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珍教学反思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教材为“戏台”诱学生当“演员”
中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点尝试
王长珍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如何使学生变为乐知者主动参入教学活动呢?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我认为,从教材本身入手,在教法上挖掘合乎学生口味的方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也就是我们初中部倡导的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实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好方法。
那么,如何来挖掘这一教法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中,通过所任语文教材课型的编排、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了有限的几种教法,以激发学生要学、乐学的动机,形成自己粗浅的认识,以飨大家。
一、变文字为“美术鉴赏”
语文的内容是广泛的,有写人物的,有写风景的,还有说明性文章。
无论是写什么内容的文章,它的内容都离不开画面。
如八年级上册《说屏》、《生物入侵者》等文章,学生对这类说明文接触很少,光靠文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美术是感兴趣的,所以我就从画面入手,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具,先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欣赏、去评论,每个学生对这种形式都是兴趣盎然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则地去观察,要想收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新鲜感的基础上,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引导到教材中来,布置学生自学课文,针对中考要点设置一些题型,让学生带
着题型深入到教材里去。
(这些可安排班干去布置,分成几个小组去完成)诱学生当“演员”。
形式力求多种多样,例如:最佳情报员、精彩辩论、必答题、抢答题、复述课文、讨论理解等,答对加分,答错减分,这就无疑为教学活动注射了一支兴奋剂,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充满自信的心理,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因此,这种授课前的自学准备犹如为课文教学设置了一个“戏台”学生看到“戏台”后,那种好奇心和好胜心会促使学生跃跃欲试。
这就好比一碗水学生自己想去喝,效果是事半功倍;然而一碗水学生不想去喝,老师强行去灌,结果是事倍功半。
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变历史故事类文章为阅读课外读物
历史类的文章,尽管课文节选有一定的完整性,但从故事情节的间断性,人物语言的典型性和社会背景的独特性来看,都离读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困难。
九上就有一个单元是属于这方面的内容。
如《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范进中举》。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语言的特定含义,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
使学生对这类文章感兴趣,课前我就找相关的精彩片段让学生阅读,课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相关的内容阅读,其效果和引起的学生兴趣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又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还愁学生不自学吗?教师只需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演”好这类角色。
我在讲《杨修之死.》完全就是学生在演,老师当好导演便可轻松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
这比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其效果是完
全不一样的。
总之,这种从教材入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突破口,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巧妙安排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很是值得探讨和挖掘。
但因课文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各有千秋。
比如:古诗词类课文可采取赛古诗、说诗意、学诗人来布置“戏台”;古文可从背诵比赛、文言虚实词理解,翻译重点句子来布置“戏台”,总之要适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激发先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单元课型的安排中,抓住其教学目标要求,为达到先学后教之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单元教学活动中去而设置的一个“戏台”。
教师只要能吃透教材,把“戏台”布置得越丰富,越诱人,学生当“演员”的欲望就越强烈,那么,他们的“演技”就发挥得更好,完成了这一设置“戏台”的任务就如同为教学活动送来了一道起劲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