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大雨和小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能够认识到力度“强”、“弱”的产生源自用
力的不同。

2、学生通过听赏,能够感受力度在乐曲中不同的运用所产生的旋律美。

3、通过学唱,学生能准确地唱好“强”、“弱”之处,并用清晰、自然
的声音演唱歌曲。

4、通过编创前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自如地运用力度记号,
以此来丰富、装饰歌曲。

重点学生能准确地唱好“强”、“弱”之处,并用清晰、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自如地运用力度记号,以此来丰富、装饰歌曲。

教学内容:
1、动:寻找力度产生的原因。

2、听:欣赏〈〈卡门序曲〉〉。

3、唱:大雨和小雨。

4、创编:为歌曲伴奏。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在导入部分用游戏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认识到力度产生的根源。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以听为主,让学生欣赏《卡门序曲》,并即兴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的“强”与“弱”,在听觉、动作上进一步加深对力度变化的掌握。

在以“模唱”为主的“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差异互动,让学生既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在小组即兴表演中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是让学生自由律动,自主创新的一块。

利用“学科的综合性”,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自然知识,通过想象,创作出前奏。

学生在此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使他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学唱——创编这三个环节,体会、表现出音乐中的“强”与“弱”。

教学流程:第一块以“听动”引“趣”;第二块以“学唱”激“趣”:第三块以“创编”逗“趣”。

一、游戏——听辩——表演。

1、“游戏”导入:听老师打一节奏谱,按要求模仿。

学生活动:第一遍:大声地读出来。

第二遍:小声地读出来。


三遍:轻轻地敲
出来。

第四遍:很响地敲出来。

教师引导:你们是怎么来控制声音的大、小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用力的不同。

教师小结:在音乐上称为“强”与“弱”。

2、“欣赏”深入:欣赏《卡门序曲》。

要求:学生在听到“强”与“弱”时,用不同
的动作即兴表演出来。

二、听辩——学唱——表演。

1、听一听,歌曲中有没有“强、弱”。

2、带着要求欣赏两遍。

第一遍:重点听有“强、弱”的地方。

第二遍:跟着音乐唱一唱。

3、学习歌曲。

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跟琴模唱,辅助学习方式为师
生、生生合作唱,并可以接口唱、对唱、表演唱等活动形式巩固
歌曲的学习。

4、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想象下雨时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拓展
思维,设计进其他
一些景物。

学生活动:讨论——排练——表演。

三、讨论——创编——表演。

1、学生讨论:下雨前自然界还有一些什么景象和声响?用自己的
声音模仿出来,或用乐器来表现。

2、学生创编。

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学生表演。

乐曲前可以加进风声、雷声、闪电的声音。

四、在《风雨雷电交响曲》中结束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