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

合集下载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

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从古代至今,陶罐和铁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这两种罐子各自有着特点和用途,下面就来一一比较。

六个陶罐,是我国南宋年间,出土于浙江绍兴境内的一处古墓,它们成对出现,有着相似的造型和结构,被认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一种有趣的证据。

这六个陶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且绘满繁复古雅的图案,颇具观赏价值。

它们发挥的主要作用,或许是用于储存了各种日常用品及食物,如酒、水、米、盐、醋、油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罐在储存食品及保护食品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防虫、防湿、防尘,不仅免受酿酒和调味品中的细菌和霉菌的侵袭,而且也更加耐用。

由此看来,陶罐在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陶罐,铁罐的历史悠久,近代工业生产出的铁罐则更为丰富种类,而于现代社会,铁罐迎来了新的发展。

铁罐产品多以金属容器为主,如紧固罐、保鲜罐、餐具、厨具、家居装饰等等;此外,钢铁也逐渐成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必需品。

现代军事也常常使用铁罐来运输其他更为重要的物品,如油料、重机等,这些都得益于铁罐的通用性和强度。

由于铁罐具有极高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在防震防俯冲和抗被压方面比先前的罐子表现也更为出色,因此成为了安全储存和运输危险物品的主流容器。

铁罐上表面的涂层,也可以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如环氧、聚酯、聚丙烯、硅橡胶等,使其更加耐磨耐冲击,防锈效果更高等。

对于使用者而言,陶罐和铁罐的区别还有一个比较显然的地方便是在造型方面。

陶罐多会有各类精美的绘画和雕刻,更加多变化,而铁罐则比较注重实用性和使用的场合。

从颜色上来看,陶罐通常会采用多种颜料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图案,铁罐则更加注重色彩的协调和实用性。

综合来说,陶罐和铁罐各有所长,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保存食品、储存物品还是作为日常餐具,陶罐永远充满了古朴和历史的气息,它的色彩、造型、图案吸引了众多收藏家和喜爱手工艺品的人;而铁罐则更多地表现了其实用性和功能的完美性,成为运输储存、建筑和家居装饰等领域的首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高傲谦让弱小古代
2.骄傲大桥捧着木棒虚心考虑懦弱需要尘土尖尖价格介绍
第二课时
1.是不是
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
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
5.骄傲谦虚
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
【内容简析】
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言之一,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行一场比赛决定谁的力量比较强,能让路过的旅人脱下斗篷。

北风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紧。

然而,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人因为闷热而不得不脱下斗篷。

【引发思考】
北风在自然界代表寒冷、令人发抖,在这则寓言里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
经常引起他人的反感;太阳则是一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力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

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

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

【故事寓意】
北风与太阳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课堂⼩结参考答案第⼀课时1.⾼傲谦让弱⼩古代2.骄傲⼤桥捧着⽊棒虚⼼考虑懦弱需要尘⼟尖尖价格介绍第⼆课时1.是不是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5.骄傲谦虚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内容简析】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之⼀,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场⽐赛决定谁的⼒量⽐较强,能让路过的旅⼈脱下⽃篷。

北风越是⽤⼒吹,旅⼈就把⾃⼰包得越紧。

然⽽,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因为闷热⽽不得不脱下⽃篷。

【引发思考】北风在⾃然界代表寒冷、令⼈发抖,在这则寓⾔⾥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经常引起他⼈的反感;太阳则是⼀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尽,却不能让旅⼈脱掉⼤⾐。

太阳稍露⾝⼿,旅⼈便情不⾃禁解⾐摘帽。

有些⼈总是企图⽤暴⼒征服⼈,⽽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远远⽐暴⼒⼤。

【故事寓意】北风与太阳这篇寓⾔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强迫更为有效,待⼈处事不是给⼈压⼒、给⼈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厉⾊或者使⽤暴⼒,是⽆法令⼈⼼服⼝服的,反⽽是要给⼈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欢喜、⼼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节课去年⾕⽼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点落实到位:⾸先,这篇课⽂的段落⽐较多,学⽣不容易整体把握课⽂内容。

