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勘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我国行业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

3.高速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4.一级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5.二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
6.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20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15 。

7.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15;四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一般为 10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8.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9.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__三要素组成
10.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____等因素有关。

11.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同向__曲线,而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称为___反向__曲线。

12.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 6V或6倍设计车速_
13.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2V或2倍设计车速_
1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一般最小半径____,__极限最小半径_____和_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___三种
15.当圆曲线半径___小于或等于250m ____时要进行加宽。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当设计速度小于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1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_3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和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_2___类加宽值。

16.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_S形_____、___卵形____、____凸形___、__复合形___和C型等六种形式。

17.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燃料_____消耗和____轮胎___磨损。

18.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1.2M _,物高_0.1M_。

19.《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__回旋线______,其方程表达式为__R·L=A2_____。

20.行车视距分为_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_、三种。

21.《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___3s____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22.停车视距应包括__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_三部分距离。

23.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7度_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既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短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24.《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____四级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25.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视距曲线法;另一是_横净距法_。

2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_;另一条是_设计线。

2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直坡段和_曲线段组成的。

28.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纵坡高度_和_水平投影长_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滚动____阻力、____空气___阻力、___坡度____阻力___惯性___ 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30.惯性阻力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__直线行驶______惯性阻力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减、加速度所产生的____转动___惯性阻力。

31.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要克服的__重力______在路面纵坡方向上的分力,计算公式为___ Ri=G*sin a ____。

32.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
性阻力的能力。

33.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9s 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3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行车视距_和_缓和冲击__来确定
3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视距_和_径向离心力冲击__来确定
36.当路面为海平面处(f=0.02),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0.083)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

37.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巳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值。

38.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拐点。

39.《标准》规定:各级公路当纵坡的设计坡长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在不大于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大于3% ,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40.各级公路均应采用不小于 0.3%的合成纵坡。

41.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非路用建筑物,开挖渠道,埋设管道、电缆、电杆等。

42.若平均运距小于或等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

43.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4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左缘带)组成。

45.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46. 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低线位)
4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48.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垭口选择,确定过岭高程选择和拟定垭口两侧路线展线。

49.公路定线有(纸上)定线、(实测)定线和(航测)定线。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 )。

A.专供汽车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年平均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型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B )。

B.5000 —15000辆以下;
5、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6、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7、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A ——。

A 路线越短
8、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 C )地形图上确定公路中线。

C 1:500~1:2000
9.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B )。

此处有疑问
B .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10.某断链桩(K2+100)旧=(K2+150)新,则路线( B )。

B.短链50米
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 /h 时,f 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
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B )。

A .1417m ;
B .280m ;
C .380m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 A ) 与旋转轴间的相对纵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
1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iy=7%,f= 0.15,b /2h =0.8,则( B )。

A.倾覆先于滑移; B .滑移先于倾覆; C .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
14.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应为( A )。

A.u=0;
B.u>0;
C.u<0
15.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u 为( B )。

A.u=0;
B.u>0;
C.u<0
1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
1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 B )视距的要求。

A .超车;
B .停车;
C .二倍的停车 ,
18.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
19.一定等级的公路,其R min 决定于(C )。

A ·μmax 和V ;
B .i max 和V ;
C .μmax 和i max
2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
A .3;
B .2;
C .5;
D .非定值
2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巳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2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与圆曲线与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A .1:1:1
23.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 ,转角︒=50α,缓和曲线m l S 50=,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
( B )。

A.10m
B.100m
C.250m
D.300m
24.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D.回旋曲线
25.《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26.超高缓和段的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D )。

A.1/100; B.1/150; C.1/200; D.1/330
l=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2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
s
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C)。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28.某平曲线HZ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与195m,则JD桩号为(B)。

A.K2+400
B.K2+405
C.K2+395
D.K2+500
29.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A )行程。

A.3s; B.5s; C.6s; D.9s
30.装载符合要求的汽车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超速行驶时,可能产生滑移或倾覆,一般情况下是( A )。

A.滑移发生在倾覆之前; B.倾覆发生在滑移之前; 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31.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是( c )。

A.A/3≤R≤A; B.R≤A≤3R; C。

R/9<Lh≤R; D.Lh/9≤R≤Lh
32.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 D )。

