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照射野计量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模体(phantom):由组织替代材料组成的模体是用于模 拟各种射线在人体组织或器官中因散射和吸收所引起的变化。
术语简介
• 8.标准模体(standard phantom): 30*30*30cm立方体水模,用于X(r)线等 吸收剂量的测定与比对。
• 9.平方反比定律(inverse square law): 放射源在空气中放射性强度(可表示为照射 量率和吸收剂量率)随距离变化的基本规律。
• 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上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 气中距放射源相同距离处,在一刚好建立电子平衡 的模体材料中吸收剂量的比值,空间同一点,即与 放射源的距离相同,不同散射条件下,即水模体和 空气中,吸收剂量的比值。TAR=Dx/Dx´
• TAR不受源皮距离的影响。
• 组织模体比(Tissue-phantom ratio ,TPR), 组 织最大剂量比( Tissue-maximum dose ratio,TMR) 模体中照射野
dm=2cm
影响PPD分布的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源皮距 和深度。 1。能量和深度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这 射线能量增加,模体表 面剂量下降,最大剂量 点深度增加,PDD增加。 中,低能x线,dm基本 位于或接近模体表面。 随着深度增加,PDD逐 渐减少,高能x(r)线, 表面剂量低,随着深度 增加,PDD逐渐增加, 直到dm,过dm后, PDD才逐渐减少
• 组织模体比(Tissue-phantom ratio,TPR)
• 组织最大剂量比(Tissue-maximum does ratio)
•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认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 横体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 比。如果参考深度=最大剂量点深度,则TPR=TMR。 TMR是PDD的一个特例。TMR与PDD主要区别:PDD 是照射线束中心轴上两个不同深度位置的剂量百分比, 而TMR则是空间同一位置两种不同散射条件下的剂量 比,故与源皮距无关。
从表面到最大剂量点深 某一点的剂量是原射线和散 射线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照 射野很少的时候,主要是原 射线的贡献,而散射线很少, 随着照射野的变大,散射线 对吸收剂量的贡献增加 ,由 于模体中较深处的散射剂量 要大于最大剂量点处。因此 表现为随着照射野尺寸增加, PDD也增加。
照射野计量学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肿瘤科 贺 秋冬
术语简介
• 1.射线束(beam):从放射源出发沿着光子或电子等辐射粒 子传出方向,其横截面的空间范围。
• 2.射线束粒子轴(beam axis):定义为射线束的对称轴与光 阑所确定的射线束中心,准直器的旋转轴和放射源的中心同 轴。
• 3.照射野(field):由准直器确定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 射线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
• 3 源皮距影响 : PDD随 SSD的变化规律,是由于平 方反比定律的影响,如下图, 任一点实际剂量随着距放射 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但任 意两点剂量减少的速率,近 源处大于远源处。即近源处 PDD下降要比远源处快的多。 换而言之,PDD随着SSD的 增加而增加。
• 组织空气比( Tissue air ratio )
。 五。电子束深度剂量
• Ds:入射线表面剂量Ds,以表 面下0。5mm处的剂量表示, Dm:最大剂量点剂量。R100: 最大剂量点深度,Dx:电子 束中的X剂量,R85:有效深 度,既治疗剂量规定值处的 深度。Rp:电子束的射程。 Rq:百分深度剂量曲线上, 过剂量跌落点的切线与Dm 水平分叉点的深度。
• 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都包含有一顶量的x线,行成曲线 后部一长长的尾巴,电子束在经过散射箱,电离室,X准 直器,电子限光筒,与这些物质相互起作用产生X线
dose ,PDD)
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某 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 Dd与参考点深度do处 的剂量率Ddo的百分 比:PDD=Dd/Ddo x
100%
对高能X线或者r线,因 参考深度取在射野中 心轴上最大剂量点深 度dm处,故
PDD=Dd/Dm x100%
最大剂量点深度dm随着 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增 加,如 Co60r线, dm=5mm, 8MVX线
• PDD分布,分为四部分:剂 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 量跌落区和X线污染区。
• 与高能X或r线相比,高能电 子束的剂量建成效应不明显,
表现为:表面剂量高, 75%~80%以上,随能量增 加而增加,随深度的增加, PDD很快达到最大点,然后 行成高剂量坪区。
• 剂良跌落区是临床应用高能电子束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 10.等效野:如果使用矩形或不规则形在其射 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与某一方形野的 相同时,该方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或不规则 形野的等效野。Sterling 经验方法:面积与 周长比值等效 c=2ab/a+b c:正方形边长, a,b :长方形边长
•
百分深度剂量
(Percentage depth
• 4.源皮距(SSD):放射源到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 5.源轴距(SAD):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 离。
• 6.参考点(reference point):,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 度剂量确定为100%的位置。对于〈400kv以下X线,参考点 取在模体表面(do)对于高能X线或r线参考点取在模体表面 下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位置(do=dm),该位置随能量 变化并由能量确定。
