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江西省新余市338000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由患者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
及营养师、心理医师,共同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来针对计划进行调整,更贴近于患者的基本状况、实际病情
以及营养、情绪状态。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运动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转,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
心肌缺血,患者往往被迫卧床,情绪焦虑的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受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睡眠质量均有消极的影响[1]。

而呼吸功能的
减退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造成患者内分泌的紊乱,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病情
进一步恶化。

因此,除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外,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来辅助改善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促进其康复进程。

一、临床护理
(一)生活护理
将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于容易取放的位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适当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情况,若发现患者
面色异常,则需立即停止活动,给予患者卧床休息并通知医生,告知患者活动无
耐力的原因以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避免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

(二)病情监测
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若有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
免患者单独外出,需要家属的陪护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卧床休息时注意床栏
遮挡,下床时需穿防滑鞋,着合适的衣物,保持周围环境无障碍物;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避免长时间的站立,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随时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症状,皮肤是否有出血点,痰中是否带有血丝,鼻纽是否出血等,如有出血情况的发生,需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积极的处理,遵医嘱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给予患者饮食指导,避免摄入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2]。

(三)饮食指导
提供给患者可口不油腻、高营养且易咀嚼的食物,若患者感到恶心、呕吐时需暂停进食;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和清洁,以增进食欲;给予患者适当的肠道外营养,定期称体重、查血项,掌握数据的变化。

(四)便秘护理
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告知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如遇到大便干结等状况,需要遵医嘱口服果导片或应用开塞露,排便时提供给患者隐蔽的环境,加强对患者的腹部按摩,以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事件的发生。

二、运动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方案:针对心功能Ⅲ级患者,于其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在护理人员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相对应的运动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含床边站立、床旁移步、床旁步行等,每次的训练时长不宜超过10min,每天3-4次,而运动的频率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帮助患者练习床旁用餐以及自行大小便,在患者沐浴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坐浴,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渐过渡至自主洗浴[3];
当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后,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患者在充分休息的基础和
前提之下,协助患者进行户外散步锻炼,每次的步行距离不应超过1000m,每天
2次,并指导患者适当开展健身操、太极拳等娱乐活动。

对于心功能Ⅳ级患者而言,于其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开展被动性的运动锻炼,针对患者全身关节开展训练,每
次时间为5-10min,每天4次;后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关节
的床上主动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护理的目标为,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患者可自行下
床训练,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长,除此之外,指导患
者掌握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并鼓励患者独立完成[4]。

三、心理护理
(一)心理评估
于患者入院时为患者第一时间安排病房并介绍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基本资料
和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患者的身体状态、病情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
据具体的评估结果实施心理护理。

(二)个性化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心衰的
相关疾病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因了解不充分造成的恐惧感和焦虑
情绪,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认真倾听患者需求。

(三)亲情化护理
在护理前期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询问与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由于病情的
刺激再加上家属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导致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希望家属能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支持[5]。

(四)拉近护患关系
指导患者心理情绪时护理人员应情绪平稳,语气亲切,态度和蔼,使患者对
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拉近护患关系。

【结束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工作不应该只偏向于强调患者卧床静养,这种护理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并不会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且长期的
卧床静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使其机体免疫力降低,而长期的
卧床休养亦会进一步导致患者消极情绪的产生,从而打击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
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随着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大量学者发现,应该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相应的运
动锻炼指导和心理护理,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且能
够进一步丰富患者生活,使其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提升患者临床依从性,从而达
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俊雅,秦庆祝,陈颂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过渡期现状及护理干预的研究
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35):4947-4951.
[2]劳小清,龙杰,黄春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
药物经济学,2022,17(10):127-129.
[3]彭欢欢,莫政群,辛宗妍,等.呼吸训练联合体重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
延续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06):1037-1041.
[4]王静,童淑萍,卢冰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5):91-94.
[5]蒙俊辉.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
生,2021,36(06):6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