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离散数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命题逻辑
一填空题
(1)设:p:派小王去开会。
q:派小李去开会。
则命题:
“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可符号化
为:(p∨⌝q) ∧ (⌝p∨q) 。
(2)设A,B都是命题公式,A⇒B,则A→B的真值是T。
(3)设:p:刘平聪明。
q:刘平用功。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刘平不但不聪明,而且不用功”可符号化为:p∧q。
(4)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
A → B⇔⌝A∨B。
(5)设,p:径一事;q:长一智。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不径一事,不长一智。
”可符号化为:⌝ p→⌝q 。
(6)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德∙摩根律为
⌝(A ∧ B)⇔⌝A ∨⌝B)。
(7)设,p:选小王当班长;q:选小李当班长。
则命题:“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当班长。
”可符号化为:(p∨⌝q) ∧ (⌝p∨q) 。
(8)设,P:他聪明;Q:他用功。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他既聪明又用功。
”可符号化为:P∧Q 。
(9)对于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 A → B 是重言式时,称“A蕴含B”,并记为A⇒B。
(10)设:P:我们划船。
Q:我们跑步。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
”可符号化为:⌝ (P∧Q) 。
(11)设P , Q是命题公式,德·摩根律为:
⌝(P∨Q)⇔⌝P∧⌝Q)。
(12)设P:你努力。
Q:你失败。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
”可符号化为:⌝P→Q。
(13)设p:小王是100米赛跑冠军。
q:小王是400米赛跑冠军。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小王是100米或400米赛跑冠军。
”可符号化为:
p∨q。
(14)设A,C为两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A→C为一重言式时,称C可由A逻辑地推出。
二.判断题
1.设A,B是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A→B⇔⌝A∧B。
(⨯)
2.命题公式⌝p∧q∧⌝r是析取范式。
(√)
3.陈述句“x + y > 5”是命题。
(⨯)
4.110 (p=1,q=1, r=0)是命题公式((⌝(p∧q))→r)∨q 的成真赋值。
(√)
5.命题公式p→(⌝p∧q) 是重言式。
(⨯)
6.设A,B都是合式公式,则A∧B→⌝B也是合式公式。
(√)
7.A∨(B∧C)⇔( A∨B)∨(A∨C)。
(⨯)
8.陈述句“我学英语,或者我学法语”是命题。
(√)
9.命题“如果雪是黑的,那么太阳从西方出”是假命题。
(⨯)
10.“请不要随地吐痰!”是命题。
(⨯)
11.P →Q ⇔⌝P∧Q 。
(⨯)
12.陈述句“如果天下雨,那么我在家看电视”是命题。
(√)
13.命题公式(P∧Q)∨(⌝R→T)是析取范式。
(⨯)
14.命题公式(P∧⌝Q)∨R∨ (⌝P∧Q) 是析取范式。
(√)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列叙述中的内。
1.设:P:天下雪。
Q:他走路上班。
则命题“只有天下雪,他才走路上班。
”
可符号化为(2)。
(1)P→Q
(2)Q → P
(3)⌝ Q →⌝ P
(4)Q ∨⌝P
2.(1 ) 明年国庆节是晴天。
(2 ) 在实数范围内,x+y〈3。
(3 ) 请回答这个问题!
(4 ) 明天下午有课吗?
在上面句子中,是命题的只有(1 ) 。
3.命题公式A与B是等值的,是指(4 ) 。
(1)A与B有相同的命题变元
(2)A↔B是可满足式
(3)A→B为重言式
(4)A↔B为重言式
4.(1 ) 雪是黑色的。
(2 ) 这朵花多好看呀!。
(3 ) 请回答这个问题!
(4 ) 明天下午有会吗?
在上面句子中,是命题的是(1 ) 。
5.设:P:天下大雨。
Q:他乘公共汽车上班。
则命题“只要天下大雨,他就乘公共汽车上班。
”
可符号化为(2)。
(1)Q→P
(2)P → Q
(3)⌝ Q →⌝ P
(4)Q ∨⌝P
6.设:P:你努力;Q:你失败。
则命题“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
”
在命题逻辑中可符号化为(3)。
(1)Q→P(2)P→Q
(3)⌝P→Q(4)Q∨⌝P
7.(1 ) 现在开会吗?
