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工序尺寸图表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
Ⅱ
Ⅳ Ⅲ 27.07±0.07
图4-34 图表法示例零件
4)靠火花磨削Ⅱ面,控制余量Z7=0.1±0.02 ,同时保证设计尺寸6±0.1
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1
【解】
1. 画尺寸联系图
ⅠⅡ
ⅢⅣ
A1 A2
A3 A5
Z5
A4 A6
Z4 Z6
Z7 R1
R2
图4-35 尺寸联系图
1)画零件简图,加工面编号,向下引线 2)按加工顺序和规定符号自上而下标出 工 序 尺 寸 和 余 量 —— 用 带 圆 点 的 箭 线 表示工序尺寸,箭头指向加工面,圆 点表示测量基准;余量按入体原则标 注。
注:靠火花磨削余量视为工序尺寸,也 用用带圆点的箭线表示。
3)在最下方画出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 两边均为圆点。
4)工序尺寸为设计尺寸时,用方框框出, 以示区别。
2
2. 用追踪法查找工艺尺寸链
ⅠⅡ
ⅢⅣ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Z7 R1
R2
图4-36 尺寸链追踪
结果尺寸(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和余量是尺 寸链的封闭环
±0.1 ±0.08 ±0.18 0.3
Z6 ±0.07
±0.55 0.3
Z7 R1
R2
±0.02
±0.1 ±0.31
±0.02 0.08
平均 余量 Zi M
1.83 0.48 0.85 0.1
平均 单向偏差 尺寸 形式标注
Ai M
Ai
34 26.7
3
4
.
5
0 1
2
6
.4
0.6 0
6.58
6
.
6
A4
Z4
工序3 以D面定位,磨A面,保证工序尺寸 Z5
A5
A5
=
50
0 0.50
;同时保证设计尺寸
36
0.5 0
A03=36.25±0.25
A02=39.9±0.1
为封闭环A0
A01=49.75±0.25
4)尺寸链建立方法
(1)找出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和余量作为封闭环;
(2)沿封闭环两端面竖线同步向前面各工序追踪查找 组成环; (3)在追踪过程中,遇到箭头拐弯,逆加工箭头横向 追踪到此尺寸的度量基准;
5. 校核结果尺寸公差,修正初拟工序尺寸公差
压缩各组成环公差方法:1)按超差量自动压缩;2)采用人机对话 例:校核结果尺寸R1和R2 ,均超差,计算机将显示如下信息
超差结 果尺寸
超差值
A1
A2
组成环公差
A3
A4
A5
A6
A7
- R1 ±0.02
-
-
- - ±0.1
±0.02
- R2 ±0.09
-
- - ±0.3 ±0.1
6 31.69
A5
R1
Z7
a)
A4 A5
R2
b)
A2 A3
A5
A6
c)
Z6
A3
Z5
A5
d)
A1
A3
A4
Z4
e)
7
工序公差
余量 最小 公差 余量
ⅠⅡ
Ⅲ
Ⅳ
1 2
Ti
初拟 修正后
1 2
TZi
Zi min
A1 A2
±0.5 ±0.3
A3
A4 Z4
±0.1 ±0.3 ±0.23 ±0.83 1
Z5 A5 A6
图4-41 尺寸链矩阵
C(i,j)= 1,
表 示 工 序 尺 寸 Aj 是第 i 个尺寸链 的增环 ;
C(i,j)= -1,
表 示 工 序 尺 寸 Aj 是第 i 个尺寸链 的减环;
C ( i , j ) =0 ,
表示第i个尺寸 链不包括工序尺
寸Aj。
18
4. 已知条件输入
尺寸联系矩阵 设计尺寸及公差(按平均尺寸和对称偏差形式输入) 初拟工序尺寸公差(按对称偏差形式输入) 最小余量
余量
定位基准
封闭环 工序尺寸
度量基准
加工表面
C
A
A1
A2
A3
A4
A5
B
为封闭环A0 Z
3)举 例
50
0 0 .5
36
0.5 0
40
0 0 .2
A
B
D
C
A1
Z1
工序1 以A面定位,粗车D面,得A1;
车B面,保证A2 =
40
0
0.2
Z2
A2
Z3
A3
工序2 以D面定位,精车A面,得A3; 粗车C面,得A4
3 12 4 24 5 12
-1 0 -1 1 1 -1
3 2 1 -1 0 4 4 2 -1 1 5 1 2 1 -1
6 13 7 22 8 12
-1 -1 11 00
6 3 1 -1 -1 72 2 11 81 2 00
9 14 0 0
9 1 4 00
图4-39 尺寸联系矩阵变换
16
2. 尺寸链查找(结果尺寸链查找)
7221 1 8120 0
令:R=T(4,3)=2,并可判断
R2
9 1 44 0 0
A4为增环。此时有L=R,表 明左右追踪线汇交于一点,
图4-40 尺寸链计算机查找
追踪结束
17
3. 尺寸链矩阵(C矩阵)
C 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封闭环(结果尺寸和余量),每一列对应一个 组成环(工序尺寸),矩阵每一元素表示封闭环与组成环的关系
8
0 0
.
