()536.310J =754.210J/kg 2kg
Q t cm ⨯∆==⨯⋅⨯吸℃℃ 水的末温
0Δ75+1590t t t +==℃℃=℃
(2)由ΔQ cm t 吸=得,水升高的温度
()537.5610J =904.210J/kg 2kg
Q t cm '⨯'∆==⨯⋅⨯吸℃℃ 水的末温
090+15105t t t '∆'+==℃℃=℃
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水实际的末温为100℃。

答:(1)若水吸收6.3×105J的热量,末温是90℃;
(2)若水吸收7.56×105J的热量,末温是100℃。

2、(1)3.36×105J;(2)36℃
【解析】
【详解】
解:(1)合金钢刀具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达到热平衡,温度相同,所以,合金钢刀具的末温t=836℃,则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的热量
Q合吸=c合金钢m合金钢(t-t0)=0.42×103J/(kg·℃)×1kg×(836℃-36℃)=3.36×105J
(2)将煅烧后的刀具迅速取出放入20℃的水中冷却,最后刀具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设为t′,根据热平衡方程得到
Q水吸=Q合放

c水m水(t′-t0′)=c合金钢m合金钢(t-t′)
代入数据可得
4.2×103J/(kg·℃)×5kg×(t′-20℃)=0.42×103J/(kg·℃)×1kg×(836℃-t′)
解得
t′=36℃
答:(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3.36×105J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36℃。

3、(1)5.04×105 J;(2)0.46×103 J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m 水(t -t 0)=4.2×103J/(kg ⋅℃)×2kg×(80℃-20℃)=5.04×105J
(2)金属锅吸收的热量
Q 吸1=Q 总-Q 吸=5.316×105J-5.04×105J=2.76×104J
金属锅的比热容
10432.760.46()1kg 10J 10J/(kg )(8020)
Q c m t t ⨯⨯⋅⨯=-==-吸金属金属℃℃℃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
J ;
(2)金属锅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

4、8.4×104J
【解析】
【详解】
解:水放出的热量
344.2?10J/kg?×1kg?208.4?10J Q cm t ∆放==(℃)℃= 答:水放出的热量为8.4×104
J 。

5、 B 1.68×103 2:5 加热时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小新利用相同的装置给A 、B 液体加热,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功率相同,因此相同的时
间,放出的热量相同,相同时间内,A 、B 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依题意得,A 、B 从图乙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B 液体升高的温度比A 液体升高的温度少,由Q cm Δt = 得,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从图乙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A 、B 液体分别从20℃升高到60℃,A 液体需要加热的时间为10min , B 液体需要加热的时间为25min ,由Q c m t
=∆ 得 ()()33A A A A B B B B B B 10min ×4.2?10J/kg?=1.68?10J/kg?25min
Q Pt t c c c c Q Pt t ====℃℃ [3] 若A 、B 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由
Q m c t
=∆ A 液体的质量与B 液体的质量之比
A A A A
B B B B 10min 2=25min 5
m Q Pt t m Q Pt t ==== (2)[4]加热过程中,加热装置放热功率一定,加热时间越长,A 和B 吸收热量越多,即A 、B 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判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