所以,我就尝试让学⽣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个⾃然段,这样课⽂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也能⼀下⼦就找到。

在设计中,我⾃⼰⼼⾥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在两个不同的地⽅,⼜通过默读课⽂找出了相应的⾃然段。

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对全篇课⽂内容的把握。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 6《陶罐和铁罐》》在一个古老的王宫里,存放着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

它们被放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过着平静的日子。

铁罐自恃坚硬,总是瞧不起陶罐。

“你看看你,又脆弱又难看!”铁罐常常这样对陶罐说,“哪像我,坚固无比,谁也伤害不了我。

”陶罐总是很谦虚,它默默地忍受着铁罐的嘲笑,从不反驳。

“铁罐兄弟,我们各有各的用处,还是和睦相处吧。

”陶罐温和地说。

然而,铁罐根本听不进去,它依旧每天都在贬低陶罐。

“哼,你这没用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的!”时间一天天过去,王朝覆灭了,王宫也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无人问津。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群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废墟中努力地挖掘着,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终于,他们发现了陶罐。

“哇,这是一只多么精美的陶罐啊!”考古学家们惊叹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清理干净,带回了博物馆。

而铁罐呢?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侵蚀,它早已锈迹斑斑,不成样子了。

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脆弱得无法再保存下来,最终化为了一堆铁锈。

陶罐在博物馆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赏,它被放在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参观。

“这只陶罐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太了不起了!”人们纷纷称赞道。

陶罐想起了曾经和铁罐在一起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

它知道,铁罐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自大,最终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轻视他人。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铁罐这样自以为是的人。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相反,像陶罐那样谦虚、友善的人,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友谊和支持。

我们要以铁罐为戒,不要因为一时的优势而骄傲自满,要像陶罐一样,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件
这句反问句,看似强烈的语气却是平 和的劝告,写出了陶罐并不想和铁罐
吵架,表现了它的谦和与宽容。
“羞耻”“什么东西”“碰成碎片”这些尖酸刻薄的 话语充分暴露了铁罐的咄咄逼人、自以为是,它只看 到了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
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记方法: 在写对话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也就是对话内容要与人物的 职业、性格、地位、年龄、素养等相符。在本课中,铁罐 骄傲自大、蛮横无理,所以它说出的话应该符合它的性格, 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住嘴”等,这些话充分表现了铁罐的尖酸 刻薄与蛮横无理。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好长句子。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和 谁之间的故事?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捧起 古代 价值 傲慢 神气 住嘴 王朝 光洁 美观 动手 国王 看不起 相提并论
恼怒( lǎo nǎ√o ) √ 尘土(chéng chén)
懦弱( ruò nu√ò ) √ 捧起( pěng pěn )

骄 谦懦恼

同音易混字
恼 nǎo

字义:发怒,使发怒。 组词:(烦恼)(苦恼)(恼羞成怒)
字义:人和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组词:(大脑)(首脑)(呆头呆脑)
运用:他呆头呆脑的样子实在让人恼火。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类文阅读6.《陶罐和铁罐》(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类文阅读6.《陶罐和铁罐》(含答案)

类文阅读——6陶罐与铁罐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不能不劳而获B.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C.不能光看眼前D.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答案: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河蚌与珍珠清亮的河水里,一群小河蚌正在老河蚌的带领下欢快地“散步”。

忽然,老河蚌停了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应该去捡一粒沙子。

”小河蚌们按照老河蚌的要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去捡了沙子,埋进了身体里,就像种下了一粒种子,耐心地等待发芽、开花、结果。

