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作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对藤野先生真挚、深 沉的怀念之情。
阅读理解创新练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来贯穿全文,明线是作者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阅读理解创新练 二、阅读理解新题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2页第11-14题。
▲11.(考点: 内容理解)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加点的文字 “陌生的感觉”?
阅读理解创新练
16.(考点: 文章内容作用分析) 文中叙述闻一多先生对臧克家 在诗歌创作上的指导一事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见答案第9页。
阅读理解创新练
17.(考点: 字词赏析)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随.机.从中抽取一些,都.能看到外公在上面做的笔记,
有评论,有感悟,也有自我反思。(赏析加点字词) 随机”意为“不设任何条件,随意的”,表明“我”
恶痛疾的文字。
基础运用创新练 4.【2021·陕西改编】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 ,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 ,是中国之历史的沿 承。②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不同,其发 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③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 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不是偶 然的,而是由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④中华文明 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 多宝贵资源:仁爱民本、礼法合治等,都为我们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基础运用创新练
三、素养新题练 【学科素养·语言构建】综合性学习。 7.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面
的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 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不 超过60字。
基础运用创新练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
杂交水稻研究上。他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攻 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 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 把珍贵的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 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但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事 必躬亲,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
基础运用创新练
(1) 请将下面的文字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① A ,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 B ,是中国 之历史的沿承。
A.今日之中国
B.中国之今日
基础运用创新练
(2) 请将第④句的主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④中华文明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_中__华__文__明__的___沃__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翻 阅外公的藏书时的随意性,“都”表明没有例外, 两词连用,强调了本该颐养天年的臧克家,仍然没有停下 学习的步伐。
阅读理解创新练
18.(考点: 特点分析) 阅读全文,说人、看重友情、富有爱心等。
阅读理解创新练
19.(考点: 总结概括) 老舍先生对臧克家的评价是“学知 不足,文如其人”。试说说臧克家先生“学知不足” 的具体表现。 (1) 幼时颇受古典文学熏陶。 (2) 青年时期师从闻一多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态度。 (3) 晚年仍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
人教全国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藤野先生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基础运用创新练
一、基础扫描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 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ǎn( 懒 ) 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piē )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 yì ) 扬顿cuò( 挫 ) 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wù ) 痛疾的文字。
要离开,去看更大的世界;“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到远 方去求学。(2) 弟弟的变化:弟弟说他不会在老家找对象。
阅读理解创新练
14.(考点: 主旨分析) 对于真正好的教育,作者认为应该 是怎样的? 让人能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阅读理解创新练
三、名师原创提分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4页第15-19题。
微作文新题练
20.鲁迅采用白描手法,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几笔勾勒, 便描写出他的外貌特征,甚为传神。请你模仿本文,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突出其外貌特征或反映 其性格特征等。 见答案第10页。
阅读理解创新练
15.(考点: 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引用老舍先生为“我”的外公臧克家写的墨宝的 内容,总领了全文。 B.本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是过渡段,过渡自然。 C.作者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我”眼中的外 公臧克家的形象。 D.外公对“我”的影响仅表现在“乐观待事、倾心待人”上。
基础运用创新练
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 看看。逝世前的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科研基 地开展科研工作。
示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 把苍生放在心头上。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中 国的,更是世界的!
阅读理解创新练
一、课文核心探究练 8.本文重点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格? ①为“我”添改讲义: 关心学生, 没有民族偏见, 做事认真 负责。②为“我”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 要求严格, 尊重科 学, 循循善诱。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为人热诚, 对人真 挚。④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具有探索求真的精神。
阅读理解创新练
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 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
“陌生的感觉”来自两个实习男教师让“我”对教师 这一职业产生的新印象: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穿运动服而 不是我们的居家服装) ,应该是讲普通话的,而不是像父 亲那样的们,只是一个个普通人。
阅读理解创新练
12.(考点: 段落作用分析) 选文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内容上:采用插叙,写出了作为教师子弟的“我”
基础运用创新练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犹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 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 叠大大小小的书。 C.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 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D.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遣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基础运用创新练
(3) 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宝贵资源:仁爱民本、礼法 合治等,都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_可__将__冒__号__改__为__破__折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教师并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感觉不到教师的神秘, 对教师的生活很熟悉。
结构上:将自己所熟悉的教师与上文中新来的两位实 习男教师形成对比,为下文自己产生别样的感觉做铺垫。
阅读理解创新练
13.(考点: 内容概括) 自从两位实习来后,“我”和弟弟 都有了变化。请联系文章,说说“我”和弟弟有哪 些变化。 (1) “我”的变化:对现实产生一种疏离感,开始想
基础运用创新练
二、语言运用新题练 5.离开仙台后,鲁迅先生十分想念藤野先生,下面请你
代他给藤野先生写一封感谢信。 见答案第9页。
基础运用创新练
6.【2021·岳阳】青春寄语。 李云撰写的青春寄语是一副对联,请帮他删改下联,
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应惜青春铸伟业 下联:莫叹白发苍苍悔余生 莫叹白发悔余生
基础运用创新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
一项是( C )
A.也有解散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
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
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D.每当夜间疲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
阅读理解创新练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来贯穿全文,明线是作者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阅读理解创新练 二、阅读理解新题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2页第11-14题。
▲11.(考点: 内容理解)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加点的文字 “陌生的感觉”?
