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3.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
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
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
4.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B.
C.D.
5.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7.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8.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A.3∶1B.3∶2C.4∶3D.3∶4
10.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11.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12.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二、填空题
13.(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圆的直径是____cm。
(2)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的,如图乙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14.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_______℃,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
15.除了液体,利用金属片“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不同”的特点也可以制成温度计,如图甲中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两种金属片,分析图甲中的(1)、(2)可知,在相同条件下,______色所代表的金属片的热胀冷缩更显著一些,把这两种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乙所示,做成如图丙所示的双金属温度计(简易设计草图),在气温为200℃时,指针在中央刻度线的______(选填“A”或“B”)侧。
16.如果反射的声波在直接传入人耳中的声波终止____秒以后传入人耳中,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如果两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这个时间,人耳就无法区分它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或_____。
17.(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_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________逐渐变低了(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集中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9.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20.如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
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该小球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2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23.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高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v声=340m/s)
(1)2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2s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3)鸣笛时汽车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米?
24.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公路上,前方有一座高山,驾驶员为了确定到山的距离按下喇叭,3s中后听到了回声,请问此时驾驶员距离前方高山的距离?(空气温度15℃)
25.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多少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26.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冒着“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塑料包装表面出现密密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包装表面;牛排变软是由固态熔化造成的;故①②物态变化相同。
故选A。
2.B
解析:B
测量温度时温度计液泡应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液泡不能触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除过体温计,温度计读数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手不能触碰液泡,故B正确。
故选B。
3.C
解析:C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要用甲液体来加热使乙液体沸腾,条件是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B
【分析】
由图可知,环境温度为25C,冰水混合物的初始温度为0C,刚放入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放热,体积缩小,温度将下降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熔化结束后,水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故选B。
5.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B
【分析】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
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D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D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8.C
解析:C
①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 1=
12×0.5s=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 1=v 波t 1=340m/s×0.25s=85m
故①正确;
②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 2=
12×0.4s=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 2=v 波t 2=340m/s×0.2s=68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 1-s 2=85m-68m=17m
③④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m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则17m 共用时间为
t ′=Δt -t 1+t 2=0.9s-0.25s+0.2s=0.85s
汽车的车速为
v 车=
17m 0.85s
s t '='=20m/s 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
9.C
解析:C
【详解】
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
23
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
2=1
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
224==313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10.C
解析:C
【详解】
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 错误;
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 正确;
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11.A
解析:A
【详解】
由警示牌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70km /h v =,通过的路程14km s =,由s v t
=
得,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14km 0.2h 12min 70km /h
s t v =
=== 故选A 。
12.B
解析:B
【详解】
A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以更快的速度向东行驶,故A 错误,B 正确;
C .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东行驶,故C 错误;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快,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3.1mm150热胀冷缩365℃
解析:1mm 1.50 热胀冷缩 36.5℃
(1)[1]图甲中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起始端值为1.00cm,末端刻度为2.50cm,因此该圆的直径是
D=2.50cm-1.00cm=1.50cm
(2)[3]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6.5℃。
14.1℃3215℃—25℃
解析:1℃3215℃—25℃
[1][2][3]由图可知每10℃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读数为32℃,表盘标定的舒适范围是绿色区域部分,为15℃—25℃。
15.黑A
解析:黑A
[1]由图甲中的(1)、(2)可知,20℃时黑白金属长度相等,120℃时黑色金属明显比白色金属长,所以黑色所代表的金属片的热胀冷缩更显著一些。
[2]由于黑色金属热胀冷缩显著,在气温为200℃时,右边黑色金属膨胀程度比左边白色金属严重,双金属会向白色一侧弯曲,所以指针会在中央刻度线的A侧。
16.1加强延长
解析:1加强延长
[1]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
[2][3]如果距离太小,两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回声与原声叠加,使原声加强或者延长,人耳就无法区别它们。
17.响度音调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ac 解析:响度音调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ac (1)[1]拨动钢尺,钢尺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2]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变慢,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000 Hz;
(2)[4]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由a、c两图可知,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18.振动响度
解析:振动响度
[1][2]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19.变速01【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A到E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间的距离为8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8s则小
解析:变速0.1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A 到E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 间的距离为8.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 =0.8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8.00m 10cm/s 0.1m/s 0.8s
s v t ==== 20.不变【详解】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AC 段的路程为4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01s=02s 由知道AC 段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2由图知道AB
段大于BC 段而小球通过AB 段和BC 段的时间相等说
解析:不变
【详解】
[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 ,AC 段的路程为4.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2×0.1s=0.2s 由s v t
=知道AC 段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20cm/s 04.00m s
c .2s v t = [2]由图知道,AB 段大于BC 段,而小球通过AB 段和BC 段的时间相等,说明小球在AB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即小球向右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
21.蒸腾 太阳辐射
【解析】
试题分析: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植物的蒸腾.(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考点:水循环
22.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 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分析】
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结合沸腾条件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解答.
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 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23.(1)40m ;(2)680m ;(3)360m
解:(1)由=s v t
得,2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120m/s?2s=40m s v t ==
(2)2s 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2340m/s?2s=680m v t s ==声
(3)设按喇叭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有
122s s s =+
所以
1240m+680m =360m 22
s s s +== 答:(1)2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40m ;(2)2s 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是680m ;(3)鸣笛时汽车与高山的距离是360m 。
24.480m
【分析】
(1)驾驶员鸣笛后,声音传到前方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3s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驾驶员鸣笛时汽车与前方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驾驶员鸣笛时汽车与前方高山的距离;(2)驾驶员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高山的距离等于驾驶员鸣笛时汽车到前方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1)汽车的速度v 1=72km/h =72×13.6
m/s =20m/s ,由v =s t 得,在t =3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 1=v 1t =20m/s×3s =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s 2=v 2t =340m/s×3s =1020m ,
设驾驶员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 =s 2+s 1,所以s =
1020+602
m m =540m ; (2)此时驾驶员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 -s 1=540m -60m =480m . 答:此时驾驶员距离前方高山的距离480m 远.
25.(1) 1.44×108;(2)1.6×106
【详解】 (1)由题意知,8min 480s =,8310m/s v =⨯光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8182310m/s 480s 1.4410m 14410km .s v t ==⨯⨯⨯⨯==光
(2)由8144.10km s =⨯,900km/h v =光,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
861.h 4410km =9600km 10/h
1.s t v ⨯⨯==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
108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 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1.6×106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
26.(1)0.7s ;(2)3.96m/s ;(3)10m/s
【详解】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72km/h=20m/s,行驶路程为s反应=14m,由
v=s
t
可得t=
s
v
,所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反应=
s
v
反应=
14m
20m/s
=0.7s
(2)制动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s制动=30m-14m=16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
16m
2.3s
s
t
=
'
制动=3.96m/s
(3)紧急停车全过程通过的总距离s=30m,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所以
t=t反应+t制动=0.7s+2.3s=3s
因此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30m
3s
s
t
==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96m/s;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