可是,有一只贪玩的河蚌,没有把老河蚌的话当成一回事,在大家捡沙子的时候,它偷懒没有去捡,蒙混过了关。

岁月像河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小河蚌们长大了,它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蚌壳,惊喜的是,在蚌壳里面,竟然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灿烂辉煌)的珍珠。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讨论主题
引导学生围绕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展开讨论,思考其中蕴含的生活
智慧。
讨论问题
例如,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缺 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
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06 课后习题解答与 指导
针对性习题类型介绍
阅读理解题
0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词汇运用题
0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填空、选择等练习,巩固学
生的词汇知识。
语法解析题
03
通过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型进行结构分析和运用练习,帮助学生
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解题思路和方法分享
阅读理解题 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定位 到原文相关段落;最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得出正确答案。
本课的插画采用了水彩画风格, 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可爱,
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
插画内容
插画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情丰富,动作夸张,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描述技巧
在描述插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色 彩、线条、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 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关键场景再现及情感体会
《XX儿童文学精选》
收录了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的经典作品, 包括寓言、童话、小说等多种体裁, 有助于孩子们拓宽阅读视野。
《XX童话全集》
作者的其他经典童话作品合集,展现 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风 格。
02 课文内容详解
陶罐与铁罐形象描绘
陶罐
被描绘为谦虚、朴素、有内涵的形 象,通常呈现出圆润、光滑的外观, 有时还会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对,这是陶罐,一种容器,装水或装其他东西用的。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黄瑞云,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溪流集》等。

第一课时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谦虚骄傲陶罐懦弱táo jiāo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恼怒ɡuàn q iān xūn uòruònǎo代价dài jià识字方法加一加:马+乔=骄懦和恼都和心情有关系。

归类识字:组词识记:骄傲恼怒谦虚懦弱价值骄傲谦虚懦弱尘捧代价n uòjiàjiāoào q iān xūruòc hén pěnɡ dài6 陶罐和铁罐左右 结构谦骄懦傲捧弱上下 结构尘生字归类代价半包围结构虚单人旁的字傲 代 价6 陶罐和铁罐尘chén易写错这里没有钩小土为尘,小没有钩。

捧pěnɡ表示手部动作棒bànɡ扌木与木头相关识字游戏考古挖宝游戏骄弱傲尘谦擦代捧虚懦价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本课指陶罐的特点之一——不华丽。

她穿着一件浅色的上衣,显得非常朴素。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本课指铁罐瞧不起陶罐,觉得它不能和自己做比较。

这两个东西本质不同,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本课指陶罐觉得两个人应该和平相处。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恼怒:生气;发怒。

本课指当陶罐争辩说两人应该和平相处,铁罐生气了。

得知计划失败了,他十分恼怒。

结合课文和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课后第一题) 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认为自己很 ,瞧不起陶罐,常常 它。

6陶罐和铁罐的课堂笔记

6陶罐和铁罐的课堂笔记

6陶罐和铁罐的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懦(nuò):懦弱,胆小怕事。

例如“懦弱的人往往不敢尝试新事物。

”- 陶(táo):陶瓷,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如“陶罐”。

- 罐(guàn):罐子,盛东西用的大口器皿。

像“铁罐”。

- 辩(biàn):辩论,争论是非。

- 恼(nǎo):恼怒,生气。

“他被人误解后十分恼怒。

”- 耻(chǐ):羞耻,耻辱。

“我们要有羞耻心。

”- 逝(shì):逝世,过去。

“时光飞逝。

”- 殿(diàn):宫殿,高大的房屋。

- 掘(jué):挖掘,发掘。

“考古学家在这片土地上挖掘出许多文物。

”2. 会写的字。

- 骄(jiāo)- 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马”,右边是“乔”。

- 字义:骄傲,自高自大。

如“骄阳似火”,这里的“骄”表示强烈的意思;“骄傲”一词中表示自满。

- 组词:骄傲、骄横(hèng)。

-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马”字的横折、竖折折钩要写得紧凑,“乔”字的撇、捺要舒展。

- 傲(ào)- 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敖”。

- 字义:傲慢,轻视别人。

例如“傲然挺立”表示高傲地挺立着。

- 组词:傲慢、高傲。

-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右边“敖”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注意笔顺。

