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州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9高三上·义乌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哲学家因为沉缅于思辨的世界,常常会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jìng)界,而此时恰恰是他们灵感的火花迸(bѐng)发的时刻。
B . 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弛。
C .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坚涩,典雅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wĕng)”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D . 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沓(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ǚ)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房外传来盥漱(shù)声。
2. (2分)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植物是能“说话”的。
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
而一旦获得的阳光,或者接受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
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
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的年轮、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 . 适量充分干巴枯槁
B . 适度充裕干枯枯竭
C . 适当充沛干涸枯黄
D . 适宜充足干瘪枯萎
3.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B . 盒子外配植白茅:当地最常见的野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C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 .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 .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 .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 . “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5. (1分)(2016·新课标Ⅲ卷)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 (1分) (2016高一上·赣州期中)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7. (9分) (2020高三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
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
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
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无所不能知晓。
B .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 .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
D .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张力,艺术效果越强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C .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叙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 .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只要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就能赋予作品真诚性,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 .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D .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8. (16分)(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雪纷飞的日子
阿成
①今年是黑龙江近二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大雪一场连着一场。
就是这样一个酷寒的天气,就是这般浑厚无涯的大雪,朋友打来电话,乐滋滋地说,我请你到乡下吃杀猪菜。
②杀猪菜是黑龙江人的最爱,尤其是前辈者,对杀猪菜始终情有独钟,以至衍成了一折别样的梦想、另类的狂欢。
当然,吃杀猪菜,普天之下,最佳的舞台是在乡下,倘若乡里有人家杀年猪,那便是乡党的盛大节日了,所有的人都会应邀到杀猪人家大啖一番。
场面之火爆,气氛之热烈,香气之浓郁,天公亦动容也。
③这天一大清早,朋友就开着他的吉普车来了,车窗上布满冷霜。
我虽穿两层羽绒服,却仍觉冷飕飕的。
雪路上的车一律甲壳虫般地爬着……车子终于爬出了城,驶上二级公路。
这蜿蜒的路面上全是厚厚的冰,厚厚的雪,我
亲眼所见,前方一辆超长的大货车上坡时,在冰雪路上痛苦地拧来拧去,艰难爬行,颇有命悬一线的样子。
朋友并不认路,导航仪上也找不到那个乡名。
不过,吉人天相,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道上拐进去之后,一问路,居然蒙对了。
这就好,这就好。
此刻已进入丘陵地带,道可道,非常道也。
俨然爬山,一如越野的竞赛,左拐即右拐,右拐遂左拐,两边的雪色农舍也随着丘陵起起伏伏,如在雪海中航行一般。
④终于到了“八拜”乡,接着,吉普车拐进一条更窄且倾斜着的雪路。
风起雪扬,顿时一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感觉袭上心头。
⑤我们去的那家院子很大,有两只凶恶的大狗见了吉普车便狂吠。
我们将车停在院子一隅。
一下车,冲入眼帘的便是那口垒在院子当中的大铁锅,野灶由陋坯垒成,大锅悍然屹立其上,锅底下几根粗大的糙柴烧得正好,风吹火势,呼呼兮,捧锅而燃。
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
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
⑥几位被让到座里。
而今的农村乡宅真的是好多了,虽然横看竖看,依然是乡下的风情,但城里人有的家电之类也一应俱全。
入乡随俗,几位脱鞋上炕。
东北的火炕就是好啊,热热乎乎,顿时城里人的矜持与警惕一扫而光了。
人只有半卧在火炕上才知道此时此刻您是多么的需要火炕啊!
⑦原以为就我们几个来吃杀猪菜,看到好几间屋子里都摆了桌子。
才知道杀猪人家请了不少客人,我们不过是一桌中的半桌而已。
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
跟着,各式杀猪菜就上来了。
屈身一看,有喝白酒的护心肉、拼酒的拆骨肉、款客的“五花三层”、牛哄哄的大骨头棒、奸诈可爱的肥肠、干腻奇香的手掰肝儿,以及传统的酸菜粉条炖冻豆腐,满满一大桌子上就一个素菜一一拍黄瓜。
女主人说,啤酒怕喝着凉,俺事先倒放在了火炕上一溜,热乎热乎再喝,好。
随便一款放到口中一嚼,哥,真香啊!
⑧几位正吃在兴头上,突然又拥进来一伙人,七长八短,或肥或瘦,个个的身上都喷着雪地的寒气。
再加一桌!看官,您可记得春运时候的火车吗?拥挤之状就是如此。
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坐下坐下,满上满上,不及款叙,开造!呱叽山响,酒声吱吱。
虽然说现代人的保健意识强了,可是身临其境,无法自拔。
便自我安慰说,没事儿,就一顿。
⑨吃足了,便起身先撤了。
这一撤,屋子里的后来者顿时解放般地宽松起来。
来到屋外,见院子里人来人往,零下三十摄氏度严寒下,竟有穿短袖的小伙子大摇大摆地去院角处的厕所方便。
但车子往外出就困难了,后来的车子已把我们堵在里面。
于是,两个只穿着单衬衫的小伙子开始指挥调度。
我不禁感慨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啊!
⑩临走时,杀猪人家让我们捎上一个亲属家的小孩。
行驶的车上,我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走了哇?他说,我以为有意思,其实没意思。
然后他又问我,叔,你认为有意思吗?我说,太有意思了。
他说,哦。
(选自《2013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概括“我”认为“太有意思”的内容。
(2)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题目改作“杀猪菜”更恰当,你怎么看?为什么?
(4)简述结尾处设置“与小孩对话”这一情节的妙处。
(5)论者多以“新奇”评价阿成的语言,从文中选择至少一处语句作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绰,字兴公。
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
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
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注] ,则当点额暴鳞矣。
”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
”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
”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
”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
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
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
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
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
绰乃上疏。
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
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1)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博学善属文属:写作
B . 辞致甚工工:擅长
C . 恐此金石非中宫商宫商:泛指音乐
D . 领著作郎领:暂时担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则鄙于绰则告诉不许
B . 五经之鼓吹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 绰乃上疏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 . 绰少以文才垂称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 .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 .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 .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
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B . 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
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 . 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
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
D . 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
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20高二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储邕之武昌
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① ,诗传谢胱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注)①《史记·季布列传》:“楚人诺日:‘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江万里情”句艺术地通过一个“情”字将自然景物与送别结合起来。
B . “送尔”两句描绘出一幅友人储邕与诗人离别到武昌的依依惜别的场景。
C . “湖连”两句,想象途中之景:水阔山连,行船疾驶,群山好像在向后跑一样,
D . 此诗飘逸秀丽,自然浑成,情趣盎然,体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一贯的风格。
(2)诗歌最后四句运用了何种艺术技巧?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抒发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________,________”,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忘我》:只有一副眼镜,人呢?是不是钻进书里去了?
材料二:“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陆游(《书叹》节选)
要求:对于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5-1、
6-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8-5、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1、
9-2、
9-3、
9-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1、
10-2、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
11-2、
11-3、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