(2 ) 在实数范围内,x+y >5。
(3 ) 这朵花多好看呀!
(4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在上面语句中,是命题的只有(4 ) 。
8.设:P:天气好。
Q:他去郊游。
则命题“如果天气好,他就去郊游。
”
可符号化为(1)
(1)P→Q (2)Q → P
(3)⌝ Q →⌝ P (4)Q ∨⌝P
9.下列式子是合式公式的是(2)。
(1)(P∨→Q)(2)⌝(P→(Q∨R))
(3)(P ⌝Q)(4)∧Q→R
10.(1)1+101=110 (2)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3)全体起立!(4)计算机机房有空位吗?
在上面句子中,是命题的是(2)。
11.设:P:他聪明;Q:他用功。
则命题“他虽聪明但不用功。
”
在命题逻辑中可符号化为(3)。
(1)P ∧Q(2)P→Q
(3)P∨⌝Q(4)P∧⌝Q
12.(1 ) 如果天气好,那么我去散步。
(2 ) 天气多好呀!
(3 ) x=3。
(4 ) 明天下午有会吗?
在上面句子中(1 ) 是命题。
13.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
命题“王强身体很好,成绩也很好。
”在命题逻辑中可符号化为(4)。
(1)P ∨Q(2)P→Q
(3)P∧⌝Q(4)P∧Q
四、解答题
1.设命题公式为(⌝p→q)→(q→⌝p)。
(1)求此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给出它的析取范式;
(1)
p q ﹁p ﹁p→q q→﹁p (⌝p→q)→(q→⌝p)T T F T F F
T F F T T T
F T T T T T
F F T F T T
(2)(⌝p→q)→(q→⌝p)
⇔﹁(⌝p→q)∨(q→⌝p)
⇔﹁(p∨q)∨(⌝q∨⌝p)
⇔(﹁p∧﹁q)∨⌝q∨⌝p
2.设命题公式为(p → q)∧(p ∨ r)。
(1)求此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给出它的析取范式;
(1)
p q r p→q p∨r (p → q)∧(p ∨ r)
T T T T T T
T T F T T T
T F T F T F
T F F F T F
F T T T T T
F T F T F F
F F T T T T
F F F T F F
(2)(p → q)∧(p ∨ r)
⇔(⌝p∨q)∧(p ∨ r)
⇔((⌝p∨q)∧p )∨((⌝p∨q)∧r)
⇔((⌝p∧p ) ∨(q∧p))∨((⌝p∧r) ∨(q∧r))
⇔ (q∧p)∨(⌝p∧r) ∨(q∧r)
3.设命题公式为(⌝Q∧(P→Q))→⌝P。
(1)求此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求此命题公式的析取范式;
(1)
P Q ﹁Q P→Q ﹁P ﹁Q ∧(P→Q)(﹁Q∧(P→Q))→﹁P T T F T F F T T F T F F F T F T F T T F T F F T T T T T
(2)
解:(⌝Q∧(P→Q))→⌝P
⇔(⌝Q∧(﹁P∨Q))→⌝P
⇔﹁(⌝Q∧(﹁P∨Q))∨⌝P
⇔(﹁⌝Q∨﹁(﹁P∨Q))∨⌝P
⇔Q∨(P∧﹁Q)∨⌝P
4.完成下列问题
求命题公式(P∧(Q→R))→S的析取范式。
解:(P∧(Q→R))→S
⇔(P∧(﹁Q∨R))→S
⇔﹁(P∧(﹁Q∨R))∨S
⇔(﹁P∨﹁(﹁Q∨R))∨S
⇔﹁P∨(﹁﹁Q∧﹁R)∨S
⇔﹁P∨(Q∧﹁R)∨S
5.设命题公式为(P ∧(P→Q))→Q。
(1)求此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求此命题公式的析取范式;
(1)
P Q P→Q P ∧(P→Q)(P ∧(P→Q))→Q
T T T T T
T F F F T
F T T F T
F F T F T (2)
解:(P∧(P→Q))→Q
⇔(P∧(﹁P∨Q))→Q
⇔﹁(P∧(﹁P∨Q))∨Q
⇔(﹁P∨﹁(﹁P∨Q))∨Q
⇔﹁P∨(﹁﹁P∧﹁Q)∨Q
⇔﹁P∨(P∧﹁Q)∨Q
6.设命题公式为((P ∨ Q)∧⌝P)→Q。
(1)求此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给出它的析取范式;
(1)
P Q P∨Q﹁P(P∨Q)∧﹁P((P∨Q)∧﹁P)→Q