阅读理解创新练
16.(考点: 文章内容作用分析) 文中叙述闻一多先生对臧克家 在诗歌创作上的指导一事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见答案第9页。
阅读理解创新练
17.(考点: 字词赏析)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随.机.从中抽取一些,都.能看到外公在上面做的笔记,
有评论,有感悟,也有自我反思。(赏析加点字词) 随机”意为“不设任何条件,随意的”,表明“我”
恶痛疾的文字。
基础运用创新练 4.【2021·陕西改编】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 ,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 ,是中国之历史的沿 承。②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不同,其发 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③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 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不是偶 然的,而是由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④中华文明 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 多宝贵资源:仁爱民本、礼法合治等,都为我们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基础运用创新练
三、素养新题练 【学科素养·语言构建】综合性学习。 7.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面
的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 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不 超过60字。
基础运用创新练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
杂交水稻研究上。他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攻 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 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 把珍贵的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 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但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事 必躬亲,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
基础运用创新练
(1) 请将下面的文字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① A ,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 B ,是中国 之历史的沿承。
A.今日之中国
B.中国之今日
基础运用创新练
(2) 请将第④句的主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④中华文明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_中__华__文__明__的___沃__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翻 阅外公的藏书时的随意性,“都”表明没有例外, 两词连用,强调了本该颐养天年的臧克家,仍然没有停下 学习的步伐。
阅读理解创新练
18.(考点: 特点分析) 阅读全文,说人、看重友情、富有爱心等。
阅读理解创新练
19.(考点: 总结概括) 老舍先生对臧克家的评价是“学知 不足,文如其人”。试说说臧克家先生“学知不足” 的具体表现。 (1) 幼时颇受古典文学熏陶。 (2) 青年时期师从闻一多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态度。 (3) 晚年仍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
人教全国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6课 藤野先生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基础运用创新练
一、基础扫描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 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ǎn( 懒 ) 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piē )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 yì ) 扬顿cuò( 挫 ) 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wù ) 痛疾的文字。
要离开,去看更大的世界;“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到远 方去求学。(2) 弟弟的变化:弟弟说他不会在老家找对象。
阅读理解创新练
14.(考点: 主旨分析) 对于真正好的教育,作者认为应该 是怎样的? 让人能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阅读理解创新练
三、名师原创提分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4页第15-19题。
微作文新题练
20.鲁迅采用白描手法,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几笔勾勒, 便描写出他的外貌特征,甚为传神。请你模仿本文,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突出其外貌特征或反映 其性格特征等。 见答案第10页。
阅读理解创新练
15.(考点: 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引用老舍先生为“我”的外公臧克家写的墨宝的 内容,总领了全文。 B.本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是过渡段,过渡自然。 C.作者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我”眼中的外 公臧克家的形象。 D.外公对“我”的影响仅表现在“乐观待事、倾心待人”上。
基础运用创新练
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 看看。逝世前的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科研基 地开展科研工作。
示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 把苍生放在心头上。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中 国的,更是世界的!
阅读理解创新练
一、课文核心探究练 8.本文重点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格? ①为“我”添改讲义: 关心学生, 没有民族偏见, 做事认真 负责。②为“我”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 要求严格, 尊重科 学, 循循善诱。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为人热诚, 对人真 挚。④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具有探索求真的精神。
阅读理解创新练
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 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
“陌生的感觉”来自两个实习男教师让“我”对教师 这一职业产生的新印象: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穿运动服而 不是我们的居家服装) ,应该是讲普通话的,而不是像父 亲那样的们,只是一个个普通人。
阅读理解创新练
12.(考点: 段落作用分析) 选文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内容上:采用插叙,写出了作为教师子弟的“我”
基础运用创新练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犹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 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 叠大大小小的书。 C.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 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D.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遣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基础运用创新练
(3) 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宝贵资源:仁爱民本、礼法 合治等,都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_可__将__冒__号__改__为__破__折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教师并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感觉不到教师的神秘, 对教师的生活很熟悉。
结构上:将自己所熟悉的教师与上文中新来的两位实 习男教师形成对比,为下文自己产生别样的感觉做铺垫。
阅读理解创新练
13.(考点: 内容概括) 自从两位实习来后,“我”和弟弟 都有了变化。请联系文章,说说“我”和弟弟有哪 些变化。 (1) “我”的变化:对现实产生一种疏离感,开始想
基础运用创新练
二、语言运用新题练 5.离开仙台后,鲁迅先生十分想念藤野先生,下面请你
代他给藤野先生写一封感谢信。 见答案第9页。
基础运用创新练
6.【2021·岳阳】青春寄语。 李云撰写的青春寄语是一副对联,请帮他删改下联,
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应惜青春铸伟业 下联:莫叹白发苍苍悔余生 莫叹白发悔余生
基础运用创新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
一项是( C )
A.也有解散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
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
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D.每当夜间疲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