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研究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研究设计
摘要:如今,由于中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办公建筑的需求不断增长,办公建筑通常分为两类:商业办公建筑和个人使用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在更好地
规划城市结构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此,建筑单元设计办公建筑设计的
关键点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完善。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城市办公建筑的特点,考虑
办公区的环境和舒适度,分析城市办公建筑有效的设计理念,并为未来办公区建
筑设计的合理性创造有效价值。

关键词: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原则;空间
引言
办公建筑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场所,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办公建
筑本身的特点、性能、功能和综合技术也应符合实际办公需求和人们的使用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代办公建筑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也必须提出更高的设计
要求,建筑设计师也必须善于创新传统的原始建筑设计理念,积极创新和创造,
以实现现代办公设计工作的持续优化。

一、现代办公建筑时代的特点
1.1办公建筑的区域和文化特征
近年来,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文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现代文化和建筑文化的融合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不仅要反对全球化带来的过度融合,但也要根据当前情况适应这种变化[1]。

在设计方面,办公建筑应吸收当地风俗和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技术,赋予新
时代特色,更好地突出办公建筑带来的时代氛围和区域性。

1.2功能价值的重新定位
作为现代中心建筑之一,办公建筑对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指导
现代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发展。

由于办公建筑在现代的特殊地位,它们必须充分利
用自身优势,成为现代名片,北京中央商务区和重庆江北祖伊中央商务区已成为
现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办公建筑是现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2]现
代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聚集和组织各种活动的空间,人们通常对特定地点有记忆,
从而刺激人们记忆痕迹的积累。

上海的金茂塔和北京的“中国尊”吸收了传统文
化符号,金茂塔取自中国古塔,“中国尊”的流畅线条类似于古代仪式“尊”,
成为现代空间的承载者,丰富了现代文化。

1.3合理和创新的办公建筑形式
中国的传统建筑方法注重中心轴的对称性,并选择中间站立,但随着现代社
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倾向于更加多样化。

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建筑技术和设
计方法的不断更新,推动了办公建筑形式的繁荣。

一方面,像上海灵港一样,喜
马拉雅中心和一些合理化的建筑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的“登记圣地”,
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办公建筑结构不合理、建筑结构不合理、建筑结构不合
理等。

二、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统一设计要素
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工程特性,尊重各方统一设计,在建筑设
计前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影响建因素,在满足甲方需求同时兼顾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及规划条件,考虑好后期施工的落地性,保证方案的可行性,是建筑师与工业主、程师协调合作,统一设计原则。

2.2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可变性的设计要素
传统办公建筑给人的印象都是冷漠的死板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
建筑办公有越来越多的可变性及灵活性要素,如施工上的现浇建筑和装配建筑,
内部空间的灵活划分,根据需求以及经济性考虑的不同空调、照明系统等。

总而
言之,[3]科技在中国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和照明通信系统领域,如果你想在现代办公建筑中做好工作,必须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

2.3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舒适、健康和安全原则
现代办公建筑的舒适、健康和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办公室提供定制的空调系统、供暖系统,照明系统,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温度、气流、风量、照度、亮度和其他现代办公环境,就现代频繁出现的都市病,舒适的办公环境是给员工健康最大的保障。

同时办公室内办公人员长时间久坐和固定的姿势也会致使身体出现其他疾病,因此,高效和现代化办公建筑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员工的舒适、安全和健康。

当新一代现代办公建筑应注意以下问题时,如:室内新风循环、办公家具人体工学、室内温湿控、建材的污染及放射性等。

虽很难准确平衡人们对办公环境的满意度,但更和谐、更温暖的办公环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效率,同时对员工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有更大保障。

三、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分析
3.1办公空间设计
办公空间可从办公布局形式、通风采光、室内净高控制及节能等方面进行设计。

传统的办公空间比较单调,缺乏可变性、灵活性等特点,现代办公空间应考虑设计有利于员工之间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办公空间,增加交流的可能性,也更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协助、相互学习;房间布置应尽可能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若需机械通风,应满足新风量及充分考虑空调系统;关于室内照明设计,应该设计一个高质量的照明系统,不仅可以改善某些朝向某些部位的光线不足,还可以改变办公空间中办公室的氛围;南方地区办公空间需充分考虑空调系统,北方地区办公空间需充分考虑供暖系统。