- 谦(qiān)- 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兼”。

- 字义:谦虚,虚心,不自满。

“谦谦君子”形容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 组词:谦虚、谦让。

- 书写要点:左右宽窄相当,“讠”字旁的点与横折提的竖画要对正,右边“兼”字中间的长横要写平。

- 虚(xū)- 结构: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虍”。

- 字义:虚心;空虚;虚假。

“虚怀若谷”表示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虚幻”表示不真实。

- 组词:虚心、虚弱、虚伪。

- 书写要点:“虍”字头要写宽,下面的“业”字要写得扁一些,最后一笔横要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ǎng)化,早已腐(fǔ)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懦(nuò)弱:指软弱,不坚强。

例如“他性格懦弱,不敢反抗。

”- 陶(táo)罐: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子。

- 谦(qiān)虚: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

如“他很谦虚,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

”- 嘴(zuǐ)巴:这里指器物的口部。

- 恼(nǎo)怒:生气、发怒。

“他的话让对方恼怒了。

”- 吵(chǎo)闹:大声争吵。

- 感(gǎn)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 荒(huāng)凉:人烟少,冷清。

“这片荒地很荒凉。

”- 捧(pěng)起:用双手托着。

- 朴(pǔ)素:质朴,无文饰。

2. 会写的字。

- 骄(jiāo)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他很骄傲,总是看不起别人的努力。

”- 傲(ào)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 谦(qiān)虚:与骄傲相反,虚心。

- 虚(xū)弱:身体不结实,疲弱。

- 懦(nuò)弱:软弱无能。

- 弱(ruò)小:力量单薄,年龄小。

- 提(tí)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 尘(chén)土:细小的土粒。

二、文章结构。

1. 开头。

- 交代故事的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它们的身份是御厨里的罐子。

2. 中间。

- 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破碎,陶罐却很谦虚,并不与铁罐计较。

- 例如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铁罐又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3. 结尾。

- 许多年过去了,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

人们发现陶罐依然完好无损,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铁罐被氧化生锈了。

三、人物形象。

1. 铁罐。

- 性格: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它总是以自己的坚硬来嘲笑陶罐的脆弱,觉得自己比陶罐高贵、强大,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有弱点。

- 结局:因为自己的材质容易被氧化,最后消失不见。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05
拓展延伸:寓言故事在现 实生活中的意义
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寓言故事以简短、生动、形象的 方式,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教训。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与 寓言故事中相似的情境和人物, 因此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通过寓言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 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 象和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陶罐虽然易碎,但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这 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或他人,要珍惜每 个人的存在。
铁罐虽然坚固,但最终却因为骄傲自满而 受到了惩罚。这让我明白做人应该谦虚谨 慎,不要自以为是。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1
02
03
练习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梳理 故事情节。
练习题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 义,如“奚落”、“懦弱 ”等。
06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01
问题1
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 们在故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
色?
02
问题2
陶罐和铁罐对待彼此的态度是 怎样的?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03
问题3
陶罐最后的命运如何?这给我 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小组合作,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03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认识到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应该学会欣赏和 尊重他人。
例如,当陶罐向铁罐展示自己的美丽 时,插图中展示了陶罐的光泽和花纹 ,与课文中的描述相呼应,使学生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陶罐的美丽。
加深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01
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学生可以 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包括 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 等方面。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课件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课件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 铁(化学式Fe2O3)——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 氧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年代久远,铁罐层层 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陶罐和铁罐》一文中 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 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 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 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 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 把你碰成碎片!”
把火冒三丈、怒发 冲冠、怒气冲天……带 进去读。
一、读拼音,写字词。
jiāo ào
( 骄傲)
qiān xū
( 谦虚 )
chén
灰( 尘)
pěng
( 捧)着
nuò ruò
( 懦弱)
dài jià
( 代价)
二、比一比,再组词。
骄( 骄 傲 ) 恼( 恼 火 ) 谦( 谦 虚 )
娇( 娇 艳 ) 脑( 头 脑 ) 兼( 兼 备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谦虚 ) 一文不值——(无价之宝) 丑陋——(美观 ) 恼羞成怒——(心平气和)
理解词语
【奚落】 【谦虚】 【懦弱】 【轻蔑】 【相提并论】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软弱无能,不坚强。如:性格懦弱。 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轻视,不放在眼里。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理解词语
【羞耻】 【流逝】 【覆灭】 【翻来覆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6陶罐和铁罐》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6陶罐和铁罐》知识点