T T T F F T T F T F F T F F F T F T F T T T T T
(2)
解:((P ∨ Q)∧⌝P)→Q
⇔﹁((P ∨ Q)∧⌝P)∨Q
⇔(﹁(P ∨ Q)∨(﹁﹁P))∨Q
⇔﹁P∨﹁Q)∨P∨Q
⇔T
7.用直接证法证明
前提:P∨Q,P→R,Q→S
结论:S∨R
证明:1)P∨Q P
2)﹁P→Q T 1)E
3)Q→S P
4)﹁P→S T 2)3)I
5)﹁S→P T 4)E
6)P→R P
7)﹁S→R T 5)6)I
8)S∨R T 7)E
8.用直接证法证明
前提:P→ (Q∨R),S→⌝Q,P,S。
结论:R
证明:1)P→ (Q∨R) P
2)P P
3)(Q∨R) T 2)3)I
4)S→⌝Q P
5)S P
6)⌝Q T 4)5)I
7)R T 3)6)E
第二章谓词逻辑
一填空题
(1)若个体域是含三个元素的有限域{a,b,c},则
∃xA(x)⇔A(a) ∨ A(b) ∨ A(c)
(2)取全总个体域,令F(x):x为人,G(x):x爱看电影。
则命题“没有不爱看电影的人。
”可符号化为___⌝(∃x(F(x) ∧ G(x)))____。
(3)若个体域是含三个元素的有限域{a,b,c},则
∀xA(x)⇔A(a) ∧ A(b) ∧ A(c) 。
(4)取全总个体域,令M(x):x是人,G(y):y是花, H(x,y):x喜欢y。
则命题“有些人喜欢所有的花。
”可符号化为∃x(M(x)∧(∀y(G(y)→H(x,y))))。
(5)取个体域为全体人的集合。
令F(x):x在广州工作,G(x):x是广州人。
在一阶逻辑中,命题“在广州工作的人未必都是广州人。
”可符号化为_______﹁∀x(F(x)→ G(x))_____。
(6)P(x):x是学生,Q(x):x要参加考试。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
“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考试”可符号化为:∀x(P(x) →Q(x))。
(7)M(x):x是人,B(x):x勇敢。
则命题“有人勇敢,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勇敢”谓词符号化为 ____∃x(M(x)∧ B(x)) ∧﹁∀x(M(x) →B(x))_______。
(8)P(x):x是人,M(x):x聪明。
则命题“尽管有人聪明,但不是一切人都聪明”谓词符号化为 ______∃x(P(x)∧ M(x)) ∧﹁∀x(P(x) →M(x))___。
(9)I(x):x是实数,R(x):x是正数,N(x):x是负数。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任何实数或是正的或是负的”可符号化为:∀x(I(x) →(R(x) ∨ N(x))。
(10)P(x):x是学生,Q(x):x要参加考试。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考试”可符号化为:∀x(P(x) →Q(x))。
(11)令M(x):x是大学生,P(y):y是运动员, H(x, y):x钦佩y。
则命题“有些大学生不钦佩所有运动员。
”可符号化为____∃x(M(x)∧(∀y(P(y)→H(x,y)))___。
二.判断题
1.设A,B都是谓词公式,则∀x A↔⌝B也是谓词公式。
(√)
2.设c是个体域中某个元素,A是谓词公式,则A(c)⇒∀xA(x)。
(⨯)
3.∀x∀yA(x,y)⇔∀y∀xA(x,y) 。
(√)
4.∀x∃yA(x,y)⇔∃y∀xA(x,y) 。
(⨯)
5.取个体域为整数集,则谓词公式∀x∀y(x ⨯ y = y ) 是假命题。
(√)
6.(∀x)(P(x)→Q(x))⇔ (∀x)(⌝P(x) ∨Q(x))。
(√)
7.命题公式(P∧⌝Q∨ R) ∨ (⌝P∧Q) 是析取范式。
(⨯)
8.谓词公式(∀x)(A (x) → B(x, y)) ∧R(x) 的自由变元为x, y。
(√)
9.((∀x)A(x)→B)⇔(∃x)(A(x)→B)。
(⨯)
10.R(x):“x是大学生。
”是命题。
(⨯)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
下列叙述中的内。
1.设F(x):x是火车,G(x):x是汽车,H(x,y):x比y快。
命题“某些汽车比所有火车慢”的符号化公式是(2) 。
(1)∃y(G(y)→∀x(F(x)∧H(x,y)))