A.1.5%; B.2%; C.3%; D.路拱横坡度
33.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B.0.5%
34.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 B )
A。

4%; B.6%; C.8%; D.10%
35.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A A )。

A.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
3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
C.行程时间和视距; 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
3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 B.切曲差; C.曲线长
38.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D
驶。

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
39.汽车匀速运动,则( A)
A、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B、动力因数大于道路阻力系数
C、动力因数小于道路阻力系数
40.道路阻力包括( A)。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
41.在某一排档时:当道路阻力系数Ψ=D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C )。

A.加速; B.等速; C.减速
42.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
43.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44.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C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5.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
46.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 C. 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
47.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负值。

A.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 C.坡度阻力
48.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与(B)为正值。

A.惯性阻力; B.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49.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上坡越需要(C )。

A.较高排档; B.较高车速; C.较大D值
5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A )。

A.爬坡车道; B.变速车道; C.错车道; D.辅道
51.《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

A.二次抛物线; B.三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D.双纽线
52.动力因数是用来( A )。

A.评价汽车的动力性能; B.克服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
C.评价燃料消耗经济性; D,确定汽车爬坡采用哪一排档
53.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D)。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54.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A )。

A.20m; B.10m; C.50m
55.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0m者(C )。

A.不计; B.按l0m计; C.不足5m不计,满5m按l0m计
56.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 B )设置一处开口。

A.1km; B.2km; C.3km; D,4km
57.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A)。

A.2条左侧路缘带
B.2条右侧路缘带
C.1条左侧分车带
D.1条右侧分车带
58.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59.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60.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平面与纵面; B.纵坡; C.地质土质
61.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C )。

·
A.50m; B.100m; C.200m
62.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开的宽度应为(C )。

A。

5cm; B.2cm; C.2.5cm; D.4cm
63.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

A.自由型路线; B.均坡线; C.导向线
64.展线是为了( A),将路线延展,以减小坡度的处理方法。

A.克服高差
B.绕避地物障碍
C.放坡
D.跨河
65.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43.36m,一处短链57.9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 )。

A.26029.16m; B.27.380m; C.26000m
三、问答题
1.了解我国公路现状和发展规划
答:公路现状:当前公路运输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数量少。

目前通车里程按国土面积而言,密度仍然很低只为0.19km/ ,仅为美国的1/7,日本的1//25印度的1/5,通达深度不够
(2)质量差。

在通车的里程中,2007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53.544万km,占公路总里程的70.7%。

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8.04万公里,占总里程的10.6%比上年末提高0.4%。

按公路技术等级分组,个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5.39万km,一级公路5.01万km,二级公路27.64万km,三级公路36.39km,
四级公路179.10万km,等外公路104.83万km。

全国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公路里程177.65万km,占总里程的49.6%,比上年末提高5.5%。

按公路路面等级分组,各等级路面里程分别为:有铺装路面125.03万km,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40.16万km,水泥混凝土路面84.88万km,简易铺装路面52.62万km,未铺装路面180.72万km。

公路桥梁大部分宽度不够,承载力低。

还有几百个渡口无桥,通行能力很低。

由于质量差,行车速度达不到设计速度及经济时速的要求,因而浪费大量运力及燃亮,造成的交通事故也相当严重。

同时管理不善,造成汽车利用率不高,道路更加拥挤
发展规划:
——“十·五”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成了3.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0%以上——到2007年本届政府任期内,建成4.2万公里,占总里程的近一半;全面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公路
2.公路分哪几个等级?如何分级?城市道路如何分级?
答;公路分6个等级,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何谓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
答: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是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
4.何谓计算行车速度(设计速度)?《标准》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

5.平面线形的基本几何要素有哪些?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对直线段长度有何限制要求?
答;1.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V以km/h计)为宜。

2.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2V(V以km/h计)为宜。

3.相邻两个回头曲线之间应争取有较长的距离。

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时,分别不小于200m,150m,100m。

7.汽车的行驶轨迹具有什么特点?
答:三个特征1轨迹曲线是连续的;2轨迹曲线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曲率的变化时连续的
8.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与汽车横向稳定性有关,而最大半径与驾驶员的视觉判断有关。

