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昌采茶戏的方言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南 昌采茶戏的语言特 色
源 自载歌载舞 的采茶戏 ,内容从初期 的表现 “ 茶事”发 (三 )衬 词 的 广泛 运 用 展 到 现今 劳 动 人 民 日常 生 活琐 事 。 既然 是 劳 动 人 民 自 己的 戏 衬 词 在 南 昌采 茶 戏 唱 腔 中 的运 用 不 但 可 以 突 出 戏 曲 的 曲 ,演 唱起 来 自然 要 有 当地 的 方 言 。不 论 川 剧 、晋 剧 还 是 南 地 方 特 色 ,还 可 以渲 染 气 氛 ,加 强 唱 腔语 气 ,增 强 音 乐 的 表 昌采 茶 戏 ,这 些 地 方 戏 都 采 用 本 地 方 言 来 演 绎 。 语 言 是 区 现 力 ,使 曲牌 显得 生 动 活 跃 。因 此 ,所 有 的 唱腔 都 离 不 开 衬 分各 民族 地 区 的标 准 之 一 。 民间 戏 曲艺 术 和本 土 文 化 密 不 可 词。 这些衬词在曲中或作垫字 , 或作为落尾字。 如《 扳笋 》 中: 分 ,它们 相互 影 响 ,相 互 依 存 。采 茶 戏 起源 于 乡村 田 间 ,它 奴家本 ( 哪 )姓 陶 ( 啊 呀是 依 嗬 呀 ) 与 农 民 、农 村 保 持 广 泛 而 密 切 的 联 系 ,声 腔 都是 以采 茶 调 为 天天 ( 那 个 )打猪 草 ( 呵咳 ) 主 ,彼 此 以各 自的基 础 方 言 区分 。因 此 ,南 昌采 茶 戏 在 多 年 昨天去 ( 啊 )晚 了 ( 啊呀 ) 的 改 革 发 展 中 ,其 念 白和 唱 词 都 大 量 的 吸 收 南 昌方 言 ,运 用 《 扳 笋 》 中这 些衬 词 的运 用 ,更 能 凸 显 音乐 的 民族 风 格 当地 的 民间 俗 语 和 民谣 来 展 现 地 方 特 色 。 和地 方 特 色 。 衬 词 “ 哪” 、 “ 啊呀是依嗬呀” 、 “ 那个 ”、 ( 一 )南 昌词 汇 方 言 的应 用 “ 呵 咳” 、 “ 啊 呀 ” 和歌 词 联 系 在 一 起 ,互 为补 充 ,使 唱 词 方 言 是 构 成 地 方 戏 曲 区别 于 其 它 戏 剧 艺 术 的关 键 所 在 。 变得 流 畅 ,也 能 使 戏 曲 更 为形 象 生 动 和 富 有 想 象 力 。 南 昌采 茶 戏 中处 处 含有 南 昌方 言 的踪 迹 ,插 科 打 诨 ,笑料 百 三 、结 语 出 ,本 地 人 看 得 喜 不 自胜 ,外 地 人 一 头 雾 水 。 但 并不 是说 南 南 昌采茶戏经过数百年 的发展 ,从农村走向城市 ,形成 昌采 茶 戏 是 用 当地 的 口语 完 全 一 致 。在 南 昌采 茶 戏 中 的很 多 了具有南 昌本土风格 ,备受群众 的喜爱地方戏曲 ,展示着南 对 白 和唱 词 实 际 上 都是 书 面语 ,但 十 分 别 致 地 荟 萃 了 南 昌 当 地 的方 言 词 汇 。这 样 才 使 得 南 昌采 茶 戏 带 有 当 地 浓郁 的 乡土 昌方 言 的特 色 和 魅 力 。 气息 。俗称南 昌四大记的 : 《 鸣冤记 》 《 辜家记 》《 花轿记 》 和 《 南瓜记 》,念 白和唱词都大量使用 了南昌当地的方言词 参考 文献 : 汇 。如 : 【 1 ] 冯光 钰 . 采 茶 戏 音 乐 的 生发 、传 播 与 变 异 Ⅲ. 天 津音 例 1 :公 差 : “ 先 生 呐 ,渠 为 人 心 直 口快 ,你 宰 相 肚 里 乐学 院 学报 ( 天籁 ) ,2 0 0 2 . 好 撑 船 ,哇 错 了就 不要 见 怪 ” 。— — 《 南瓜记 》 【 2 ] 高丽 华 . 南 昌 采 茶 戏 初 探 Ⅲ. 江 西 金 融 职 工 大 学 学 例2 : “ 我 家老 妈 俚 去 赔 礼 ”— — 《 鸣冤 记 》 报 , 2 0 0 7 ( 2 ) . 例3 : 我大女二女都来了 , 穿 的 客 客气 气 。 —— 《 辜 家记 》 【 3 】 龚国光 . 江西戏 曲文化 史 【 M】 . 南 昌 :江 西人 民 出版 以上 几 句 念 白中 出现 的 “ 哇 ”、 “ 俚”和 “ 客客 气 气 ” 社 . 2 0 0 3 . 都是南昌方言。 “ 哇” 在 南 昌话 中 是 “ 说 ” 的意 思 ,这 里 的 【 4 】 邵百呜 . 南 昌方 言 【 M】 . 南 昌 :江 西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9