2
25.59 25.8200.46
6.1
6.1
8
0 0.16
27.07
2
7
0 0
.1
4
6 31.69
8
追踪法建尺寸链分析
对于工件形状复杂、工艺过程很长、工 艺基准多次转换、工艺尺寸链环数多时, 就不容易迅速、简便地列出相应的工艺尺 寸链来进行工序尺寸的换算,而且还容易 出差错。
采用追踪法,就能够更直观、更简便 地去解工艺尺寸链的问题。而且也便于利 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艺设计。
-
修正值
±0.23 ±0.08
±0.02
根据计算机显示结果,设计者可按实际情况灵活地修正有关工序尺 寸公差。输入修正值后,计算机重新进行校核,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19
6. 计算余量公差和平均余量
7. 尺寸链方程求解
利用解线性方程组的标准程序求解 用类似图表法的算法,首先找出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尺寸链方程,解 出此未知数,重复此过程,直至解出全部的未知数为止。
±0.5 ±0.3
±0.1 ±0.3 ±0.23 ±0.83
±0.1 ±0.08 ±0.18
±0.07
±0.55
Zi min
1 0.3 0.3
Z7 R1
R2
±0.02 ±0.1 ±0.31
±0.02 0.08
Zi M
1.83 0.48 0.85 0.1
A2 A3
A5
A6
c)
Z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3
Z5
A5
d)
A1
A3
以R2为例: ◆ 设变量 L 和 R分别为R2左右端点所在尺寸界线的序号,即 令:L=T(9,2)=1,R=T(9,3)=4。
◆ 向上追踪至第5行,左追 Ⅰ Ⅱ Ⅲ Ⅳ
踪线遇箭头拐弯, 至圆点向上
A1
折。对应于:至第5行时出现
A2
L=T(5,2)=1,令:L=T(5,3)=2, 表明左追踪线由尺寸线1移至
2)以Ⅰ面定位,精车Ⅱ面,保证Ⅰ、 Ⅱ面距离尺寸A3,粗车 Ⅳ 面,保证Ⅱ 、Ⅳ面距离尺寸A4;
3)以Ⅱ面定位,精车Ⅰ面,保证Ⅰ、 Ⅱ 面 距 离 尺 寸 A5 , 同 时 保 证 设 计 尺 寸 31.69±0.31;精车 Ⅲ 面,保证设计尺 寸A6=27.07±0.07;
31.69±0.31
6±0.1
(4)沿度量基准所在的竖线继续追踪;
(5)当两边竖线“汇交”到某一个度量基准为止。
以A03为封闭环得到的工艺尺寸链:
A3 A4
A5 A03=36.25±0.25
工序尺寸计算机求解方法
1. 尺寸联系矩阵(T矩阵)
对应尺寸联系图,在计算机中可用矩阵形式表达
矩阵的每一行对应联系图的一个尺寸
ⅠⅡ
ⅢⅣ
第5列表示余量性质,1表 示箭头指向余量左侧,-1表 示箭头指向余量右侧。 结果
Z7 R1
R2
7 22 1 1 8 12 0 0 9 14 0 0
图4-38 尺寸联系图与尺寸联系矩阵
尺寸没有箭头,对应第4列 和第5列元素均为0。
◆ 尺寸联系矩阵表达了尺寸 联系图的所有有用信息
15
ⅠⅡ
ⅢⅣ
A1 A2
A3
尺寸线2,且A5为该尺寸链的
组成环(又,左追踪线遇左 箭头可判断A5为增环)
Z5
A5
A4 Z4
A6
Z6
1141 0 2 3 1 -1 0 3 2 1 -1 0 4 4 22 -1 1 5 1 22 1 -1 6 3 1 -1 -1
◆ 追踪至第4行,右追踪线
Z7
遇右箭头,即:R=T(4,2)=4, R1
◆ 计算机方法的优点
大大缩短计算时间; 准确、可靠,可避免人为错误; 可使用概率法,使工序尺寸的确 定更趋合理。
20
沿封闭环两端同步向上追踪,遇箭头拐弯,逆 箭头方向横向追踪,遇圆点向上折,继续向上追 踪…直至两追踪线交于一点,追踪路径所经工序 尺寸为尺寸链的组成环
A5
R1
Z7
A4 A5
R2
a)
b)
A2
A3
A3
A1
A5 A6
Z6
c)
A5 Z5 d)
A3
A4
e)
图4-37 工艺尺寸链
Z4
3
3. 初拟工序尺寸公差
工序尺寸图表法
