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化学基础过关练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可自主编辑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018郑州二模,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用于填充食品包装
袋的气体是 ( A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氢气
答案 A 解析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在空气中含量最高;氮气的化学 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常常作为 填充食品包装袋的气体。
超级总结 中考考查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在河南中考试卷中常见于选择题和 填空题中,以考查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氮气的稳定性(食品防 腐)为主,虽占分值不高,但属高频考点。 方法指导 空气成分的记忆方法:氮七八,氧二一,0.94是稀气,还有两 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易错警示 空气的成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的,不是质量分数。如7 8%是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C2H5OH+3O2
2CO2+3H2O
考点研读
考点一 空气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考点三 制取氧气
考点一 空气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成分 N2
O2
体积分数
约占 ① 78%
(最高) 约占② 21%
稀有气体
约占0.94%
CO2
约占0.03%
其他气体 和杂质
约占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详见实验突破)
(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 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酿酒、 酿醋、高温堆肥等。缓慢氧化一般不发光,但可产生热量,当缓慢 氧化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时,容易引发自燃现象。
3.氧气的用途(见考点一):主要用于 供给呼吸 和支持燃烧。
考点三 制取氧气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详见实验突破) 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 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 触媒 )。简记为“一变两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 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注意 (1)“改变”的含义包括加快和减慢,催化剂不一定都能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时,除了可 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外,也可以使用硫酸铜、氧化铁等物质进 行催化;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反应,如二氧化锰既可以催化过 氧化氢分解,又可以催化氯酸钾分解。
实验突破
实验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过程
2.实验误差分析
3.实验反思:用其他药品代替红磷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和硫粉燃烧后产生气体, 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测得结果误差过大(改进实验: 可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2)不能用镁、铁代替红磷。因为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 燃烧时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可发生反应;铁只在氧气中剧烈 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可见,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是只与空气中的⑩ 氧气 反应 且生成物不是 气体 (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生成的气体可以 被某些液体吸收(若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则红磷可以 用木炭、硫粉代替)。
超级总结 考情分析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问题在河南中考试卷中常以选择题 的形式考查。命题角度主要有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判断、污染物 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人类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等。 易错警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包括:三大 有害气体(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氮气和二 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项目。
命题点三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例3 (2018河南中考,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
色固体的是 ( B )
A.硫
B.镁条
C.铁丝
D.木炭
答案 B 解析 硫、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分别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都是无色气体,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镁条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3-1 (2017郑州一模,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并接近集气瓶底部 D.硫黄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橱内进行
2-1 (2018新乡一模,1)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
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
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会导致雾霾的是
( D )
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2.5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排放到大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 时,会产生雾霾;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都是气体,不会导致雾霾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因此PM2.5会导 致雾霾。
命题点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例4 (2018安阳一模,2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 灯。请解释原因。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 (2)如果先熄灭酒
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3.氧气的工业制法 (1)原理: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氮气先蒸发 出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属于物理变化。 (2)过程:
课堂互动
命题点一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命题点二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命题点三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命题点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命题点一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命题点二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例2 (2015河南中考,1,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 )
A.SO2浓度
B.O2浓度
C.N2浓度
D.H2O浓度
答案 A 解析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等,故二氧化硫浓度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基本监控项目, 故选A。
超级总结 考情分析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在河南中考试卷中常以选择题、填 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其中木炭、硫、磷、镁条等在空气和氧 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实验操作细节(如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 )等是命题的重点。 方法指导 ①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方法:燃烧是否剧烈+是否产生火 焰(或发光、火星等)+是否放热(或吸热)+反应后生成什么样的物质 (生成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特征)。 ②描述现象时只能说出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或其他特殊的 性质,不能“指名道姓”地直接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如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生成黑色固体”,不能描述为“生成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文字表达式)
▶知识归纳 (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包括氧气)发生的反应。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 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3)在常温、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氧气可与许多物质发生缓慢 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等)或剧烈燃烧(如木炭 、磷、硫、镁等),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在氧化反应 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答案 (1)防止冷凝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2)2H2O2
2H2O+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或把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解析 (1)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 而炸裂试管;(2)B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 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3)C装置是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时, 气体从长管进入,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检 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超级总结 考情分析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及装置优缺点 的评价等内容是本单元的考查重点。多年来,河南中考命题常将实 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但 2015年中考出现了陌生气体——氨气的制取,考查学生对制气方法 的迁移能力,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易错警示 验满与检验氧气时都要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多种气 体(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时,要用燃着的木条。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若操作相反,则可能引起水倒流,炸裂试管。
4-1 (2018商丘柘城一模,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 (2)写出选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采用C(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气体,请简述验证该气体 的实验方法。
用途 用于磁悬浮列车、化工原料(如制硝酸、 氮肥)、食品充氮防腐、灯泡保护气等
用于动植物③ 呼吸 、登山、潜水、 医疗急救等;还可用于气割、气焊、炼钢 等 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 灯(通 电时发出有色的光)、路标灯等 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的污染
(2)防治措施:消除污染源,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使用清洁能源、改 变燃料结构,工厂的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加强⑤ 大气质量监测 力度等。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通常状况下)
气味
无色
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 ⑥ 淡蓝 色液体或 固体)
无味
密度 比空气略大
溶解性 ⑦ 不易 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将⑧ 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能够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注意 氧气只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2)氧气与单质的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⑨ 比较活泼 ,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它们的燃烧情况如下:
例5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 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CO2
⑦ S+O2
SO2
⑧ 4P+5O2
2P2O5
⑨ 2H2+O2
2H2O
⑩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2Cu+O2 2CuO
2Hg+O2 2HgO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总纲目录
考情探究 课前速写 考点研读 课堂互动 随堂检测
考情探究
课前速写
① 2KMnO4
K2MnO4+MnO2+O2↑
② 2KClO3
2KCl+3O2↑
③ 2H2O2
2H2O+O2↑
④ 2H2O
2H2↑+O2↑
⑤ 2HgO 2Hg+O2↑
⑥ C+O2
答案 B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 能燃烧,故A错误;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常温下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生成氧化镁,因此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要将其表面的氧化 膜打磨掉,再用坩埚钳夹持,故B正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要把红热的 木炭由上而下慢慢地伸入集气瓶内,以便持续观察实验现象,否则木 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放出的热量容易将瓶内氧气排出, 故C错误;硫黄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空气,而细 沙不能吸收该气体,集气瓶内应预先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故D 错误。
(3)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反应物
现象(在空气中)
一氧 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甲烷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化学方程式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乙醇 (酒精) 石蜡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C2H5OH+3O2 2CO2+3H2O
产生黄白色火焰,稍有黑烟,放热;如果在火焰 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 成,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例1 (2016河南中考,13,2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氮气(或N2) ;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
学式为 SiO2 。
答案 氮气(或N2) SiO2 解析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元素是O,其次是Si,硅元素在化合物中为+4价,氧元素为-2价,因 此硅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