(2)∃y(G(y)∧∀x(F(x)→H(x,y)))
(3)∀x ∃y(G(y)→(F(x)∧H(x,y)))
(4)∃y(G(y)→∀x(F(x)→H(x,y)))
2.设个体域为整数集,下列真值为真的公式是(3)。
(1)∃y∀x (x – y =2)
(2)∀x∀y(x – y =2)
(3)∀x∃y(x – y =2)
(4)∃x∀y(x – y =2)
3.设F(x):x是人,G(x):x早晨吃面包。
命题“有些人早晨吃面包”在谓词逻辑中的符号化公式是(4)。
(1)(∀x)(F(x)→G(x))
(2)(∀x)(F(x)∧G(x))
(3)(∃x)(F(x)→G(x))
(4)(∃x)(F(x)∧G(x))
5.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1)。
(1)⌝(∀x)P(x)⇔(∃x)P(x)
(2)⌝(∀x)P(x)⇔(∀x)⌝P(x)
(3)⌝(∃x)P(x)⇔(∃x)⌝P(x)
(4)⌝(∃x)P(x)⇔(∀x)⌝P(x)
6.下面谓词公式是永真式的是b)。
a)P(x)→Q(x)
b)(∀x)P(x)→(∃x)P(x)
c)P(a)→(∀x)P(x)
d)⌝P(a)→(∃x)P(x)
5.设S(x):x是运动员,J(y):y是教练员,L(x,y):x钦佩y。
命题“所有运动员都钦佩一些教练员”的符号化公式是c) 。
a)∀x(S(x)∧∀y(J(y)∧L(x,y)))
b)∀x∃y(S(x)→(J(y)→L(x,y)))
c)∀x(S(x)→∃y(J(y)∧L(x,y)))
d)∃y∀x(S(x)→(J(y)∧L(x,y)))
6.下列式子是合式公式的是(2)。
(1)(P∨→Q)(2)⌝(P∧(Q∨R))
(3)(P ⌝Q)(4)∧Q→∧R
7.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1)。
(1)⌝(∀x)P(x)⇔(∃x)P(x)
(2)⌝(∀x)P(x)⇔(∀x)⌝P(x)
(3)⌝(∃x)P(x)⇔(∃x)⌝P(x)
(4)⌝(∃x)P(x)⇔(∀x)⌝P(x)
四、解答题
1.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前提:∃ x F(x)→∀y((F(y)∨ G(y))→ R(y)),
∃ x F(x)。
结论:∃ x R(x)。
证明:
(1)∃ x F(x)→∀y((F(y)∨ G(y))→ R(y))前提引入
(2)∃ x F(x)前提引入
(3)∀y((F(y)∨ G(y))→ R(y))(1)(2)假言推理
(4)F(c)(2)EI
(5)F(c)∨ G(c)(4)附加
(6)(F(c)∨ G(c))→ R(c)(3)UI
(7)R(c)(5)(6)假言推理
(8)∃ x R(x)(7)EG
2.在一阶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坐汽车。
每个人或者喜欢坐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
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
因而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令F(x):x喜欢步行,G(x):x喜欢坐汽车,H(x):x喜欢骑自行车。
前提:∀x(F(x)→⌝G(x)), ∀x(G(x)∨H(x)),
∃x (⌝H(x))
结论:∃x (⌝F(x))
证明
(1)∃x (⌝H(x)) 前提引入
(2)⌝H(c)(1)EI
(3)∀x(G(x)∨H(x))前提引入
(4)G(c)∨H(c)(3)UI
(5)G(c)
(6)∀x(F(x)→⌝G(x))前提引入
(7)F(c)→⌝G(c)(6)UI
(8)⌝F(c)
(9)∃x (⌝F(x)) (8)EG
3.在命题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他是理科学生,他必须学好数学。
如果他不是文科学生,他必是理科学生。
他没学好数学,所以他是文科学生。
令F(x):x是理科学生,G(x):x学好数学,H(x):x是文科学生。
前提:∀x(F(x)→G(x)), ∀x(⌝H(x)→F(x)),
∃x (⌝G(x))
结论:∃x (H(x))
证明
(1)∀x(F(x)→G(x))前提引入
(2)∃x (⌝G(x)) 前提引入
(3)∃x (⌝F(x)) T(1)(2)I