9.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10.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②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③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
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11.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

如果离心力过大,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工程中为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把路面做成内侧低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就是超高
1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曲线之间的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增加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又美化了线性
13.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有哪些?
14.简述缓和曲线的性质及其数学表达式(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答:缓和曲线应能很好地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

极坐标方程表达式:2A l
r =⨯ l r A ⨯=
直角坐标方程表达式: 3522243733404066336336l l r C l l l l r C r C x l x l y y =-
=-=-=-
或或
15.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缓和曲线的参数如何取定? 因素:1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a s 2保证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
3行车道外侧因超高产生的附加坡度不过大 4满足视觉要求
缓和曲线参数的确定:(取自幻灯片)
l s 太短,β<3°时,则缓和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

l s 过长,β>29°时,圆曲线与缓和曲线不能很好协调。

R Ls ⋅=πβ900 → 6479
.280βR L s = 而 6479.280
βR R Ls A =⋅=
将β=︒3和β=︒29代入上式得:
R A R 3≤≤ (3-10)
设计中,一般当R 接近于100m 时,取A 等于R ;当R 小于100m 时,取A 等于或大于R 。

反之,当R 较大或接近3000m 时,取A 等于R/3,若R 大于3000m ,则取A 小于R/3。

16.哪些情况可不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省略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s
①R ≥RP ②四级公路
Rp: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见表2-5
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F
① R 小≥RP
② R 临<R<RP 且满足A 、B 、C 条件之一
A :P 大-P 小≤0.10m 。

B :V ≥80km/h ,R 大/R 小<1.5
C :V< 80km/h ,R 大/R 小<2
P 大、P 小:分别为大圆和小圆内移值。

R 临:小圆临界曲线半径,见表2-10
③四级公路(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向衔接)
17.什么是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需要能及时看到前方相当一段距离,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交通安全,我们把这一行车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8.《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有何规定?
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视距均满足会车视距,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二级公路宜在3至4min 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

19.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
答:基本形,S 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 形
20.何谓坡长?何谓竖曲线?
答:直坡段的水平投影长;在道路纵断面上,为便于行车安全舒适,对于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在转折处需要设置一段曲线进行缓和,我们把这段曲线叫做竖曲线
21.汽车的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
答:Pt=k r k M =0.377r
e k V n M
22.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23.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
答:牵引平衡;牵引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
24.何为汽车的动力因数?请写出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答: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表明了爬坡及加、头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称为动力因素以,以D 表示。

D=G Rw
t -P =f+i+g δ
a;
t P =3600Nk/V,Rw=3600Nw/V;D=3600GV
Nw N GV Nw m
e -=-η3600Nk
25.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26.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
27.最大纵坡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
①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②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
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

28.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
1,若平均纵坡度较大,汽车上坡用低档时间较长,易引起汽车马达“开锅”。

2,下坡时候,汽车较长时间加速,为保证安全必须频繁制动,这样会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掉制动片从而造成车祸,3,为使行车便利安全,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以及缓和坡段的规定。

29.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
在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如果合成坡度过大,将会向着合成坡度的方向倾斜或滑移,因此将合成坡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30.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
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
31.《标准》为什么要对最大坡长加以限制?
答:道路纵坡的大小和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特别是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的安全行驶非常不利。

主要表现在:爬坡行驶的速度明显下降,以至采用较低的档位克服坡度阻力而容易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导致制动器发热而失效。

因此《标准》规定要对最坡长加以限制。

32.竖曲线设计时,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影响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主要因素:汽车行驶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视距要求。

凸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行车视距。

即凸形曲线主要是以满足行车视距来进行控制,也就是凸形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凹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汽车行驶中径向离心力冲击的作用。

3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哪些组合?
⑴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不得设在或接近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⑵长平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竖曲线;长曲线内也不得设置短的平曲线;
⑶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⑷应避免短的平曲线与短的凸型竖曲线;
⑸应避免驾驶者能在行驶视野内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竖曲线;
⑹应避免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的组合;
⑺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⑻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回旋曲线相互重叠。

34.简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
(1)做好准备工作;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
(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