6 陶罐和铁罐
1、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2、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 9自然段)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4、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铁罐傲慢无礼,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

5、第十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性格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

结局上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7、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近义词:讥讽、嘲笑。

8、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荣荒凉-繁荣朴素-华丽
9、词语搭配:骄傲的铁罐谦虚的陶罐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废墟厚厚的尘土傲慢地问惊讶地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笔记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笔记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笔记知识点一、词语搭配(骄做)的铁罐(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荒凉)的废墟(厚厚)的尘土(傲慢)地问(谦虚)地回答(惊讶)地说(兴奋)地说二、词语扩展描写人品质的词语:谦虚骄傲诚实认真慷慨狡猾卑鄙小气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翻来覆去大惊小怪东奔西走积少成多苦尽甘来顶天立地取长补短三、课内词语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四、句子解析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分析:“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从“骄傲”“常常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为下文写铁罐对陶罐的恶劣态度埋下伏笔。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分析:这里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礼,称呼陶罐为“陶罐子”,说明铁罐对它的极为蔑视。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分析:铁罐发现陶罐“懦弱”,因此说话更加尖刻。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分析:“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它听了陶罐的话后非常生气,并开始威胁陶罐。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

“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

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5.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分析:两个罐子都被尘土覆盖,此时它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分析:从“捧”“倒”“清理”体现了人们对陶罐的爱惜。

这句话写陶罐被清理干净后光洁如新,朴素,美观,这是对陶罐外观的赞美,也暗指陶罐的心灵是纯朴的、美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前预习1.朗读①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课文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_________,铁罐却已_________。

3.认写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陶罐谦虚捧起看不起骄傲擦洗光洁美观价值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 ) ( )( )骄谦虚( )( )( )懦恼价4.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奚落一( ) 懦弱—( )轻蔑一( ) 恼怒一( )羞耻一( ) 荒凉一( )2.读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一下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3.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结局的句子。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5资料找到《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读一读。

6.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课文知识点课文分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

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我会写:骄(jiāo)骄子骄傲骄阳骄横傲(ào)傲气高傲傲骨骄傲谦(qiān)谦让谦虚谦逊谦卑虚(xū)虚弱虚荣谦虚虚伪懦(nuò)懦弱懦夫弱(ruò)弱点弱小虚弱尘(chén)灰尘尘埃尘土捧(pěng)吹捧捧角捧场擦(cā)磨擦擦拭擦洗代(dài)年代古代代替后代价(jià)价格评价价钱价值必会词语: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处chǔ(相处)chù(到处)近义词:骄傲一傲慢奚落一数落谦虚一谦逊(虚心) 轻蔑一轻视(蔑视)懦弱一怯懦恼怒一愤怒羞耻一可耻朴素一朴实兴奋一高兴惊讶一惊奇美观一美丽反义词:懦弱一勇敢骄傲一谦虚朴素一华丽荒凉一繁荣理解词语: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课外拓展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关于谦虚的成语
〔抛砖引玉〕抛:抛出。

引:引来。

把砖抛出去,引回来玉。

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

〔深藏若虚〕虚:空。

把好东西严密地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似的。

原指精于买卖的人隐藏宝货,不轻易让人看。

后比喻有才学而不露锋芒。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虚怀若谷〕虚:谦虚。

谷:山谷。

胸怀谦虚得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出处]《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

