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天狗》。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一只神异、威武的天狗形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神话传说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天狗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通过天狗形象所表达的豪放、奔放的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天狗形象的分析。
难点:诗人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传说。
(2)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课题《天狗》。
2. 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语气、情感。
3. 精读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描绘天狗
形象的关键词。
4. 例题讲解
(1)分析诗句“蹲踞高冈,仰天长啸”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天狗食日”的传说,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
5. 随堂练习
(1)让学生仿写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天狗的形象。
6. 情感体验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天狗形象的感受,引导他们体会诗人的豪放、奔放情怀。
(2)拓展:介绍其他有关天狗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
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天狗》
神异、威武
蹲踞高冈,仰天长啸
天狗食日
豪放、奔放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分析诗句“蹲踞高冈,仰天长啸”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
(1)见课本注释。
(2)拟人、对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天狗形象的特点,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放、奔放情怀。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加强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古典诗词的奥秘。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有关天狗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天狗形象的分析。
2. 诗人情感的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4.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
一、天狗形象的分析
1. 外貌特征:课文中描述了天狗“蹲踞高冈,仰天长啸”,表现
出其威武、神异的形象。
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
解天狗的外貌特征。
2. 动作描绘:课文中的“天狗食日”描绘了天狗吞噬太阳的壮观
场景,展现了其神通广大的特点。
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动作描绘的修
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绘天狗形象,抒发了豪放、奔放的情怀。
要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神话传
说的独特见解。
二、诗人情感的理解
1. 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
如《天狗》一诗,创作于唐朝,那个时代对自然、神话传说的崇
拜较为普遍。
2. 诗歌风格:分析诗人的诗歌风格,有助于理解其情感表达。
如
李白的诗风豪放、奔放,本诗也不例外。
3. 修辞手法: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有助于
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实践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与神话传说相关的
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情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关注
实践情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结合实践情景进行教学:在分析课文、讲解例题等环节,适时
引入实践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
1. 对课文注释的理解:让学生熟悉课文注释,并在作业中给出详
细解释,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例题答案解析:对例题中的关键点进行详细解析,如修辞手法、诗句含义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作业拓展:在作业设计中,可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其他有关
天狗的文学作品、诗人创作背景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语气要自信、坚定,语调要有起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朗读课文时,注意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豪放、奔放
情怀。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5分钟,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15分钟,分析天狗形象,讲解重点难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难点。
2. 提问要适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3.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情景,如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等。
2.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
2.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适时
调整提问策略。
3.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成功,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以便在今
后的教学中继续优化。
4.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要关注作业的难度和答案解析的详细程度,确保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
6.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