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本次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在写之前,要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情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亲爱的同学们,你已经知道了习作的题目,下一步要了解的就是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可是很重要呢,不然有可能会出现跑题的事情,后果很严重哦。
那么,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本次习作有四点要求:
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2.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3.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
4.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放学了,小军和小刚走在路上。
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眼看一场大雨就要到来了。
中队长小刚想起了班主任于老师还在学校批改作业,她没有带伞,因为早晨上学时,天气还是晴朗的。
于是小刚忙对小军说,“咱们赶快国家,拿把雨伞给于老师!”小军点点头。
话刚说完,一阵雷声滚过,接着豆粒大的雨点啪啪打了下来。
小军到了家,找出雨衣穿上。
这时,小刚也从家里出来了,他打着一把伞,手里还拿着一把伞,找了小军,两个人向学校走去。
乌云翻滚,天空昏暗,电闪雷鸣,大雨哗哗。
小刚、小军冒雨前进。
风,把小刚手中的雨伞刮得东倒西歪,大雨打湿了他的衣服。
风,时而掀起了小军的雨衣,时而又把雨水送进他的脖领,雨水顺着脊背流了下来。
路上,雨水横流。
小刚和小军,头顶暴风骤雨,脚踩泥泞小路,在艰难地行进着,行进着。
他俩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雨伞送到于老师手里……
他俩终于跑进了学校,又轻轻地推开办公室的门。
啊,于老师还在批改作业,她是那么专心,窗外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哗哗的大雨,她似乎都没觉察到。
他俩走进办公室的脚步声,尽管很轻很轻,她却觉察到了。
于老师转过身来,当她看到小刚和小军时,马上站起来,说:“雨这么大,你们……”话没有说完,她全明白了,因
为她看到了自己的两个学生浑身湿透了,看到了小刚左手那高扬的雨伞,看到了自己两个学生焦急而关切的目光。
“快,快过来!”于老师来不及接过雨伞,赶忙拿起干毛巾,给小刚、小军擦头上的雨水。
于老师眼圈红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老师,给您!”小刚把雨伞递给了老师。
于老师接过雨伞。
啊,这小小的雨伞,可真重啊,可真重!“谢谢!”于老师哽咽着,声音很低,可小刚和小军听起来,竟是那么清晰,那么响亮。
小刚和小军,默默地站在老师面前。
“于老师,再见!”小刚拉着小军,转身出门。
两个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大雨之中。
老师追到了门口,望着那哗哗的大雨……
隆隆隆……远处传来了雷声。
这雷声从小军和小刚的心头滚过,从于老师的心头滚过……
点评:
本文的小作者采用了雨景开头的方法,然后具体叙述了雨中的一件具体事例,细致地描述了两位同学给老师送雨伞的经过,最后以雨景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妙不可言。
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
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干一件有意义的事。
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擦洗得一尘不染。
煮饭吧?妈妈早就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
哦,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你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打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你剪指甲。
先来洗手。
”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
我开始洗起来。
一摸妈妈的手,我觉得好像老松树皮似的,串串疙疙瘩瘩的。
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你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
”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一样。
现在做事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能让我读上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
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
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
我连忙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
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我不疼。
不用怕,慢慢来。
”于是,我又鼓
起勇气继续剪。
这回我更仔细,看清楚了才用力。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
忽然,妈妈笑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点评:
本文写的是给妈妈剪指甲,看似一件小事,却使“我”深受教育。
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的手是辛苦的见证——“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为了能让“我”读上好学校,“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
怀着不辜负妈妈希望的决心、带着对妈妈的爱意,小作者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剪起了指甲……文章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和细节描写真实。
生动、具体、感人。
可见,小作者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懂事、上进的好孩子。
“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了沸腾的校园。
同学们马上回到教室,等待老师来上课。
今天正好考语文。
屋外刮着风,坐在教室里不免有点寒意。
同学们都穿得厚厚的,唯独我只穿一件单衣。
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问我:“你怎么只穿一件单衣呢?”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开始考试了,同学们都埋头仔细答卷。
这时,我抬起头,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又穿好外衣。
她拿着毛线衣走到我跟前,亲切地对我说:“你这样不行,穿一件衣服太冷了,怎么能坚持考试呢?来,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
”说完,她把毛线衣就往我身上披。
我说:“不,我不冷。
您给我穿了,您可受不了。
”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还说:“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
”啊,多么亲切的话语。
我穿着黄老师的毛线衣,感到格外温暖,但也不时地埋怨自己。
早上,我为什么起晚了呢?我真恨自己,匆匆忙忙地忘了穿毛衣……
下课了,在楼道里一阵寒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
黄老师只穿两件单衣,怎么受得了呢?我急忙来到办公室,脱下毛线衣让她穿上,可黄老师一把拉住我,严肃地说:“快穿上,回家路上冻病了怎么办?”说完,又给我穿上,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看着黄老师慈母般的笑容,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袭来,我却感到温暖如春。
一件普通的毛线衣,饱含着多少爱抚啊!
点评:
读着这篇文章,觉得十分感人。
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却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情。
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得自然、流畅、朴实。
如“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
免得感冒了。
”
“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
”具体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文中用词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这里的“仅能”、“黄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
”这里的“硬是”,都生动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
文章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说明了毛线衣暖,老师的爱更暖。
“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了沸腾的校园。
同学们马上回到教室,等待老师来上课。
今天正好考语文。
屋外刮着风,坐在教室里不免有点寒意。
同学们都穿得厚厚的,唯独我只穿一件单衣。
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问我:“你怎么只穿一件单衣呢?”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开始考试了,同学们都埋头仔细答卷。
这时,我抬起头,猛然
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又穿好外衣。
她拿着毛线衣走到我跟前,亲切地对我说:“你这样不行,穿一件衣服太冷了,怎么能坚持考试呢?来,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
”说完,她把毛线衣就往我身上披。
我说:“不,我不冷。
您给我穿了,您可受不了。
”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还说:“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
”啊,多么亲切的话语。
我穿着黄老师的毛线衣,感到格外温暖,但也不时地埋怨自己。
早上,我为什么起晚了呢?我真恨自己,匆匆忙忙地忘了穿毛衣……
下课了,在楼道里一阵寒风吹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原文地址/showtopic.aspx?topicid=37477打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
黄老师只穿两件单衣,怎么受得了呢?我急忙来到办公室,脱下毛线衣让她穿上,可黄老师一把拉住我,严肃地说:“快穿上,回家路上冻病了怎么办?”说完,又给我穿上,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看着黄老师慈母般的笑容,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袭来,我却感到温暖如春。
一件普通的毛线衣,饱含着多少爱抚啊!
点评:
读着这篇文章,觉得十分感人。
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却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情。
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得自然、流畅、朴实。
如“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
免得感冒了。
”“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
”具体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文中用词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这里的“仅能”、“黄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
”这里的“硬是”,都生动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
文章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说明了毛线衣暖,老师的爱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