(4)∀x(⌝H(x)→F(x))前提引入
(5)∃x (H(x)) T(3)(4)I
4.用直接证法证明:
前提:(∀x)(C(x)→W(x)∧R(x)),(∃x)(C(x)∧Q(x))
结论:(∃x)(Q(x)∧R(x))。
推理:1) (∀x)(C(x) →W(x) ∧R(x)) P
2) (∃x)(C(x) ∧Q(x)) p
3) C(a) ∧Q(a) ES2)
4) C(a) →W(a) ∧R(a) US1)
5) C(a) T3)I
6) W(a) ∧R(a) T4)5)I
7) Q(a) T3)I
8) R(a) T6)I
9) Q(a) ∧R(a) T7)8)I
10) (∃x)(Q(x) ∧R(x)) EG9)
第三章集合与关系
一填空题
(1)如果|A|=n,那么|A×A|=n2。
A上的二元关系有____22n_____个。
(2)集合A上关系R的自反闭包r(R)=_______R⋃I____________。
(3)设集合A上的关系R和S,R={(1,2),(1,3),(3,2)},S={(1, 3),(2,1),(3,2)},则S◦R={(1,2), (2,2), (2,3)} 。
(4)如果|A|=n,那么|P(A)|=2n。
(5)设集合A上的关系R和S,R={<1,2>,<2,1>,<3,4>,<4,3>},S={<1,3>,<3,1>,<2,4>,<4,2>},则R◦S= {<1,4>, <2,3>, <3,2>, <4,1>} 。
(6)设集合E={a, b, c},E的幂集P(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R是定义在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 y∈X,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则称集合X上的关系R是对称的。
(8)设关系R和S为,R={<1,2>,<3,4>,<2,2>},S={<4,2>,<2,5>,<3,1>,<1,3>},则R◦S =______ ___ __ _______________。
(9)设R是定义在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 y∈X,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则称集合X上的关系R是自反的。
二.判断题
1.设A、B、C为任意的三个集合,则A×(B×C)=A×(B×C)。
(×)2.设S,T是任意集合,如果S -T = ∅,则S = T。
(×)3.集合A={1,2,3,4}上的关系{<1,2>,<2,3>,<2,4>,<3,4>}是一个函数。
(×)4.集合A={1,2,3,4}上的整除关系是等价关系。
(×)5.集合A 的幂集P(A)上的包含关系是偏序关系。
(√)6.设A={a, b, c}, R∈ A×A且R={< a, b>,< a, c>}, 则R是传递的。
(√)6.设A,B是任意集合,如果B ≠∅,则A – B ≠ A。
(×)7.集合A={1,2,3}上的关系{<1,1>,<2,2>,<3,3>,<1,2>}是传递的。
(√)8.集合A={1,2,3,4}上的小于关系是等价关系。
(×)9.关系{<x1, x2>∣x1, x2∈N, x1+x2<6}能构成一个函数。
(×)10.集合A 上的恒等关系是偏序关系。
(√)
11.集合A={1,2,3}上的关系S={<1,1>,<1,2>,<3,2>,<3,3>}是自反的。
(×)12.设X={1, 2, 3}, Y={a, b, c}。
函数F={<1, a>,<2, c>,<3, b>}是双射。
(√)13.集合A上的关系R的自反闭包r(R)=R∪I A。
(√)14.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R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
(×)15.设A,B是任意集合,则A ⊕ B =(A-B) ∪(B-A)。
(√)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
下列叙述中的内。
1.设A={a,b,c},B={a,b},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 。
a)A-B={a,b}
b)A∩B={ a,b }
