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液汤
由玄参、麦冬、生地等组成,主治阳明温病津亏 便秘证,症见便秘、口渴心烦等。
07
补益剂
补气剂
四君子汤
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 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 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
等。
参苓白术散
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山药、莲子、 白扁豆等药,主治脾虚湿盛证,症 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 等。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由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等组成,主治热入 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 闭等。
犀角地黄汤
由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组成,主治热入 血分证,症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等。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主治三焦火毒证,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 语不眠等。
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
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而成,主治气血两虚证,症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等。
炙甘草汤
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等药组成,主治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证和虚劳肺痿证,症见心动悸、脉结代等。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等药组成,主治肾阴虚 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等。
止血类方剂
十灰散
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症见 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
咳血方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症见 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等。
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治疗热结下焦之血淋、 尿血证,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 等。
案例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01
02
03
04
麻黄汤
银翘散
麻黄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 的名方,由麻黄、桂枝、杏仁、 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 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 感风寒表实证。
银翘散是吴鞠通《温病条辨》 中的名方,由金银花、连翘、 桔梗、薄荷等药组成,具有辛 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 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
藿香正气散
实脾散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பைடு நூலகம்主治阳虚水肿证。身 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 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祛风胜湿剂
要点一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 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要点二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 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 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等,主治外感风寒湿 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
辛凉解表剂
80%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主 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口渴 咽痛、脉浮数。
100%
桑菊饮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
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
降;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
用,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
喘之功。
03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主 治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 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
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等组成,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 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 气逆欲呕、口干喜饮等。
补中益气汤
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药组 成,主治脾虚气陷证和气虚发热证, 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 言等。
补血剂
四物汤
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主治营血虚滞 证,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
当归补血汤
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组成,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症见肌 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等。
理气剂与理血剂
行气活血类方剂
越鞠丸
行气解郁,治疗六郁证,症见胸 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柴胡疏肝散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肝气 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善 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 腹胀满等。
瓜蒌薤白白酒汤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治疗胸痹 证,症见胸背痛、短气、喘息咳 唾、时出浊唾腥臭、寸口脉沉迟 等。
凉膈散
由连翘、黄芩、山栀子、大黄等组成,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症见胸膈烦热、 面赤唇焦、烦躁口渴等。
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
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等组成,主治心经火热证,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等。
龙胆泻肝汤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等组成,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等。
天麻钩藤饮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06
治燥剂
轻宣外燥剂
杏苏散
01
由杏仁、紫苏叶、前胡等组成,主治外感凉燥证,症见头微痛、
恶寒无汗、咳嗽痰稀等。
桑杏汤
02
由桑叶、杏仁、沙参等组成,主治外感温燥证,症见身热不甚、
口渴咽干鼻燥等。
清燥救肺汤
03
VS
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 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 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
八正散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 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 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 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 数有力。
加减葳蕤汤
葳蕤(玉竹)、葱白、淡豆豉、 薄荷等,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 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
案例分析:麻黄汤治疗感冒
01 患者症状
02 诊断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 紧。
外感风寒表实证。
03 治疗原则
辛温解表。
04 选方用药
05 方解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甘草)。
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主治 风温初起,症见咳嗽、身热不甚、 口微渴。
80%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主治外 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 解、咳逆气急。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等,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症 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
参苏饮
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等, 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禁忌
在配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十八反”、 “十九畏”等药物禁忌,以及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等。
剂量与用法
剂量
方剂的剂量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应按照医生处 方或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
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服法、冲服法、丸剂服法等多种方式,应根据不同剂型和病 情需要进行选择。
历代名方简介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由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等组成,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
清骨散
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等组成,主治肝肾阴虚内热证,症见骨蒸潮热、低热日久不退等。
04
祛湿剂
燥湿和胃剂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 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 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处方用药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柴胡、枳壳行 气疏肝;牛膝引血下行;生地黄清热凉血;桔梗载 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加减运用可根据具体症状 灵活调整药物组成和剂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平熄内风剂
羚角钩藤汤
主治肝热生风证,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 弦而数。
镇肝熄风汤
主治类中风,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 口眼渐形涡斜、甚或眩晕颠仆、不知人事、偏身麻木、胫背强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长 有力。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尿频 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 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 腻,脉滑数。
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 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
05
治风剂
疏散外风剂
1 2 3
川芎茶调散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 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大秦艽汤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涡斜,舌强不能 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 脉浮数或弦细。
消风散 主治风疹、湿疹,症见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 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 浮数。
病例介绍
患者中年男性,因胸闷、心悸、胸痛反复发作就诊。 症见胸痛彻背、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原则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方选血府逐瘀汤加 减治疗。
诊断分析
患者胸痛彻背、心悸怔忡等症状表明存在胸痹心痛 之证。结合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等体征,可诊 断为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
大补阴丸
由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等药组成,主治阴虚火旺 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等。
补阳剂
肾气丸
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等药组成,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等。
右归丸
由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等药组成,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证,症见气怯神疲、畏寒肢冷等。
08
藿香正气散是《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中的名方,由藿香、紫 苏、白芷等药组成,具有解表 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四物汤
四物汤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中的名方,由熟地黄、当归、 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具有 补血调血的功效,主治营血虚 滞证。
02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 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方剂学课件

CONTENCT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解表剂 • 清热剂 • 祛湿剂 • 治风剂 • 治燥剂 • 补益剂 • 理气剂与理血剂
01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方剂定义及分类方法
方剂定义
方剂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和方法, 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制成一定剂型,用于防治疾 病的一类药物组合。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表 剂、清热剂、祛湿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补益剂、固涩剂、 安神剂、开窍剂、驱虫剂、外用剂等。
配伍原则与禁忌
配伍原则
方剂的配伍应遵循“君臣佐使”的原 则,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四个 部分,同时还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 性能进行灵活配伍。
由桑叶、石膏、甘草等组成,主治温燥伤肺证,症见头痛身热、
干咳无痰等。
滋阴润燥剂
养阴清肺汤
由生地、麦冬、玄参等组成,主治阴虚肺燥证, 症见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等。
玉液汤
由山药、黄芪、知母等组成,主治消渴气阴两虚 证,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等。
麦门冬汤
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等组成,主治肺胃阴虚证, 症见咳嗽气喘、咽喉不利等。
脉浮或浮数。
猪苓汤
利水,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 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
腹满痛者。
温化水湿剂
真武汤
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 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 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 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 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