在控制好室内温湿度的同时,需考虑风管等设备管道对办公空间净高的影响。

净高在办公空间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净高过小会影响办公人员的心理,相对压抑;净高过高不仅加大工程造价,也将更加耗能;建议结合办公空间平面尺寸与高度的比例最终确定净高。

另一个因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采用绿色设计元素,如通过竖横向适当采取遮阳措施、控制好窗墙比、屋顶部分进行绿植布置等手段起到节能的作用。

3.2办公建筑交通空间的设计
办公建筑的交通空间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空间。

办公空间是分隔
式空间组合方式,水平交通空间以内廊式和外外廊式为主,应根据场地条件、指
标条件合理规划交通组织,决定是外廊还是内廊布局,走廊需要设置疏散照明,
同时满足最小净宽的要求;垂直交通除满足疏散楼梯设置外,四层及四层以上,
或或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十二米的办公建筑还需考虑电梯的布置。

在高
层办公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垂直交通手段,需考虑电梯的载重及速度,超高层
还需考虑电梯分区设计。

3.3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现代办公建筑的入口大堂空间,员工和客人可以直接感受到公司的形象及文化,也是办公建筑的重要展示点,因此设计办公建筑的大厅空间应根据公司的特
点和建筑特点进行定位。

适当的通高设计有利于大堂空间的展示,宽敞的空间也
能带来愉悦的心情;大型企业办公大堂可以结合陈列功能,对反映企业文化和发
展沿革;在设计建筑空间以优化使用时,更认真的公共检查服务、行政机构、对
称和间接的正方形建筑平面图、对大厅内封闭空间的关注、简单稳定的石材是最
佳选择。

同时大堂可以适度结合标识系统设计,整个商务办公室大厅的设计旨在
满足简单和紧凑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大厅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并重视流程线的
方向和组织办公建筑其余公共空间还有会议室、接待室等。

在空间受限的办公建
筑中,建议会议室接待室等以活动分隔墙进行分隔。

当需要大会议功能时将分隔
墙收起,形成大空间,以体现现代办公空间的灵活布置。

四、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4.1使办公空间人性化
在不久的将来,“后现代主义”规划方法将广泛用于运营建设规划,这种规划方法的重点是“以人为本”,关注环境和人类需求,并将社会、企业和
用户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4]例如,经营方式取决于公司员工的行为;强调人类
环境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有时,文化景观或概念,如凉亭和潮湿的热带森林,被
纳入规划风格,以达到时代和地区。

4.2办公空间职能多样化
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选择其功能的多样性,工作空间规划应符合
行业的特点和身份。

例如,金融工作空间的第一印象应该传达给人们强烈的信任
感和强大的财政资源,半开放式分隔空间可以使用渗透墙、分隔屏等形成,通常
区分颜色、材料和地板的凹凸差异,以区分标记的分隔空间;市政工作空间不应
因装饰细节而过热,形式应厚实简洁,一般应更加开放和大气化,以反映各部委
的诚信、效率和威望。

4.3办公空间的生态
在建筑界,工作环境生态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在国际上,颁布了
现代运营建筑规划(GRADEA)和生态运营创造规划(EEDT)的相关标准,结合了
两者的要求,现代运营在空间生态规划中的创造应满足以下要求:室内通过使用
山岩、植物等,以建立具有天然气气味的人工环境;引入空间形式,如阳光和室
内植物生长;通过透气幕墙,产生对流空间,以促进自然通风,这为广泛的用户
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水资源的使用、建筑物的能源和大气保护、资源和数据、室内空气质量等都是现代生态运营规划的评估内容。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建设计划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为信息收集
和处理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运营建设将大大开放。

据预测,
到本世纪中叶,城市一半以上将在建,21世纪被称为“办公建筑世纪”,至于现
代运营建设规划,建筑商只能承担自己的任务,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使现代运
营建设规划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海鸥,朱希彤.可持续高层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策略[J].门窗,2017(04):252.
[2]吴俊.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13):28.
[3]赵宏达,汪海鸥.高层办公建筑建筑设计要点[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21-122.
[4]归素川.生态节能导向下的办公建筑形态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9,31(09):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