当零件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加工尺寸较多,且工序(测量)基准需多
次转换时,尺寸链建立和计算比较困难,采用图表法(追踪法)可较好
解决这个问题
【例 4-7】 图4-34所示零件有关轴向
尺寸加工过程如下:
1)以Ⅳ面定位,粗车Ⅰ面,保证Ⅰ、 Ⅳ面距离尺寸A1,粗车 Ⅲ 面,保证Ⅰ 、Ⅲ面距离尺寸A2;
1 2
TZi
Zi min
Z7 R1
R2
±0.02 ±0.1 ±0.31
平均 余量
Zi M
A5
R1
Z7
a)
A4 A5
R2
b)
5
5. 计算余量公差和平均余量
根据余量尺寸链计算
工序公差
余量 最小 平均 公差 余量 余量
ⅠⅡ ⅢⅣ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初拟
1 2
Ti
修正后
1 2 TZi
第1列表示自上而下尺寸线序号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1 14 2 13 3 12 4 24 5 12 6 13
10 -1 0 -1 0 -1 1 1 -1 -1 -1
第2、3列表示尺寸线左、 右端点所在尺寸界限序号
第4列表示工序尺寸箭头 方 向 , 1 表 示 箭 头 向 左 , -1 表示向右
Ai M
单向偏差 形式标注
Ai
4
4. 校核结果尺寸公差,修正初拟工序尺寸公差
校核结果尺寸链,若超差,减小组成环公差(首先压缩公共环公差)
工序公差
余量 最小 公差 余量
ⅠⅡ ⅢⅣ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1 2 Ti
初拟 修正后
±0.5 ±0.3
±0.1 ±0.3 ±0.23
±0.1 ±0.08 ±0.07
A3 Z5 A5
A4 Z4
A6
Z6
Z7 R1
R2
尺寸联系矩阵(T矩阵)的处理
为便于尺寸链查找,将T矩阵第2、3列元素位置进 行调整,使工序尺寸箭头对应的尺寸界线序号排
在第2列,圆点对应的尺寸界线序号排在第3列。 这只需通过对第4列元素值的判断即可实现
1 14 1 0 2 1 3 -1 0
1 1 4 10 2 3 1 -1 0
A4
Z4
e)
6
6. 计算中间工序平均尺寸
在各尺寸链中,首先找出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尺寸链,解出
此未知数。继续下去,解出全部未知工序尺寸
平均 平均 余量 尺寸
ⅠⅡ ⅢⅣ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Z7 R1
R2
Zi M Ai M
34 26.7
6.18 1.83 25.59 0.48 6.1 0.85 27.07 0.1
ⅠⅡ
ⅢⅣ
A1
1
A2
2
A3
A4 Z4
3 4
Z5 A5 A6
5 Z6 6
Z7
7
R1
8
R2
9
12 34567
000 000 000 1 0 -1 001 0 -1 1 000 000 000
00 00 00 -1 0 0 -1 0 -1 00 01 11
00 00 00 00 00 10 00 0 -1 00
中间工序尺寸公差按经济加工精度或生产实际情况给出
ⅠⅡ
ⅢⅣ
A1 A2
A3 Z5 A5
A4 Z4
A6
Z6
工序公差
余量 公差
初拟
1 2 Ti
修正后
1 2
TZi
±0.5 ±0.3
±0.1 ±0.3
±0.1 ±0.07
最小 余量
Zi min
Z7 R1
R2
±0.02 ±0.1 ±0.31
平均 余量
Zi M
平均 尺寸
1)追踪图的绘制
(1)在图表的上方画出零件的简图,标出有关设 计尺寸,并将有关表面向下引出表面线;
(2)按加工顺序自上而下地填入工序号;
(3)将工序基本余量填入表中;
(4)按规定符合标出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加工表 面、工序尺寸、加工余量、结果尺寸; (5)为便于计算,按对称偏差标注设计尺寸。
2)符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