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201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农业生产与
地理环境学案
一、课前学习
请同学们在上课前做好《赢在高考》第92页的“自主整理”。

二、考纲要求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考点探究
考点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例1】(2009年辽宁文综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考点2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例2】(2009年海南地理卷)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表1、表2,完成4~5题。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4.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5.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变式训练
(2009年江苏地理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2.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3.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2009年上海地理卷)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

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回答4~5题。

4.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智利
B.巴西
C.阿根廷
D.秘鲁
5.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
B.市场需求量不大
C.水热资源贫乏
D.农业劳力短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2008年北京文综卷)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2.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3.(09年全国卷文综Ⅱ)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
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2008年山东文综卷)右图是世界某地区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
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5.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
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2007海南卷)右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回答6~7题。

6.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温度
C. 地形
D. 光照
7.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2007北京文综卷)读右图,完成8~9题。

8.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9.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2008年江苏地理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
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

回答第10题。

10.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95º 100º 105º 2010
国界线 河流 图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07年全国卷二)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县某国营农场1978年和2008年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图回
(1
(2)1978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008年,该农场的
农业地域类型是 。

(3)与
1978年比较,2008年该农场的农业生产具有哪些优点?
(4)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种植花卉和蔬菜的有利条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
例题
1-3BAD 4-5CA
变式训练
1-3CBC 4-5BA
课后作业
1-2AD 3D 4-5CD 6-7AB 8-9BD 10D 11-12BD
公路
住宅 河流
13.(1)有利条件: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沛,复种指数高;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易发生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农耕;土壤主要为酸性红壤,属中低产土壤,须进行改良(2)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3)农、牧、渔业相互促进,使农场成为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粮食、畜牧产品、蔬菜、花卉的产量,使农场的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可通过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水热条件好;有河流穿过,灌溉水源充足;临近公路,交通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