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课件与妻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民族危机深重。
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辛亥 革命取得成功。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民主革命思想 广泛传播。
同时期其他革命烈士事迹简介
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等革命党人英勇就 义,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 无畏精神。
徐锡麟安庆起义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发动安庆起义,虽最终 失败但其英勇事迹永载史 册。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林觉民 的生平。
正文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作者与妻子的 往事,展现二人深厚的感情基础。
结尾
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抒发 家国情怀。
关键语句解读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爱之情,同时彰显其为国家、民族大义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素对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问题三
如何理解《与妻书》中所体现的 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些情感
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心得一
通过阅读《与妻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在面临生死抉择 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
心得二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林觉民优美的文笔和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 比喻,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得文章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深情厚意的丈夫
除了革命者的身份,林觉民在信中更 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他通过细腻 的文字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关爱, 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
妻子陈意映形象描绘
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
陈意映在信中被描绘为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温柔体 贴,善解人意,对丈夫的事业和理想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
坚强独立的女性意识
尽管陈意映在信中表现出对丈夫的深深依恋,但她也展现出 坚强独立的一面。她能够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好子 女和公婆,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他人物形象简要分析
父亲形象
林觉民在信中提到了自己的父亲,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看出父亲对他的深远影 响。父亲是一个严谨治学、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对林觉民产生了潜移默化 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爱国表达
03
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爱国主题文章、图片和
视频,体现了当代青年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与妻书》中,林觉民对妻子的 感情是如何表达的?他用了哪些
写作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问题二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提到了哪 些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这些元
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 下册课件与妻书
汇报人:XX 20XX-01-25
目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介绍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 不安,民族危机深重 。
秋瑾绍兴起义
秋瑾在浙江绍兴组织起义 ,被捕后坚贞不屈,壮烈 牺牲,成为中国女革命家 的代表。
现代社会中类似情感表达方式探讨
影视作品中的革命情感表达
01
如电影《辛亥革命》等作品通过艺术手段再现革命历史,激发
观众爱国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02
如莫言、余华等作家的作品,通过描写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
的命运变迁,表达对家国的深情厚爱。
THANKS
感谢观看
培育家国情怀
树立正确爱情观和家庭观
通过书信中展现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和 对家庭的责任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追求真挚的 感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
书信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对于培育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 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05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介绍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心得三
通过阅读《与妻书》,我对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林觉民在文章中表达 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些情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学习《与妻书》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模仿林觉民的文笔和写作风格,练习写作 抒情散文或家书等文体,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家庭责任与担当
作者在书信中表达了对家 庭的深深眷恋和对妻子的 关爱,体现了家庭责任与 担当的重要性。
革命理想与奋斗
书信中融入了作者追求革 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为之 奋斗的豪情壮志,彰显了 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融合体现
1 2 3
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作者在书信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 关爱,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纯真和美好。
艺术特色
文章采用散文笔法,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感染力;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 排比、反复等增强表达效果;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林觉民形象塑造
英勇无畏的革命者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被塑造为一个 坚定的革命者形象,他深知自己即将 面临的危险,但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 革命,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民族大义的承载
书信中不仅关注个人情感,更承载了作者对民族 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彰显了民族大 义的重要性。
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的统一
作者通过书信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紧密结合, 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对民族和 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社会价值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与妻书,可以引导学生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古典文学的 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儿女形象
信中还提到了林觉民和陈意映的子女,他们聪明可爱,是夫妻二人爱情的结晶。 通过对儿女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林觉民和陈意映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爱情、家庭与革命主题思想
01
02
03
忠贞不渝的爱情
通过作者与妻子的书信往 来,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感 情基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天下人的关爱。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
再次强调作者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决心,同时希望妻子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
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
全文以真挚、深沉的情感贯穿始终,通过叙述与妻子的往事、抒发对妻子的思 念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期望,展现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精 神境界。
应用二
将《与妻书》中的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 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用三
借鉴《与妻书》中的家庭观念和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 ,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 人。
林觉民所处的福建地 区,是革命思想传播 的重要区域。
民主革命思想逐渐兴 起,革命党人积极寻 求救国之路。
林觉民生平事迹
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 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 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 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 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 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之一。
《与妻书》创作背景
01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 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 ,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02
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 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 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 年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 江楼同宿。
03
他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 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 、弱质娇妻,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 ,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 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 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 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 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