”王弼注:“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关于谦虚的名言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守仁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将诫》。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陶罐和铁罐》的中心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陶罐和铁罐》的中心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陶罐和铁罐》的中心句【问题】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的中心句是什么?【答案】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解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是黄瑞云所作的的《陶罐和铁罐》,其中心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中借助陶罐反驳时的话,揭示了这一主题。

原文:陶罐和铁罐黄瑞云国王的厨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已腐蚀成一堆锈土了。

三年级下册 语文 6 陶罐和铁罐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 语文 6 陶罐和铁罐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 6 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很谦虚。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寓意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

他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

不过,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哲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4个字。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奚落”这个词是理解陶罐和铁罐关系的关键。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从后面铁罐说的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等语句中,能看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在课文中,铁罐的话总是充满了傲慢,如“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而陶罐则很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能清晰地体会到二者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即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6-陶罐和铁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6-陶罐和铁罐

轻视别人,对别人没有礼貌。 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
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多用于否定式)。 用尖状元成才路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 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状元成才路
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轻视;不放在眼里。
谦虚——_虚__心_ 和睦——_友__好_ 懦弱——_软__弱_ 朴素——_朴__实_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参考答案: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 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 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 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 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出了根 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 消失得无影无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半包围结构
骄傲谦虚懦 左
右 结
弱尘捧代 价 构
上下结构
虚 xū
结构:半包围 部首:
书写指导:“ ”撇要长,包住“业”, “七”往上靠。
擦 cā
结构:左右 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书写紧凑,注 意穿插迎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奚落】 【傲慢】 【轻蔑】 【谦虚】 【相提并论】
陶罐再一次以礼相 状元成才路
待,显示了它的宽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 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 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尖刻的话语,充分 暴露了铁罐的咄咄逼人,自 以为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
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陶罐和铁罐分 别是怎样的结局?
初读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陶罐
和铁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点。

理解本课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

会写骄、傲等10个生字。

直到书
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
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
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道理,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这个童话剧,在积累、感悟中演绎这个故事。

3.将《陶罐和铁罐》这个童话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形象揭题,激趣导入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4.题目中“陶罐”和“铁罐”可以交换位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遇到生字新词自己查工具书或与他人讨论研究解决。

要求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读后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的什么故事?
指名交流并指导修改,逐步完善,使句子通顺,意思完整。

三、精读对话,感悟人物
1、自读课文并思考: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

2、用“——”划出描写陶罐谦虚、友善、克制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铁罐傲慢、蛮横无礼的句子。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课件出示):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如何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读一读,演一演,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特点。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陶罐与铁罐》这个童话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

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橱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所交待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童话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关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来表达这种感情。

练习之后,推举一至二组到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

集体评价,着重从语言的语气、神态上来评价。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自由读课文,再体会一下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五、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是怎么表现陶罐的谦虚、友善和铁罐傲慢、蛮横无礼的?
六、课外拓展,改编故事
如果把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一下,也就是铁罐谦虚、友善,陶罐傲慢、蛮横无礼,你能改编一个《铁罐与陶罐》的童话吗?课后试着写一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美观易碎坚固丑陋
谦虚、友善傲慢、蛮横无礼
正视自己和他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10个生字,并会组词。

2、复习课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3、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词语、句子及表达方式的积累、运用。

一、复习生词,学写生字
1、检查会读的字,进行巩固。

2、分析字形,加强记忆,并指导书写10个生字。

运用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的
淘兼虑辨脑奴扑慌
陶谦虚辩恼怒朴荒
二、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看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集体交流时鼓励学生会读书,会思考。

三、交流故事,指导表达
小组交流改编的故事《铁罐和陶罐》,选出优秀的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时,指导学生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评价,以指导、引导学生的表达方式。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五、作业设置
1、默写生字词。

2、做《语文新课堂同步探究》其余的题。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骄傲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