c)A⊕B={c}
d)B⊆A
2.设A = {a, b, c, d}, A 上的关系R = {<a, b>, <b, a>, <b, c>, <c, d>},则它的对称闭包为c)。
a)R = {<a, a>, <a, b>, <b, b>, <b, a>, <b, c>, <c, c>, <c, d>},
b)R = {<a, b>, <b, a>, <b, c>, <c, b>, <c, d>},
c)R = {<a, b>, <b, a>, <b, c>, <c, d>, <c, b>, <d, c>},
d)R = {<a, a>, <a, b>, <b, a>, <b, c>, <c, d>, <d, c>},
3.对于集合{1, 2, 3, 4}上的关系是偏序关系的是a) 。
a)R={<1,1>,<1,2>,<1,3>,<1,4>,<2,2>, <2,3>,<2,4>,<3,3>,<3,4>,<4,4>}
b)R={<1,1>,<1,2>,<1,3>,<1,4>,<2,2>, <2,1>,<2,4>,<3,1>,<3,4>,<4,4>}
c)R={<1,1>,<1,2>,<1,3>,<1,4>,<2,2>, <2,1>,<3,1>,<3,3>,<4,1>,<4,4>}
d)R={<2,1>,<1,2>,<1,3>,<1,4>,<2,2>, <4,3>,<2,4>,<3,3>,<3,4>,<4,4>} 4.设A={1,2,3,4,5},B={6,7,8,9,10},以下哪个关系是从A到B 的单射函数b) 。
a) f ={<1,7>,<2,6>,<3,5>,<1,9>,<5,10>}
b) f ={<1,8>,<2,6>,<3,7>,<4,9>,<5,10>}
c) f ={<1,7>,<2,6>,<3,5>,<4,6>}
d) f ={<1,10>,<2,6>,<3,7>,<4,8>,<5,10>}
5.设 A = {a, b, c},要使关系{<a, b>, <b, c>, <c, a>, <b, a>}∪R具有对称性,则d) 。
a)R = {<c, a>, <a, c>}
b)R = {<c, b>, <b, a>}
c)R = {<c, a>, <b, a>}
d)R = {<c, b>, <a, c>}
6.设S={Φ,{1},{1,2}},则S的幂集P(S)有(4) 个元素(1)3 (2)6 (3)7 (4)8
7.设R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若R是(2),则R为等价关系。
(1)反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2)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3)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4)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8.设S,T,M为任意集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c) 。
a)如果S∪T = S∪M,则T = M
b)如果S-T = Φ,则S = T
c)S-T⊆S
d)S⊕S = S
9.设A = {a, b, c},要使关系{<a, b>, <b, c>, <c, a>, <b, a>}∪R具有对性,则(4)。
(1)R = {<c, a>, <a, c>} (2)R = {<c, b>, <b, a>}
(3)R = {<c, a>, <b, a>} (4)R = {<c, b>, <a, c>}
10.设A={1,2,3,4,5},B={a,b,c,d,e},以下哪个函数是从A到B 的入射函数b) 。
a)F ={<1,b>,<2,a>,<3,c>,<1,d>,<5,e>}
b)F={<1,c>,<2,a>,<3,b>,<4,e>,<5,d>}
c)F ={<1,b>,<2,a>,<3,d>,<4,a>}
d)F={<1,e>,<2,a>,<3,b>,<4,c>,<5,e>}
四、解答题
1.已知偏序集(A ,≦),其中A={a ,b ,c ,d ,e},“≦”为{(a ,b ),
(a ,c ),(a ,d ),(c ,e ),(b ,e ),(d ,e ),(a ,e )}∪I A 。
(1)画出偏序集(A ,≦)的哈斯图。
(2)求集合A 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最小元。