(二 )南 昌方 言 形容 词 的 应 用
佳节时表演的 “ 采 茶 灯 戏 ”,这 就 是 “ 采 茶 戏 ”的 早 期 雏 形 。 经 过 数 百 年 的发 展 ,南 昌采 茶 戏 经 过 灯 戏 、三角 班 和 半 班 阶 段 ,到 1 9 5 2年 更 名 为 采 茶 戏 ,并 于 2 0 0 6年 成 为 国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在 吸 收京 剧 等 大 剧 种 的戏 曲特 色 ,并 结 合 南 昌 方 言 的本 土 特 色 ,创 造 出独 具 南 昌风 格 的戏 曲艺 术 。作 为 一 支独 特 的 民俗 艺 术 产 品 ,折 射 出南 昌本 土 群 众 的 语 言 特 色 和 地方精粹 。
俚”在南昌方 言中更是普遍 ,一般放 于名词后表示 “ 子” 中国的地方舞台戏剧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有江浙一带 而 “ 的意 思 。比 如 “ 鸽 子 ”用 “ 鸽 俚 ”表示 , “ 桌 子 ”用 “ 桌 俚 ” 的越 剧 、安 徽 的 黄 梅 戏 、四川 的川 I 剧 、 山西 的 晋 剧 等地 方 剧 客 客 气 气 ”在 南 昌方 言 中则 是表 示 “ 漂 亮 ” 的意 思 。 种 。南 昌采 茶 戏 是 作 为 江 西采 茶戏 的一 个 分 支 ,在 南 昌家 喻 表 示 。 “ 而 这些 戏 曲 中 “ 哇” 字 、 “ 俚 ”字 和 “ 客 客 气 气 ” 的使 用 更 户 晓 ,深 受 南 昌人 的 喜 爱 。 能 强化 人 物 的乡 土 特 色 ,增进 演员 与观 众 的距 离 。 南 昌采 茶 戏 最 早 起 源 于 “ 采 茶 灯 戏 ” ,至 今 已经 有 数 百
的使用 ,才让南 昌采茶 戏在本土经久不衰。 【 关键 字 】采茶 戏;南昌方言 ;地方戏 曲 中图分类号 : J 8 2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2 0 — 0 0 5 8 — 0 1


采茶戏的来源

“ 哇错 了就 不 思 。
黄水玲 :浅谈南 昌采茶戏的方言特色
浅谈 南 昌采茶 戏的方言特色
黄 水 玲
( 南 昌县 采茶剧 团 江西 南昌 3 3 0 2 0 0 )
【 摘 要】 南昌呆茶戏作为地方戏 曲的代 表之一 , 扎根于民间,深受南昌人 民的喜爱。本文根据采茶戏 的方言 特色进行分析 ,分别 从方言的词汇 的应用 ,形容 词的使 用,和衬词的运用进行分析。得 出正式由于这 些方言特色
芒 。南昌方言中形容词 的使用颇具特色 ,不管是形容颜色 、 物 理 特 征 还 是 味 道都 喜 欢 在 词 前 加 上 一 个加 强语 气 的词 ,使 得描述形象生动。如 : 例4 :我 啷样 墨黑 ,你 啷 样 雪 白?— — 《 逃水慌 》
南 昌方 言 中 “ 墨 黑 ”和 “ 雪 白 ”的意 思 和 普 通 话 中 “ 黑” 和 “ 白 ”意 思 一 致 。但 就 是 “ 墨 ”字 和 “ 雪 ” 字 的应 用 ,使 得 这 戏 曲具 有 浓 郁 的 乡 音 乡韵 。类 似 的形 容 在 南 昌方 言 中并 不 罕 见如 : “ 壳硬 — — 硬 … ‘ 宣 红— — 红 … ‘ 桔绿——绿… ‘ 鲜 甜— — 甜 ” “ 寡淡——淡” 。
年 的 历 史 。初 期 的 “ 采 茶 歌 ” 源 自劳动 人 民在 春 光 中采 摘 茶 随 着 时代 的发 展 ,南 昌采 茶 戏 受 大环 境 的影 响 ,语 言 越 叶 时 的 山歌 , 他 们 将 采 茶 时 的疲 劳 与艰 辛 , 用 歌 声 表 达 出来 , 来 越 书 面化 ,但 是 ,作 为 一 种 地 方语 言 的艺 术 ,戏 曲 里 面 体 并与民间的 “ 九龙 茶 灯 ” 和“ 十 二 月采 茶 调 ” 结合而成 。 而后 , 这种 “ 采 茶 歌 ” 与 民 间舞 蹈 相 结 合 ,就 发展 成 了人 们 在 新 春 现 诙 谐 幽 默 的 唱 词 和念 白 中 ,还 是 闪 烁着 南 昌方 言 俗 语 的 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