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第5章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复习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完成)
(一)预习内容课本P78-86
(二)预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和实验验证,熟记酶的概念、来源、化学本质;
2、能设计实验探究酶的本质;(重点)
3、学会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重、难点)
(三)你学会了吗?
1、在“比较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叫无关变量?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照实验?
4、“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什么叫活化能?
6、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7、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
8、什么是酶?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其组成单位是什么?
9、酶发挥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10、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相比有什么特性?
1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的共性有哪些?
12、什么是酶的专一性?
1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都有哪些?如何影响?
14、低温能使酶失活吗?过酸、过碱、高温能使酶失活吗?
15、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多少?
16、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什么?
(蛋白酶)
二、落实与整合(课堂完成)
(一)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是。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生物)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生理功能具有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
(二)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2)证明某种酶是RNA:
(三)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共性:①可降低分子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易进行;②改变化学反应速度,本身不被消耗;③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酶的
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较温和:(1)
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会明显。

(2)
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

(四)与酶相关的曲线图形解读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的专一性(1)表示酶专一性的图解①A表示,B表示;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都有特定的结构。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特别关注: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都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不同的是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活性。

三、检测与反馈(课堂完成)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2、酶的水解产物是
(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核糖核苷酸
D、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3、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pH
D、抑制剂浓度
4、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
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5、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B )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B、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C、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7、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9、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10、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11、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

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

图乙表示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的相关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

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答案:(1)专一性(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3)竞争性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4)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