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模块六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网络
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命题落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例1。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例2。

【典例精析】
例1:(2006·北京,34)“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
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B 考察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的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错。

例2.(2003·广东辽宁大综合,1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理解。

解答本
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材料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C、D表述错误,答案为A。

【常见误区】
一、正确理解正确价值观的判断标准,不能把判断价值观的“两个符合”标准与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思想对立起来或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二、全面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基础演练】
1.(2004·广东,24)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2.(2005·广东单科,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3.(2005·江苏单科,21)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

弘扬“三创”
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1.A 2.B3.D
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二、命题落点:
1.保护个人正当利益,例1。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例2。

【典例精析】
例1.(2004·湖南,25)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解析:B 材料中重点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维护个人利益,所以B项符合题于要求,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例2.(2005·北京,30)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
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

这是因
为()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B.市场经济可以自发产生集体主义
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解析:C 此题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的作用,故选C。

A、B两项本身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常见误区】
一、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等同。

具体表现在:(一)含义不同。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一种思想体系,其实质是利己主义。

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包括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两个方面。

(二)表现不同。

个人主义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惟利是图等,只强调个人欲望,不顾社会、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三)作用不同。

个人主义对个人、对社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消极影响,它对人们的思想
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不利于社会稳定;导致人们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甚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个人利益能激发人们去巩固和发展社会集体利益。

(四)和集体主义的关系不同。

个人主义是和集体主义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要坚持集体主义,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而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

胡锦涛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胡锦涛说,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基础演练】
1.某地“年年植树难见林”,即使有成活的树,也被农民砍掉种上了庄稼。

当地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既让大地绿起来,又让农民富起来”,就必须解决好植被保护与农民吃饭的矛盾。

于是,投资开办了以林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给植树为主的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政府解决好种树与农民吃饭的矛盾,“既让大地绿起来,又让农民富起来”,体现了①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②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③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④坚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③④
2.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这是因为()A.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道德手段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
D.集体主义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矛盾
3.2004年6月举办的《发展循环经济》论坛指出,要鼓励人们使用绿色食品、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就要求我们()A.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B.反对个人主义
C.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D.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抑制消费参考答案:1.A2.B3.A
第六章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

共50分。

)1.加强信用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其哲学依据是()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2005年1月12日对外公布。

“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雅典奥运”“刘翔”“审计风暴”“零关税”“失地农民补助”“反分裂国家法”“中法文化年”和“海啸”入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

这表明()A.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的变化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

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反作用于实践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表明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③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④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回答5~6题。

5.上述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发展
C.集体利益不能离开个人利益存在D.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离不开集体利益6.个人正当利益是指()A.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条件
B.个人才能的发挥与发展
C.个人的身体健康
D.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
7.在严重的沙尘暴面前,人们深刻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这说明()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在家里 在单位
D .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办事情就能成功
8.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其它生物休戚相关。

由于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生命之网正在被践踏,
其恶果已经显现。

因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保护野生动物,还给它们生存的空间。

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体现的哲理是 ①意识具有反作用 ②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④客观规律起作用要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 ②③④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因为“三个代表”①符合
人类历史活动的规律 ②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③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 ④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①②
10.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
生的。

”这句话表明 ① 价值不是实体,它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② 价值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③ 认识可以反映价值,但不能创造价值 ④ 价值是客观的社会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在市场经济中倡导“诚信”和“道德”,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道德观念反映社会精神风貌
12.“诚信的个人”和“诚信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部分组成整体 ②个人活动受社
会发展的影响 ③部分制约着整体 ④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作用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3.作为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牛玉儒同志经历了很多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
份合格的答卷,体现了 ( )
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D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14.学习牛玉儒精神,就要学习他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
作业绩,其原因是 ( )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差别的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15.这幅漫画反映的是( )
A .享乐主义人生观
B .人生理想问题
C .人都是自私的
D .价值观问题
16.能源是每一个国家生存都必需的,但不是每个
国家都为此而经常发动战争。

一些国家的执政
者总想干涉本国以外的事务,这和他们的国家
性质有关。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领袖人物决定历史
C .个人活动对社会有着不同的影响
D .价值观对人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7.国家之所以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
A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D .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8.当前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全球化是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在国际事务中价值评价的标准是()A.看其是否符合第三世界的根本利益B.看其是否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看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D.看其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19.西方往往利用全球化为其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经济实力决定价值观
C.不同的国家利益产生不同的价值观D.不同的阶级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20.过去农民生活苦,盼望过上好日子。

所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春联基本反映的就是一个主题——发财。

农民物质生活变殷实带动了农村春联内容的变迁,如今农村春联的内容也开始追求“超凡脱俗”。

这说明()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这些年,农民生活好起来,一些不正常消费习惯也多起来。

尤其是年前年后,许多农民兄弟敞开有限的钱袋趋时趋众消费,人情送礼,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弄得财力不支或身心憔悴。

此外,敬神、捐愿、包压岁钱等陋习,也令人深受困扰。

对于这些农村畸型消费,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些人则认为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甚至将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回答21~22题。

21.生活条件好了,铺张浪费也开始多起来,更加证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
C.钱是万恶之源D.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22.不科学的消费观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这表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社会意识有作用
23.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这是因为()A.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B.价值观决定事物的发展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4.艰苦奋斗的精神之所以不会过时,就是因为()A.艰苦奋斗的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规律B.科学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
C.艰苦奋斗是革命传统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5.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A.否定“人性自私论”B.反对个人主义
C.为人民服务D.大公无私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27.(10分)“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吴仁宝有一句既朴实又经典的话“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

吴仁宝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积极倡导和践行“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吴仁宝还提出,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

从价值观角度,对吴仁宝的幸福观和“两富论”加以分析说明。

28.(12分)辨析: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29.(18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载人航天精神,同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培育和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强大动力。

载人航天精神是如何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
第六章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50分)
1.C 2.D3.B 4.C 5.D 6.A 7.C 8.A 9.A10.B 11.B12.A 13.A 14.D 15.D 16.D 17.D 18.D 19.C 20.C 21.A22.C 23.D 24.A 25.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①正确的价值观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持。

(5分)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科学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有利于正确处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5分)
27.(10分)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吴仁宝的“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的幸福观,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价值观。

(3分)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吴仁宝的“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思想强调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

(4分)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贡献。

吴仁宝的幸福观把自己的幸福与百姓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3分)
28.(12分)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只解决表面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起点,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和指导。

(6分)②命题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实真相,有合理之处。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认识的重要作用。

(6分)
29.(1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分)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7分)③二十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来自于全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践,是全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所以,它能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强大动力。

(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