术语简介
• 8.标准模体(standard phantom): 30*30*30cm立方体水模,用于X(r)线等 吸收剂量的测定与比对。
• 9.平方反比定律(inverse square law): 放射源在空气中放射性强度(可表示为照射 量率和吸收剂量率)随距离变化的基本规律。
• 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上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 气中距放射源相同距离处,在一刚好建立电子平衡 的模体材料中吸收剂量的比值,空间同一点,即与 放射源的距离相同,不同散射条件下,即水模体和 空气中,吸收剂量的比值。TAR=Dx/Dx´
• TAR不受源皮距离的影响。
• 组织模体比(Tissue-phantom ratio ,TPR), 组 织最大剂量比( Tissue-maximum dose ratio,TMR) 模体中照射野
dm=2cm
影响PPD分布的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源皮距 和深度。 1。能量和深度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这 射线能量增加,模体表 面剂量下降,最大剂量 点深度增加,PDD增加。 中,低能x线,dm基本 位于或接近模体表面。 随着深度增加,PDD逐 渐减少,高能x(r)线, 表面剂量低,随着深度 增加,PDD逐渐增加, 直到dm,过dm后, PDD才逐渐减少
• 组织模体比(Tissue-phantom ratio,TPR)
• 组织最大剂量比(Tissue-maximum does ratio)
•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认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 横体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 比。如果参考深度=最大剂量点深度,则TPR=TMR。 TMR是PDD的一个特例。TMR与PDD主要区别:PDD 是照射线束中心轴上两个不同深度位置的剂量百分比, 而TMR则是空间同一位置两种不同散射条件下的剂量 比,故与源皮距无关。
从表面到最大剂量点深 某一点的剂量是原射线和散 射线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照 射野很少的时候,主要是原 射线的贡献,而散射线很少, 随着照射野的变大,散射线 对吸收剂量的贡献增加 ,由 于模体中较深处的散射剂量 要大于最大剂量点处。因此 表现为随着照射野尺寸增加, PDD也增加。
照射野计量学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肿瘤科 贺 秋冬
术语简介
• 1.射线束(beam):从放射源出发沿着光子或电子等辐射粒 子传出方向,其横截面的空间范围。
• 2.射线束粒子轴(beam axis):定义为射线束的对称轴与光 阑所确定的射线束中心,准直器的旋转轴和放射源的中心同 轴。
• 3.照射野(field):由准直器确定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 射线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
• 3 源皮距影响 : PDD随 SSD的变化规律,是由于平 方反比定律的影响,如下图, 任一点实际剂量随着距放射 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但任 意两点剂量减少的速率,近 源处大于远源处。即近源处 PDD下降要比远源处快的多。 换而言之,PDD随着SSD的 增加而增加。
• 组织空气比( Tissue air ratio )
。 五。电子束深度剂量
• Ds:入射线表面剂量Ds,以表 面下0。5mm处的剂量表示, Dm:最大剂量点剂量。R100: 最大剂量点深度,Dx:电子 束中的X剂量,R85:有效深 度,既治疗剂量规定值处的 深度。Rp:电子束的射程。 Rq:百分深度剂量曲线上, 过剂量跌落点的切线与Dm 水平分叉点的深度。
• 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都包含有一顶量的x线,行成曲线 后部一长长的尾巴,电子束在经过散射箱,电离室,X准 直器,电子限光筒,与这些物质相互起作用产生X线
dose ,PDD)
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某 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 Dd与参考点深度do处 的剂量率Ddo的百分 比:PDD=Dd/Ddo x
100%
对高能X线或者r线,因 参考深度取在射野中 心轴上最大剂量点深 度dm处,故
PDD=Dd/Dm x100%
最大剂量点深度dm随着 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增 加,如 Co60r线, dm=5mm, 8MVX线
• PDD分布,分为四部分:剂 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 量跌落区和X线污染区。
• 与高能X或r线相比,高能电 子束的剂量建成效应不明显,
表现为:表面剂量高, 75%~80%以上,随能量增 加而增加,随深度的增加, PDD很快达到最大点,然后 行成高剂量坪区。
• 剂良跌落区是临床应用高能电子束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 10.等效野:如果使用矩形或不规则形在其射 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与某一方形野的 相同时,该方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或不规则 形野的等效野。Sterling 经验方法:面积与 周长比值等效 c=2ab/a+b c:正方形边长, a,b :长方形边长
•
百分深度剂量
(Percentage depth
• 4.源皮距(SSD):放射源到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 5.源轴距(SAD):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 离。
• 6.参考点(reference point):,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 度剂量确定为100%的位置。对于〈400kv以下X线,参考点 取在模体表面(do)对于高能X线或r线参考点取在模体表面 下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位置(do=dm),该位置随能量 变化并由能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