(1)
(2)集合A 的极大元是e ,极小元a ,最大元e ,最小元a 。
2.设R 是集合A = {1, 2, 3, 4, 5, 6, 7, 8, 9}上的整除关系。
(1) 给出关系R ;(2)画出关系R 的哈斯图;
(3)指出关系R 的最大、最小元,极大、极小元。
(1)R={<1,1>,<1,2> , <1,3>, <1,4>, <1,5>, <1,6>, <1,7>, <1,8>, <1,9>, <2,2>, <2,4>, <2,6>, <2,8>, <3,3>, <3,6>, <3,9>, <4,4>, <4,8>, <5,5>, <6,6>, <7,7>, <8,8>, <9,9>}
(2)
e d a b c 4 5 1
2 3 7 6 8
9
(3)关系R 的无最大,最小元是1,极大元是8和9,极小元是1。
3.设R 是集合A = {1, 2, 3, 4, 6, 12}上的整除关系。
(2) 给出关系R ;
(2) 给出COV A
(3) 画出关系R 的哈斯图;
(4) 给出关系R 的极大、极小元、最大、最小元。
(1)R={<1,1>,<1,2> , <1,3>, <1,4>, <1,6>, <1,12>, <2,2>, <2,4>, <2,6>, <2,12>, <3,3>, <3,6>, <3,12>, <4,4>, <4,12>, <6,6>, <6,12>, <12,12>}
(2) COV A ={<1,2> , <1,3>,<2,4>, <2,6> <3,6> <4,12>, <6,6>, <12,12>}
(3)
(4)关系R 的极大、最大元是12,极小元、最小元是1。
4 3 1
2 6
12
第五章代数结构
一填空题
(1)集合S的幂集P(S)关于集合的并运算“∪”的零元为____S___。
(2)集合S的幂集P(S)关于集合的并运算“∩”的零元为____φ____。
(3)集合S的幂集P(S)关于集合的并运算“∪”的么元为____φ______。
(4)一个代数系统<S, * >,其中S是非空集合。
*是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在S上是封闭的,则称代数系统<S, * >为广群。
二.判断题
1.含有零元的半群称为独异点。
(⨯)2.运算“+”是整数集I上的普通加法,则群<I, +>的么元是1。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
下列叙述中的内。
1.下列群一定为循环群的是e)。
e)<I,+> (运算“+”是整数集I上的普通加法)
f)<R-{0},×> (R是实数集,“×”是普通乘法)
g)<Q,+> (运算“+”是有理数集Q上的普通加法)
h)<P(S),⊕ > (P(S)是集合S的幂集,“⊕”为对称差)
2.运算“-”是整数集I上的普通减法,则代数系统<I, -> 满足下列性质(3)。
(1)结合律(2)交换律(3)有零元(4)封闭性
3.设I是整数集,N是自然数集,P(S)是S的幂集,“×,+,∩”是普通的乘法,加法和集合的交运算。
下面代数系统中(2)是群。
(1)<I,×> (2)<I,+> (3)<P(S),∩> (4)<N,+> 4.下列代数系统不是群的是(2)。
(1)<I,+> (运算“+”是整数集I上的普通加法)
(2)<P(S),∩> (P(S)是集合S的幂集,“∩”为交运算)
(3)<Q,+> (运算“+”是有理数集Q上的普通加法)
(4)<P(S),⊕ > (P(S)是集合S的幂集,“⊕”为对称差)
第七章图论
一填空题
(1)一个无向图G=(V,E)是二部图当且仅当G中无奇数长度的回路。
(2)任何图(无向的或有向的)中,度为奇数的顶点个数为偶数。
(3)设D是一个有向图,若D中任意一对顶点都是相互可达的,则称D是________双向连通的_______。
(4)既不含平行边,也不含环的图称为简单图。
(5)经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并的回路,称为欧拉回路。
(6)一棵有n个顶点的树含有_______n-1________边。
(7)设G =(V,E),G' =(V',E')是两个图,若V′= V且E′⊆E,称G'是G的生成子图。
(8)经过图中每个结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称为哈密尔顿回路。
二.判断题
1.5个顶点的有向完全图有20条边。
