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试卷
一、试卷结构
1. 题型分布
选择题:共30分。
这部分会出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考查题,像语文可能会有字词的正确用法、文学常识之类的;数学就是简单的概念理解或者小计算。
填空题:20分。
会让大家填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比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科学原理中的某个数值等。
简答题:30分。
需要大家简要地阐述一些概念或者分析一些现象,像政治里对某个政策的理解,或者生物里对某种生物现象的解释。
论述题:20分。
这是比较考验大家综合能力的题目,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串联起来,详细地论述某个大的话题,例如语文里对一部名著的全面解读,或者地理里对一个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
2. 学科涵盖
语文:大概占30分。
会考查古诗词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片段等内容。
古诗词默写就是那些经典诗词中的关键句子,现代文阅读可能是一篇有趣的小短文,让大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或者表达的情感。
数学:25分。
从简单的代数运算到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会涉
及。
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等。
英语:20分。
有单词拼写、简单的语法填空和小短文阅读理解。
单词拼写都是一些基础词汇,语法填空会考查像一般现在时、名词复数之类的基本语法点。
综合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化学等):25分。
会把这些学科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像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生物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等。
二、具体题目示例
1. 语文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古诗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最有可能指的是()(3分)
填空题
请默写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2分)
简答题
请简要分析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10分)
2. 数学
选择题
方程2x+3 = 7的解是()(3分)
填空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斜边是()(2分)
简答题
请解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 ah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10分)
3. 英语
选择题
I()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A. go B. goes C. going(3分)
填空题
My()(father)car is very new.(2分)
简答题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10分)
4. 综合学科
选择题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直接关系?()(3分)
填空题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2分)
简答题
请简述地球公转对四季形成的影响。
(10分)
三、答案与解析
1. 语文
选择题
答案略,解析:对于字形和读音的考查,需要平时的积累,通过对每个选项中字词的仔细辨析来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古诗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要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填空题
答案:家书抵万金。
解析:这是对古诗词的直接默写,要求准确记忆。
简答题
答案: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贫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他的长衫是他身份的象征,却也成为他与底层民众隔阂的标志。
他善良又迂腐,在被封建制度压迫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嘲笑的对象,最终悲惨地死去。
解析:从孔乙己的外貌、行为、语言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数学
选择题
答案:x = 2。
解析:通过移项,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 = 4,再两边同时除以2得出x = 2。
填空题
答案:5。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这里 a = 3,b = 4,代入可得c = 5。
简答题
答案: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通过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因为长方形面积 = 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S = ah。
解
析:从图形转化的角度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英语
选择题
答案:A。
解析:主语I是第一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中动词用原形。
填空题
答案:father's。
解析:表示所属关系,用名词所有格形式。
简答题
答案略,解析:通过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出主要思想。
4. 综合学科
选择题
答案略,解析:根据对丝绸之路开辟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来选择。
填空题
答案:叶绿体。
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这是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点。
简答题
答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就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是夏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少,是冬季;南半球则相反。
解析:从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来解释四季的形成。