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课时28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练半小时.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方法点拨](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数据处理:图象法.
1.(2017·广东广州测试一)为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中a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在自制的双层架子上固定带有刻度标记的水平木板,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适当调整装置,使装置不带滑轮的一端稍稍垫高一些.
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砝码,并使两托盘质量(含砝码)相同,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
③让两小车紧靠右边的挡板,小车前端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a所示,在甲车上放上砝码,同时释放两小车,当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结合照片和小车的初始刻度标记,得到甲、乙两车运动的距离分别为s1、s2.
④在甲小车上逐渐增加砝码个数,重复步骤③.
图1
(1)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验证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含砝码)的质量成________关系,来验证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实验前将装置右端稍稍垫高一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某次拍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则小车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 cm.
(4)如果以s2
s1为横坐标,以甲车(含砝码)的质量为纵坐标,作出的图线如图c所示,
则该直线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2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
如图丙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 kg.
3.(2018·辽宁沈阳九中月考)用图3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图3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 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f=______ N,小车质量M=________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 -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②”“③”或“④”).
4.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4所示装置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
质量及斜面倾角的关系.
图4
(1)下列实验方法,可以采用________.
A.等效法B.控制变量法
C.放大法D.累积法
(2)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小车质量,只要测出小车从长为L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______求出加速度.
(3)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
此通过测量出长木板顶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 α=h
L.某同
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描点作图如图5,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
图5
5.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长木板上安装两个相距为d的光电门;放在长木板上的滑块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线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下挂一重物.拉滑块的细线的拉力大小F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处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t后,经过光电门2.改变重物质量,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下表中的5组数据.(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6
次数a/(m·s-2)F/N
1 1.00.76
2 2.00.99
3 3.0 1.23
4 4.0 1.50
5 5.0 1.76
(1)若测得两光电门之间距离d=0.5 m,运动时间t=0.5 s,则滑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
(2)依据表中数据在图7中画出a-F图象.
图7
(3)根据图象可得滑块的质量m=________kg,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6.(2018·四川成都模拟)如图8甲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靠近长木板的左端固定有一光电门,右端放置一带有挡光片的小车,小车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细线绕过定滑轮,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挂有6个钩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且M=4m.
图8
(1)用游标卡尺测出小车上的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宽度d =________ cm.
(2)实验时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可以把木板右端适当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
度,直到使小车在________(填“受”或“不受”)细线的拉力时能沿木板做________直线运动.
(3)将小车从木板右端由静止释放,小车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1,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用题给字母表示).
(4)开始实验时,细线另一端挂有6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小车后细线上的拉力为F 1,接着每次实验时将1个钩码移放到小车上,当细线挂有3个钩码时细线上的拉力为F 2,则F 1________2F 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9
(5)若每次移动钩码后都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设挡光片(宽度为d ,且d ≪L )与光电门的距离为L ,细线所挂钩码的个数为n ,测出每次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为t ,测出多组数据,并绘出n -1t2图象如图9所示,已知图线斜率为k ,则当地
重力加速度为______(用题给字母表示).
答案精析
1.(1)反比(2)消除小车与木板之间摩擦力造成的影响(3)42.0
(4)小车乙的质量m乙0.2 kg
2.(1)BC(2)0.34(3)①0.5
解析(1)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平衡时应为: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连砝码及砝码盘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为了使绳子拉力代替小车受到的合力,需要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C正确;
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不是越大越好,加速度太大,纸带打的点太少,不利于计算,故D错误.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x4-x1=3aT2
x5-x2=3aT2
x6-x3=3aT2
联立得:(x4+x5+x6)-(x1+x2+x3)=9aT2
解得:a=x6+x5+x4-x3-x2-x1
9T2=
4.77+4.44+4.10-3.77-3.43-3.09
9×0.12
×10-2 m/s2≈0.34 m/s2.
(3)由题图丙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ma
得a-F图象的斜率k=1
m,由题图a-F图象得图象斜率k=2,所以m=0.5 kg.
3.(1)B(2)1.60(3)0.100.20②
解析(1)在平衡摩擦力时,应使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小车所受摩擦力,所以应该取下砂桶,轻推小车后,小车能匀速下滑,B项正确.(2)将所得纸带分为等时的两大段,由逐差公式Δx=aT2可知,
小车的加速度为:
a =10.60+12.22+13.81 5.79+7.41+9.029×0.12
cm/s 2≈1.60 m/s 2. (3)木板水平时,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f =Ma 得a =1M F -Ff M ,
结合题图图象可知,a =0时,F f =F =0.10 N ;当F =0时,-Ff M =
-0.50 m/s 2,所以M =0.20 kg.无论是否平衡摩擦力,a -F 图线的斜率都等于小车质量的倒数,故正确完成实验步骤(1)所得到的实验图线应过原点且与图线①平行,所以应是图线②.
4.(1)B (2)2L t2 (3)9.6
解析 (1)要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的关系,由于有两个变量,可采用控制变量法,B 正确.
(2)小车在光滑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L =12at 2可得a =2L t2.
(3)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其加速度a =g sin α,a -sin α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得g =9.6 m/s 2.
5.(1)4.0 (2)见解析图 (3)0.25 0.2
解析 (1)根据运动学公式d =12at 2得,
a =2d t2=2×0.50.25 m/s 2=4.0 m/s 2.
(2)如图所示
(3)根据F -μmg =ma 得a =F m -μg ,所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
关系图象的斜率等于滑块质量的倒数.
由图象得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关系图象的斜率k =4,所以滑块的质量m =
0.25 kg.
由图象得,当F=0.5 N时,滑块刚要开始滑动,所以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0.5 N.
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即μmg=0.5 N,
解得μ=0.2.
6.(1)0.520(2)不受匀速(3)d
t1(4)小于(5)
5d2
kL
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 mm,游标尺读数为0.05×4 mm=0.20 mm,则最终读数为5.20 mm=0.520 cm.(2)当小车不受细线的拉力时,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若与摩擦力平衡,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瞬时速度的大小,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d
t1.(4)当细线挂有6个钩码时,
对小车和钩码整体分析,a1=
6mg
M+6m
=0.6g,对小车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1=4m×0.6g=2.4mg,当细线挂有3个钩码时,对整体分析,a2=3mg 10m=
0.3g,对小车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7ma2=2.1mg,可知F1<2F2.(5)
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d
t,根据v
2=2aL,得d2
t2=2aL,因为a=
nmg
10m=
ng
10,
代入解得n=5d2
gLt2,图线的斜率k=
5d2
gL,解得g=
5d2
k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