(√)2.连通无向图的欧拉回路经过图中的每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
(⨯)3.图中的初级通路都是简单通路。
(√)4.已知n (n≥2)阶无向简单图G有n – 1条边,则G一定为树。
(⨯)5.n阶无向完全图K n的每个顶点的度都是n。
(⨯)6.一个无向图是二部图当且仅当它没有奇数度的顶点。
(⨯)7.任何图都有一棵生成树。
(⨯)8.连通无向图的哈密尔顿回路经过图中的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
(⨯)9.图中的初级回路都是简单回路。
(√)10.任一图G=(V,E)的顶点的最大度数必小于G的顶点数。
(⨯)11.欧拉图一定是汉密尔顿图。
(⨯)12.无向连通图G的任意两结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
(√)
13.根树中除一个结点外,其余结点的入度为1。
(√)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列叙述中的内。
1.下列为欧拉图的是(4) 。
2.下列各图为简单图的是(3)。
3.设无向图G有12条边,已知G中3度顶点有6个,其余顶点的度数都小于3,则该图至少有(3)个顶点。
(1)6 (2)8 (3)9 (4)12
4.下列四个有6个结点的图(3)是连通图。
5.称图G′=<V′,E′>为图G = <V,E>的生成子图是指____(3)____.
(1)V′⊆V (2)V′⊆V且E′⊆ E
(3)V′= V且E′⊆E (4)V′⊂ V且E′⊂ E
6.有向图中结点之间的可达关系是______(2)________。
(1)自反的,对称的(2)自反的,传递的
(1) (2) (3) (4)
(1) (2) (3) (4)
(3)自反的,反对称的(4)反自反的,对称的
7.在下列关于图论的命题中,为真的命题是d) 。
a)完全二部图Kn, m (n ≥1, m ≥1)是欧拉图
b)欧拉图一定是哈密尔顿图
c)无向完全图Kn(n≥3)都是欧拉图
d)无向完全图Kn(n≥3)都是哈密尔顿图
8.下列各图为平面图的是(3)。
9.设G为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且G有n个顶点,m条边,r个面,则平面图的欧拉公式为(1)。
(1)n – m + r = 2(2)m – n + r = 2(3)n + m – r =2(4)r + n + m = 2 10.下列四个图中与其余三个图不同构的图是(3)。
(1)(2)(3)(4)(1) (2) (3) (4)
四、解答题
1.给定边集:{(1,2),(1,3),(2,3),(2,4),(2,5),(3,4),
(3,5),(4,5)},
(1) 画出相应的无向图G (设G 无孤立点); (2) 画出顶点子集V 1 = { 2, 3, 4, 5}导出的导出子图; (3) 画出图G 的一棵生成树。
(1) (2)
2.如图所示带权图,用避圈法(Kruskal 算法)求一棵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它的权
值。
1
3
4
2
5
3 4
2
5
1
3 4 2 5
(3)
它的权值为:1+2+4+4=11
3.如图所示带权图,用避圈法(Kruskal 算法)求一棵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它的
权值。
它的权值为:1+2+3+5+7=18
4.求带权图G 的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它的权值。
1
3 5
2 7
1 4
2
4
它的权值为:1+1+2+3=7
5.给定权为2,6,3,9,4;构造一颗最优二叉树,并求此最优二叉树的权。
最优二叉树的权:2×3+3×3+4×2+6×2+9×2=53
6.给定权为1,9,4,7,3;构造一颗最优二叉树,并求此最优二叉树的权。
1 3
1
2
2 3 4 6 9
5
9 15
27
最优二叉树的权:1×4+3×4+4×3+7×2+9×1=51
7.给定权为2,6,5,9,4,1;构造一颗最优二叉树,并求此最优二叉树的权。
最优二叉树的权:1×4+2×4+4×3+5×2+6×2+9×2=64
1 3 4 4
8 9
15
7
27
1 2 4 5 6
3
7 11
16
9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